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津液是什么

是丫丫呀1年前 (2023-12-20)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津液脑髓

津液是人体机体中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涕、泪等。津液同气和血一样,亦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津液,其实就是“津”与“液”两种液态物质的合称。

伤津的伤津与脱液的区别

人体的津液

津液

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它来源于饮食,经脾胃运化之后产生水谷精微的液体部分,注入经脉,输布全身,营养机体。

津与液既相似,又不同,其性质、分布部位和作用各有区别。清而稀者为津,渗透浸润于肌肤腠理之间,有濡养肌肉、充润皮肤的作用,如组织间液,淋巴液等。浊有稠者为液,流行灌注于关节、脑髓,孔窍等处,有润滑关节、滋养脑髓、濡润乳窍的作用,如关节液、唾液等。津与液就整体的功用来说又同属一体,互相影响、互相转化,所以津与液常常并称为津液。津液又是血的组织成分,故与血的关系密切。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需要适量的津液。津液有多余,则经过气化变成废物排出体外,藉以保持体液平衡。如出于腠理为汗,下输膀胱则为尿。我国医学认为“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因此,体内水液的调节,依赖于肺、脾、肾三脏共同完成。肾主水,司肾关的开阖,以调节水液。

津液是什么

肾的功能失调,津液运行障碍,则水液停留而发生痰饮、水肿等证。津液不足,则出现口干、舌燥、皮肤枯燥干涩,甚至四肢挛急、抽搐等,如大汗或利尿过多均可发生这些病症,称为伤津液。津液与血关系密切,大量出血也会出现伤津液的证候,故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及“亡血家忌汗”之说。气与津液之间也是相互滋生相互作用的。气虚则气不化津而出现津液缺乏,伤津者则化气无源,又可出现气短、无力等气虚的证候,所以又有“耗气则伤津,津伤则耗气”的说法。

津与液同属水类,本于一源。二者在生成、输布方面是一致的,同时又能相互补充相互转化。但细析之,津与液又有不同,津之量多,质地清稀,流动性强,主要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等部位,并渗入血脉,起滋润作用;液之量少,体稠厚,流动性小,常渗灌于关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因此,伤津与脱液都是津液损伤所病变,但两者并不相同。

1. 伤津是津液受伤

伤津,是指津液受伤,其实质是津液缺乏。伤津是津液病变的两个方面之一。导致津液受伤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摄入不足,生化乏源。津液源于饮食水谷,赖脾胃纳化输布,小肠分清别泌。若饮食失调,食少饮乏,则生津乏源;或劳倦内伤,脾胃虚弱,阳气不振,寒自内生,以致脾失健运,胃纳不化,健运生成不足。二是津液的消耗太多,导致津液亏乏。如温热病过程中,热邪炽盛,消灼津液;或热邪内盛,蒸迫津液,汗多伤津;或气血阳弱,卫外不固,常自汗出,即《灵枢·决气》说的“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或阴虚内热,阴不敛阳,津液内寒耗外泄;或因小便频数,或吐泻无度,以致津液耗伤太甚等。

津液耗伤,脏津失润,内燥因生。津液属阴,为人体阴液之最多者,内溉脏腑,外濡肌肤皮毛。因此,津液亏损,脏腑组织和官窍失于濡润和滋养。常见的津伤症有肺津伤、胃津伤、大肠津亏,其甚者还能发展为阴虚或血燥。

肺津伤。肺津不足,清肃宣降失司,表现为口鼻、唇、舌、咽喉干燥,声嘶或失音,甚或肤燥便干,胸满气逆,干咳无痰,苔干而燥。

胃津伤。胃津不足,胃失润降,纳化失职,口干唇燥,知饥而不欲食,食则干涩难咽,干呕,肌肉瘦削,面色萎黄,大便秘结,脉细数。甚则导致胃阴耗伤。

大肠津亏。大肠主液,司传导糟粕,排泄大便。大肠津液耗伤,肠道失于滋润,传导失常,腑气不畅,症见大便燥结,坚硬难出,咽干燥等。

津伤气脱。津液与气关系密切,气能生津、布津、摄津。津能化气、载气。津液耗伤,气随其脱,形成津伤气脱的病理变化。如吐泻之后,津液受伤,体疲乏力,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等,即属此症。

2. 脱液是津液耗伤之甚者

液为人体精华,生于水谷,润骨而充脑髓。《灵枢·决气》说:“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可知液是人体阴精中具有特殊功能的那一部分,如注于骨,补益脑髓,则与肾中精气相类。肾之精,藏于肾,主骨生髓充脑。肾中精气有先天后天之分,后天之精源于水谷,化于脾胃,故有“无后天先天不长”之说。

脱液,《内经》称为“液脱”。如《灵枢·决气》说:“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诸症皆液失充养、滋润所致。细析之,肾主骨生髓,髓充于脑,而开窍于耳。液脱之后,骨属屈伸不利,脑髓消,胫酸,耳数鸣,皆与临床所见肾精耗伤之候相似。这些病理变化常见于慢性病的过程之中,特别是老年病中的老年脑病、骨病常见此类症状。临床上一般按肾精亏虚治疗。因此,脱液是指具有润骨生髓充脑荣耳作用的那一部分津液受伤,其实质是相当于肾精亏损的一类病证。

总之,伤津与脱液虽同属津液损伤的病变,但津伤更为常见,不论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以及治疗失误,都可导致津伤,主要是津液中质地清稀、布散于肌表、孔窍的部分受伤。脱液是津液润骨充脑生髓荣耳的部分损伤,较之伤津少见,通常出现在慢性病、老年病的后期。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