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军机大臣相当于宰相嘛?
您说的宰相是官职其实是不对的,下面我将详细讲解下,军机大臣和宰相的区别
首先介绍下军机大臣具体是什么职位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又称“枢臣”,是军机处的长官。正式名称,初期有“办理军机事务”、“军机处行走”,后来有“军机大臣上行走”,光绪年间始用“军机大臣”之名,凡有上述名称的,都是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均为兼职,自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等官选用,或由军机章京升任。初为三人,后增至四、五人或八、九人,最多十一人。其数无定额,任期无限止。其具体职责为每日晋见皇帝,协助处理折奏,参议大政,并承皇帝旨意撰拟谕旨(乾隆中期以后实际由军机章京代拟); 还负责审拟交办的重大案件,稽察各部院衙门汇奏事件,以及奏补重要官缺等事。例兼方略馆总裁和内翻书房管理大臣。
我们在来了解下宰相。
宰相首先从定义上来说,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太宰与相合称为宰相,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丞相就是宰相。
宰相地位的具体名称多达几十种,历代不同: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中书舍人、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等等。
所以看到这里应该了解到,到清朝军机大臣也有类似宰相这个差不多概念的职位。我们在来说下他们两者的区别。
一、权力不同
1、宰相有决策权、有自己独立的官府,有自己的属官系统,可以自行任命自己的属官。
2、军机大臣既没有决策权,也没有自己独立的官府和属官系统,他们只是皇帝的咨询和秘书机构,只有建议权,最终的决策在皇帝。
这里就是他们具体工作的最大区别了!
二、人数不同
1、宰相不是个正式的官职名称,它一般是地位最高的文臣的尊称。这个地位最高的文臣在各个朝代的具体官职不一样,而且不一定是一个人。
2、军机大臣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中选任,没有定员,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最多时达十一人。
三、起源不同
1、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
2、宣统三年四月(公元1911年5月),大清帝国成立第一届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最高行政管理机关,任命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大学士那桐(满洲镶黄旗人)、徐世昌为内阁协理大臣,同时还任命了外务、民政、度支、学务、陆军、海军、司法、农工商、邮传、理藩等10个部的大臣。
3、宣统三年(1911),清朝责任内阁成立(习称皇族内阁,一说应称“暂行内阁” ),前后存在约190年的军机处走向终结,末代军机大臣中,庆亲王奕劻改授内阁总理大臣,贝勒毓朗改授军谘大臣,那桐和徐世昌均改授内阁协理大臣。
[清朝首位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
王爷不是职务,不好比
宰相相当于总理,或比总理略小(有时同时有几名宰相)
大臣,包括宰相、各部尚书(相当于部长)、各部侍郎(相当于副部长)、各部员外郎(相当于部里的司长),
各朝代官职各有不同,无法细表
建议分几个问题问,专门探讨某个朝代的官职及职责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