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会和社火在概念、来源、特点、节目特征上有什么区别?
社火,又称“耍社火”,传统民间节目综合性文化活动。走会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歌舞表演,主要集中在春节至灯节前后,在北京亦称香会,1949年后改称花会。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走会每逢年节或遇喜庆大典以及山坛庙会,它便成为最有组织、最为热烈的街头歌舞表演。走会的主要表演形式有:开路、秧歌、五虎棍、旱船、中幡、小车会、高跷、杠箱、狮子、十番、太平鼓等。
社火表演的内涵与意义
山西大同社火一般是正月十五闹红火,垒旺火,踩高跷,扭秧歌。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
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
山西社火由来:
山西民间社火是中国传统大年初一春节期间的民间自演自娱活动,其由来已久,源自上古时期人们对土地与火的崇拜。
民间社火以悠久的历史,神秘、深厚的文化内涵,声势浩大的场面,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春节期间汉族民俗活动的亮点。
社,即土地神;火为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由此民间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并且年年岁岁流传至今。
社火表演与民间的“香火”还愿风俗(庙会风俗),如同挛生姊妹,正像民俗所述:“社火娱神,香火娱人”。其含意深邃而味长。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
民间社火以悠久的历史,神秘、深厚的文化内涵,声势浩大的场面,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春节期间汉族民俗活动的亮点。改革开放给民间社火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社火艺术得到发扬光大,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汉族传统文化活动。
非遗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民间社火”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502,编号Ⅸ—54 ,申报地区为“陕西省宝鸡市、山西省潞城县”。 2008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民间社火”的项目名称扩注“桃林坪花脸社火、永年抬花桌、本溪社火、义县社火、朝阳社火、浚县民间社火、洋县悬台社火”,申报地区为“河北省井陉县、永年县、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义县、朝阳县、河南省浚县、陕西省洋县”。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