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细辛的鉴别方法

梵高1年前 (2023-12-20)阅读数 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细辛杜衡
细辛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能。用于风寒感冒、鼻塞头痛、肺寒咳喘、风寒湿痹等证。

?来源 1.辽细辛:又叫北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vat.mandshuricum(Maxim.) Kilag.的全草。

?细辛的鉴别方法

?2.汉城细辛:又名毛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Miq.Var.seoulense Nakai.的全草。

?3.华细辛:又叫会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全草。

?均属多年生草本。生长于灌木丛间、山沟、林缘或山谷湿地。

?产地与分布 辽细辛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近来辽宁省有栽培。华细辛主产陕西、四川、湖北。此外,河南、山东、江西、浙江、安徽等省亦有分布。汉城细辛主产辽宁、吉林,产量小。辽宁也有少量栽培。

?鉴别要点 辽细辛、汉细辛、华细辛同属正品细辛。均具有「根细味极辛烈」的特征。将根折断闻之嚏鼻。

?至于杜衡、双叶细辛、单叶细辛与正品显著不同的特点是根较粗而质脆,味辛而不麻舌,可资区别;而伪品则大多叶形不同,气味各异(有的还有毒),可辨其伪。

?名典鉴别 1汉·《神农本草经》:「细辛。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明目、利九窍。一名小辛。生山谷。」2梁·《名医别录》曰:「细辛生华阴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3陶弘景曰:「今用东阳临海者,形段乃好,而辛烈不及华阴、高丽者。用之去其头节。」4晋·李当之曰:「细辛如葵赤黑,一根一叶相连。」5宋·苏颂曰:「今处处有之,皆不及华阴者为真,其根细而极辛。今人多以杜衡为之。杜衡根似饭帚密闹,细长四五寸,微**,江淮呼为马蹄香,不可误用。」6寇宗奭曰:「细辛叶如葵,赤黑色,非此则杜衡也。杜衡叶如马蹄之下,故俗名马蹄香。盖根似白前,又似细辛。按沈括《梦溪笔谈》云:细辛出华山,极细而直,柔韧,深紫色,味极辛,嚼之习习如椒而更甚于椒。本草云,细辛水渍令直,是以杜衡伪之也。东南所用细辛,皆杜衡也。杜衡黄白色,拳曲而脆,干则作团,又谓之马蹄。襄汉间又一种细辛,极细而直,色黄白,乃是鬼督邮,亦非细辛也。」7明·李时珍曰:「博物志言杜衡乱细辛,自古已然矣。沈氏所说甚详。大抵能乱细辛者,不止杜衡,皆当以根苗色味细辨之。叶似小葵,柔茎细根,直而色紫,味极辛者细辛也。叶似马蹄,茎微粗,根曲而**,昧亦辛者,杜衡也。一茎直上,茎端生叶如伞,根似细辛,微粗直而黄白色,味辛微苦者,鬼督邮也。似鬼督邮而色黑者,及己也。叶似小桑,根似细辛,微粗长而**,味辛而有臊气者,徐长卿也。叶似柳而根似细辛,粗长黄白色而味苦者,白薇也。似白薇而白直味甘者白前也。」8清·《本草从新》:「细辛,北产者细而香,南产者稍大而不香,名土辛,又名马辛,拣去双叶者用。」9《本草求真》:「细辛,产华阴者真,去双叶者用。」

?快速鉴别 1.北细辛:根状茎横生呈不规则的圆柱形,具短分枝,长10~20cm,直径2~4m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节间长2~3mm,分枝顶端有碗状茎痕。根细长密生于节上,长10~20cm,直径约1mm;表面灰**,平滑或具纵皱纹。基生叶1~3片,具长柄,表面光滑,叶片多破碎,完整者心形至肾状心形,全缘,先端急尖,长4~lOem,宽5~12cm,表面淡绿色。有的有花钟形,暗紫色,多皱缩。果实半球形。气辛香,味辛麻舌。

?2.汉城细辛:外形近似上种。但通常叶背的毛较密,叶柄有毛。

?3.华细辛:根状茎较长,节间密,叶通常2枚,叶片较薄,心形,先端渐尖。气味较北细辛弱。

?

解表药之杜衡和黄皮

杜衡,别名:马辛、双龙麻消,拉丁文名:Asarum forbesii Maxim. 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根丛生,稍肉质,直径1-2毫米。叶片阔心形至肾心形,先端钝或圆,基部心形,叶面深绿色,中脉两旁有白色云斑,脉上及其近边缘有短毛,叶背浅绿色;花被裂片直立,卵形,宽和长近相等,平滑、无乳突皱褶;药隔稍伸出;子房半下位,花柱离生,顶端2浅裂,柱头卵状,侧生。花期4-5月。1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1、杜衡

 处方用名杜衡。

 别名马蹄香、土细辛。

 植物形态1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高4?7寸,地下茎短,须根多,有特殊的辛香气。通常2?3株生在一起;每株有2?3片具长柄的叶。叶片心脏形或肾形,质厚,表面深绿色,有白色或淡绿色的斑点。花贴近地面,钟形,淡棕紫色,内紫色。果实成熟腐败后开裂。3?4月开花,5?6月结果

生长环境多生于低山坡阴湿处的草丛,或林下岩石旁阴湿而肥沃的地方。

 采收加工带根全草入药。4?10月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功效辛微苦温,有毒。祛风止痛,散寒止咳。

 主治用法(1)感冒风寒,头痛;(2)肺寒咳嗽;(3)风湿痛。以上病症用量五分至一钱,煎服。

 2、黄皮

 处方用名黄皮叶、黄皮树叶。

 别名黄皮树、黄弹子。

 植物形态芸香科,黄皮属。高大乔木。小枝、叶柄、嫩叶背、花序轴等均有小疣体和软毛。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5?13片,椭圆形,先端尖,基部偏斜,有油点。花白色。果球形,果皮**,果肉白色,味甜酸。

 生长环境为栽培果树。多见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叶入药。秋季采叶(早采影响结实),阴干。

 性味功效I苦辛微温。疏风解表,行气止痛。主治用法(1)感冒、流感、疟疾:用鲜黄皮叶一两至二两(干品减半),煎服。(2)胃痛:用叶五钱至一两,煎服。

 附黄皮核(核)行气止痛。治胃痛、疝痛、腹部痉挛性疼痛:三钱至五钱,煎服。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