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什么是昆曲?

桃子1年前 (2023-12-01)阅读数 11#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昆曲京剧

昆曲,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昆曲起源于南方,大多数也流传于南方,自有南方女子的温婉气质,京剧是流传于北方,但是结合了各地剧种的精华,可以说是汇集了南北文化而聚集成为了如今的京剧,那么昆曲与京剧有什么样的差别?又有什么关系呢?本期的昆曲文化带你了解。

 昆曲与京剧的关系:

 当年徽班进京时,北京地区流行着很多戏曲。有昆曲、戈阳腔等其中昆曲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他备受士大夫文人的青睐,被称为“雅部”,而其他地方剧都被成为“花部”。当时清廷的戏曲政策试扬“雅部”抑“花部”,昆曲成为宫廷垄断的剧种,渐渐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庆祝乾隆八十寿辰,流行于安徽一带的徽戏剧团——三庆班,由高朗亭率领到京城献艺。徽班进京带来了与昆曲截然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徽调。它唱腔丰富生动,而高朗亭等艺人善于博采众长,演出时又融入进了北京语汇,使其表现力丰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随后徽剧的四喜、和春、春台三班相继进京,统称“四大徽班”。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北京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什么是昆曲?

 徽班进京之出,只应内廷供奉。道光年间开始对外演出,有了和其他剧种频繁交融的机会。此时流行于苏、浙、皖、赣等省的楚腔(亦称汉调)许多戏班也相继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演艺,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徽、汉皮黄逐渐融合。

 为满足观众的口味和演出市场的需要,徽班在演出剧目、人员组成、艺术形式等方面都采用了兼容并蓄、为我所用的姿态,吸收昆曲梆子腔等剧种富有艺术生命力的腔调和表现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更加规范讲究。

 经过不断的融化吸收,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迎来了第一个繁盛试期。由此可以说,京剧是由徽调、昆曲、楚腔、梆子腔等不断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形成的。

 昆曲与京剧的差别:

 首先在文学性方面作一比较。昆曲的剧本多为“传奇”,少数是“杂剧”,是正统的中国戏曲剧本构成的形式,作者多为文学家、剧作家或知识分子;京剧是俚俗的剧本,传统剧作者多为社会中下层,姓名有的不可考。

 昆曲的唱词是曲牌体,由长短不规则的句子构成;京剧唱词是五字句或七字句,也有变体到十字句,有着源自说唱文学的痕迹。昆曲是一首一首的歌曲,曲牌名称虽有一样的,但曲调随字的四声阴阳不同而变化;

 京剧是所谓板腔,由少数十分单调的曲调原型(主要只有西皮及二黄两种,是上下句的说唱文学套上音调而构成,音乐非本质,本质是吟哦)加以几个变型,型式少,调子往往听来千篇一律。因属吟哦,所以才以板为单位拉长缩短,这就是板腔的来源———说唱文学的“吟哦”。

 因而,昆曲是中国古典歌剧,京剧不是歌剧,是来自说唱曲艺的“说唱剧”,它唱的不是歌,而知识唱“话”(这是从本质而言)。昆曲的音阶大部分是五声音阶,少部分是七声音阶构成;京剧则由七声音阶构成。昆曲的语言是中州音韵的国语,有些演员喜用深度苏州方言化的语言进行演唱;京剧则以国语为主,有些有湖广音。

 再从表演艺术方面比较。昆曲的主奏乐器是曲笛(加上属于节奏乐器的拍板);京剧的主奏乐器是京胡。昆曲基本上是随着唱腔而有舞姿,每个乐句甚至字词都有由代代传下来的固定身段及表情来表演出来;京剧在传统上是呆站着唱,有动作的时候是不唱的。在武戏中尤其可以看出来。京剧在武打时是纯武打,到开口唱时整个舞台就沉寂下来,只有唱者在开口唱。昆曲则是边舞边唱,舞(打)得越热烈,唱得也越激烈。

 结束语昆曲原是一个具体的剧种,而京剧是结合各个剧种的精华,从而逐渐完善形成的。两者的差异自然不言而喻了。但是京剧中又有昆曲的精华所在,所以,京剧的发展是离不开昆曲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