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情诗是大胆而直白的,这与我们以为的含蓄、矜持是不同的,请问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有什么社会根源
应该是时代因素在里面,这个很大程度上是由妇女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在诗经写作的年代,妇女的社会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其实一直到明朝,我国的妇女地位都是可以的,但是明朝的朱熹的程朱理学严重的扭曲了孔子的儒学,才使男女关系变的十分变态,什么:女子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女人见男人是不能抬头呀。一系列特别恶心的事情就出来了。大概也就在那时渐渐的形成了以含蓄、矜持为美的形式。
《无题》第一句直接表露了感情之外,其余部分都是借助各种意象,通过比喻和象征等手法的运用,含蓄地表达感情的:“百花”凋残的无可奈何,比喻诗人对爱情难成的无奈之感;“春蚕”“蜡炬”的至死方休,比喻诗人对爱情的决心;黑发渐白,暗示相思的痛苦和时光的易逝;月夜冷吟,暗示相思而不能相聚的孤独;“蓬山”“青鸟”则用神话传说表达想要互通音讯的良好愿望。
《上邪》描写的却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她先是呼天为誓,直率地表达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而后设想了三组自然奇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生死不渝的爱情被强调得无以复加。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