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孔子的“仁”和孟子的“仁政”的区别是什么?

梵高1年前 (2023-12-20)阅读数 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孔子孟子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他对后世影响最大、到现在也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关于仁的思想。我们知道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时说:"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还有一说是"他主张以德治民"几个字。这两种说法,都是把仁作为政治学范畴来讲。现在学术上在继承原来历史教材讲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他对‘仁'有许多解释,如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主要是伦理学意义上的,怎样做人与调节人际关系才是仁的思想的核心。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仁是怎么来的"这一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孟子认为人先天就具有同情心,他假设说:譬如现在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要跌到井里去,任何人都会有惊骇同情的心情。这种心情的产生,不是为着和这个小孩的父母攀交情,不是为着在乡邻朋友间博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小孩的哭声才这样的。因此,他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由见人危难油然而生的同情心推论出人先天具有"四心",把道德提升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端就是端萌,孟子认为人就像拥有四肢那样拥有天赋的道德萌芽。沿着"四端"发展下去,就能与仁义礼智连为一体。

孔子把伦理学范畴的仁推广到政治上,就是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把政治和伦理结合起来,是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孔子开创了中国伦理政治之先河。然而"仁政"作为中国封建政治哲学的最重要的概念,是由孟子首先提出来的。孔子没有提出过的,而孟子多次使用仁政一词。按照思想自身发展的逻辑,从纵的方面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横的方面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从他的人性理论发展而来,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实行于政治方面,就是不忍人之政,亦即仁政,有时也称"王道"、"王政"等等。由于所处的具体历史时代不同,社会提出的问题也不同,孟子的仁政思想比孔子的德政有更多具体的内容。

但是,孟子在宣扬?仁政?方面比孔子走得更远,对历史的影响也超越了孔子。?仁政?(或?德政?)在孔子那里,仅有?节用爱人?使民以时?等一般性的表述,在孟子这里则是土地制度和乡村经济的具体设计。他的?正经界?分田制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的设计,不比19世纪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克利盖等关于北美土地分配的嚷嚷更差劲;就是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谁敢断言跟孟子的这一套没有一点渊源关系呢?1948年,《苏联农业劳动组合标准章程》规定,宅旁园地的面积为四分之一公顷到半公顷,这当然比孟子的?五亩?大得多,可谁叫人家地多呢?美国1862年颁布的?宅地法?更牛:每户无代价地分配160英亩土地,只要交一点点税,便可使用它五年。它和前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的?共耕社?,都不见得比孟子?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的推荐模式高明多少。陶渊明等人的田园诗,就是孟子乡村经济模式的有韵脚的注释,也曾经寄托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梦想。商鞅说过:?民之情,其所欲者田宅也。?孔子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人伦礼仪上,在?仁政?问题上不如孟子一针见血:所谓?仁政?,就是?正经界?,就是给民众分配土地。

 第二点,孔子有很深的贵族情结,孟子则有明显的精英情结。

孔子的“仁”和孟子的“仁政”的区别是什么?

孔子是宋国公族的后裔,说起来宋国国君应该是孔子的近祖?如果他们不让贤的话。尽管孔子本人家道衰落,年轻时?多能鄙事?,但他始终不忘自己是?殷人?,赞成?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主张?贵贱有等,衣服有别?,并以?从大夫之后?为荣,等级观念很重。孟子在这点上跟孔子没有可比性,从来没人能考证出他有多么显赫的先人,倒是?孟母三迁?这类传说透露出他少年时候贫寒的家境。因此,孟子的等级观念远比孔子淡薄,而比较得意于自己?善养吾浩然之气?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定位。如果说孔子还有一些依附倾向,孟子则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独立的真正发端。孔子有?儒行?之说,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用世态度,决定了他不可能有很强的?遗世独立?的倾向;孟子则不然,他将孔子?鸟能择树、树岂能择鸟?的?狂简?发展到极致:?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独?的成分大大增加。与他同时代的商鞅吴起孙膑等人,都是当政红人;孟子比较落寞,?所如者不合?,但?材据志大?(荀子评语),有一种?舍我其谁?的傲气。孟子和屈原,是中国知识分子自觉和独立的两面旗帜。

 第三点,孟子实际上抛弃了中庸之道,表现得锐利耿介、疾言好辩,这跟孔子一生?忠恕?温良恭俭让大异其趣。

这也是荀子指责他?僻违无类?的原因。比如在对待?君?的问题上,孔子的基本态度是?忠?,无论这个?君?多么差劲,也不能做?乱臣贼子?动手把他杀掉;孟子认为,杀掉商纣那样的独夫民贼完全符合?仁义?:?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他还直截了当地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言论完全不符合中庸原则。所以荀子说他有?罪?。同时这也是五代以前孟子不大受待见的原因?哪位帝王会喜欢这等激烈的言论呢?要不是孟昶念在本家的份上,把他捞上来,孟子可能还要沉底一段时间。朱熹看重孟子,恐怕是他们在?心?这个问题上有些感应。在对待?民?的态度上,孔子是居高临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孟子最?反动?的言论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报酬该一样吗?),?无恒产者无恒心?,此外就是猛烈抨击统治者?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是?率兽而食人?。孟子一直在为?民?争些什么,除了董仲舒,没有哪个儒者能在为?民?说话方面这么疾言厉色。总起来看,孟子在关于?君?民?的问题上,更多的接受了《书》《诗》的观点而非孔子本人的观点。

荀子本人痛恨?鄙儒小拘?,他本应该看到:孟子虽然与孔子同中有异,却并未像曾子那样在孔子还活着的时候就滑向?小人儒?的泥潭?看看曾子都问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干了些什么,他除了关心怎样哭丧上坟披麻戴孝以外还关心什么?就曾子的作为而言,他实在对不起自己说的那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他那样的哭丧专家,如何去任重道远?他能当个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干事就不错了?孟子不像孔子的弟子那样是孔子的?具体而微?,像大江的一条分流;孟子?未得为孔子徒?,仅仅?私淑?孔子,他也许没有孔子那么汪洋恣肆,却真正继承了孔子的精髓?社会责任感。从这个角度看,孔子之后,只有孟子和荀子本人还有董仲舒,才能称得上大儒,所有孔子亲授的弟子,都不配这个称呼。不知孔子生前慨叹?我完了?有没有嫌门徒鄙琐不成器的意思。但司马迁将孟子和荀子放在一起作传,显然是有深意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