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具有原创性的有哪些发明?

百变鹏仔1年前 (2023-12-20)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技术陶器

中国经历了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古代科技源于我们的先辈在世的生活繁衍中的各种实用技术。如造纸、印刷、纺织、陶瓷、冶铸、建筑、桥梁等这些令我们现在都引以自豪的发明创造。它们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许多的思考和延续。下来我们走进历史长河感受我们灿烂辉煌的古代科技成果吧。

我们知道“四大发明”是中华文明的科技标志,但它不足以全面反应我们先辈的科技成就,就突出原创性;反映古代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对世界文明有重要影响这三个方面来看我国古代重要科技创造成就远不止于此。

从大禹治水开始

大禹分九州,利用石器、木器、骨器工具,利用毛草编制绳索等测量工具测量和观察主要山脉、河流。这些可能是我们科技成就的开端。这时已经通过开渠、分洪、修堤,逐步掌握了计算、测量和绘制简单的地图。

夏朝时期

历法。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纪日法在夏朝就开始了。是中国最早的历法。当时已能依据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夏历就是以斗柄指在正东偏北所谓“建寅”之月为岁首。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它按夏历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象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是已知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

酿酒(酿造技术)。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始酿造酒,夏后少康又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夏朝酿好酒、饮好酒变成了一种权力和财力的象征。

制造工具技术。琢磨石器,制作骨器、蚌器,制作木器等各种手工业,并在这些工具上钻孔。以钻孔石铲与石刀为主。各种石器磨制精致,几乎没有钻孔损毁或重钻的现象,表明制作石器的技术已相当成熟。

烧制陶器技术。当时广泛使用了快轮制造技术,而且在烧造方法上,又多采用陶器出窑前的施水法,使陶器多呈灰黑色、灰色或黑色,且又质地坚硬。陶器表面除多施用篮纹、方格纹与绳纹等装饰外,还有精美而细致的指甲纹、羽毛纹、划纹、圆圈纹和镂刻等装饰。品种如炊器、饮器、食器和盛储器等达三十多种。特别是有些造型美观,制作精湛,胎质细腻制陶业大概已成为手工业生产部门。

冶铸技术。夏代就有冶铸青铜器记载。如“禹铸九鼎”和夏启命人在昆吾铸鼎,出土的铸造铜器的遗存可以为证。在二里头文化遗存中有青铜铸造的刀、锥、锛、凿、镞、戈、爵等工具、武器和容器,同时还发现有铸铜遗址,出土有陶范、铜渣和坩埚残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变革离不开科技的创新。中国科技从以前闭门造车,到逐步和世界发展方向相接轨、从思想观念的转化和对文化科学教育的重视、从微观的引资,定投,研习到宏观的方向、开拓、立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弯路没少走辉煌也曾经有。

现在中国的科技某些技术以达到或超过世界水准,其中不乏自主研发和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科技类。而今全球科技日新月异,人的道德,素质也应一同随之进步,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不是倒退。

扩展资料

科技革命成就

一、一次革命

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

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具有原创性的有哪些发明?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

2.以轻工业为主导;

3. 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

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二、二次革命

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

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三、三次革命

电脑的广泛应用

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四、四次革命

因特网的广泛应用

细胞与分子的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形成的是生物能源、生物信息与生物材料的全方位生物产业革命,将带来的是生物太阳能、生物计算机与生物反应器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五、五次革命

机器人的广泛应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科技革命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