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人睡着了什么都不想,和禅定有何区别?

梵高1年前 (2023-12-20)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境界色界

禅定并不是什么都不想。禅定,也翻译为静虑——静虑很明显就不是什么都不想的意思了,恰恰是静静思维的意思,对不?

什么都不想,也是禅定的一种,不过不是有益的禅定,而是有害的禅定,这样的禅定修多了,来世转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等等,离佛法就远了。

而睡着了,也并非什么都不想,实际上也有混乱的、细微的、毫无逻辑的思维活动,只是我们定力太差,观察不到而已。其实也有比较明显的活动,就是做梦了。这个我们能观察到,并且能记住,当然也有忘记的。

禅那 禅定有什么区别

坐禅与静坐的不同 禅定的种类及境界之差别诺那华藏精舍著 一般人静坐的目的,常是求得心灵的舒适、轻安,让精神统一,身体健康而延年益寿、长命百岁;也有些宗教家练丹运气,静坐以求感应升天等等。这些静坐的方法,依佛法而言仅是治标不治本,是无法达到解脱,证悟菩提的。佛门中所谓的坐禅与静坐是有差异的,静坐不—定包含坐禅,而坐禅却有含摄静坐。什么叫做坐禅呢?坐是彻见本性,禅是顿除妄念,亦即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佛教坐禅目的在‘明心见性’,以明心见性为修行最大目标,而不是盲目追逐各种境界、异象、神通,因此佛门强调坐禅不见性,纵使坐禅百千劫,亦与外道无异!禅定种类略分为三:(一)世间禅:就是一般民间人士为让身体得到健康或训练精神统一以达到增加工作效率为目的,如社会上的静坐,冥观,瑜珈术或于大树下吸取树之灵气,乃至择时在日、月之下打坐,充电,以吸取天地精华,此类人士,修炼身体之精气神,以达到身心的安康,舒适,其间虽有治病,灵动或各种神奇感应之事迹,唯如此的行法与开悟见性毫无相关,佛门称之为世间禅。(二)四禅八定:四禅是色界的四种禅定。此界人天调伏*欲具修五戒,又具禅定力,足以感得胜报生色界梵天,其身自有威光,无女惟男,貌如童子,身银白色,穿黄金天衣,头虽无髻,如著天冠,寿命历劫,无量快乐,但以其仍有色质,光色互照,色身超胜,故名色界,通名梵世,梵者‘清净’之义也,已离欲染而得清净故也。色界依其禅定功夫之深浅而分为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等境界。八定是色界的四禅与无色界的四空定合称为八定。色界天人若修禅定厌舍色身之粗重,便入四空定;人同碧落,界若虚空,四蕴成身,唯一精灵神识;无有色蕴,常住甚深禅定之中享受法乐,旷劫弥久,以其无色质,故名无色界,既无色质可见,虽名为‘界’,其实无界限可明,只由其空定之不同而略分四天(四空定)。1、空无边处定:是修行人觉有身为碍,不得自在,于是修空观,灭身还无,亦即销碍归空,这样一类名为空无边处定。2、识无边处定:诸碍既然全销无余,无碍之念亦不存在,其中惟第八识阿赖耶识全在,第七的末那识,只剩半分入于微细,内缘八识,这样一类,名为识无边处定。3、无所有处定:空处定是灭色归空,识处定是灭空归识,到此色空两亡,识心亦灭,惟觉十方寂然,再无所往,从此止步不前,这样一类,名为无所有处定。4、非想非非想定:识性即为如来藏性,从来就寂然不动,而凡夫天人,欲以灭尽定之力,穷研精究,于本无穷尽中,强求穷尽,由于定力所逼,识性虽存,但不起现行作用,似尽而实没有尽,这样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定。以上四空定,前二穷境,后二穷心。欲令心境俱空,故总名穷空;此四空处的众生,于五蕴中无色蕴,只有受想行识的四蕴(受——眼耳鼻舌身接受色声香味触五尘之义。想:第六意识胡思乱想。行:第七意识末那识胡思乱想;想蕴是对外境所见之有形有相事物,行蕴属内在,即对于一切无形无相过去,现在未来之内事而生起爱恶分别取舍而胡思乱想,前者属有形有相之外境,后者属无形无相心之内境。识:第八识阿赖耶识,自身之灵魂也。)已无物质的色身,而只有微妙的精神存在,亦无依报的国土宫殿,故名无色界,或四空天。四天之天人皆入甚深的禅定,色质欲心悉皆泯除调伏,在空定中享受法乐,旷劫弥久,不知人世变迁。以其入大空痴境故,虽旷劫享乐,福尽还易堕入畜生道,继续轮回,甚可警惕,故非究竟安乐处所。  (三)出世间禅:行者修习九次第定,超越非想非非想处定即入灭尽定,证罗汉果,出三界。虽名‘出’三界,其实只是不被三界之业因所系缚,解脱自在,恣心所往,纵为地狱、*舍,处处是三界外,如是名为圣流解脱轮回也。出世间禅者如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皆已出世解脱,其中以佛之禅定最为究竟、圆满。

禅那是梵语音译,又叫做“禅”。禅定是梵语意译。所以禅那与禅定,其实是一个意思。禅那就是禅定。但是禅定,常常分开解释,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禅就是一种觉悟的境界,比如四禅八定的境界,开悟明心的境界,佛的境界,这些都是禅。定则是达到禅的境界的手段。

比如非想非非想处定,就是一种定,这种定能让我们达到非想非非想的境界(禅的境界)。禅是色界的心境,所以色界称为四禅天,定是心统一境,在欲界也可有之,到了无色界的四无色定有之,出了三界的出世间定,仍然有之。所以,禅的范围小,定的范围大,禅也是定的一种。

若从其意义上来说,一个修行人,能摄受散乱心专注一境,即是所谓“定”;摄心系念一种法门,能出生种种三昧,即是“思维修”;依于禅定能出生种种功德,即所谓“功德丛林”。

总括起来说,禅定是修菩萨道者的一种调心方法,它的目的是净化心理、锻炼智慧,以进入诸法真相的境界。由此看来,禅定是修菩萨行所必经过程的手段;禅味不可着,死水不藏龙,正是纠正认手段为目的的错误。

扩展资料:

禅定的方法

这是一个非常好用的禅定训练技巧,同时也是催眠技巧,用来做自我催眠练习,效果良好。

1.盘腿而坐,身体正直,眼睛微闭,下腭额微收,两掌相叠,掌心向上,置于腹部下方,全身放松,心平气和,无思无念。

2.呼吸自然,开始数息,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鼻孔处,当空气流出鼻腔时在心理默数,即每次呼气的时候(也可以吸气时数),就数一个数字,同时暗示自己更放松,数数规则:从1数到10。

人睡着了什么都不想,和禅定有何区别?

3.当发现数错了的时候,就表示你己经_忽了,没有关系,再回头从1开始往上数。

4.注意整个练习的过程,保持身心同时放松,心情平静。当心理浮躁,杂念很多的时候,加重呼吸,由其是呼气的时候,加重呼气。持续一段时间,待心平气和时,再让呼吸随其自然。

禅那通常依禅支(jhànaïga)分为四种,即:

1. 初禅(pañhamajhàna),有五个禅支:寻、伺、喜、乐和一境性;

2. 第二禅(dutiyajhàna), 有三个禅支:喜、乐和一境性;

3. 第三禅(tatiyajhàna),有两个禅支:乐和一境性;

4. 第四禅(catutthajhàna),有两个禅支:舍和一境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禅定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禅那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