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端午节
曾几时起,每到端午,就有一种莫名的亢奋,不曾想起过,但每年一到这个时节,我便高兴。可能源于叔叔的手里那满簸箩的油条,可能源于那喜庆吉祥的五毒红肚兜,也可能源于那每家每户门上的艾草散发的艾香,还有去姥姥家串亲戚的新奇,反正觉得,这一天散发的吉祥足足可充斥炎热的夏季。只要一提及端午节便有了夏日酷热里的清新,真的,时值多年,我一直认为那闷热的夏天是用五月这份馨香熬过的,要不是有了这难得的温情,我怕度不过炎热的酷暑。
一直不能忘记,小时候的端午节,那时候不叫端午节,农村叫五月当五,依稀记得,这天就是阴历年的五月初五,但这天炸油条就像过年吃饺子一样,炸油条是五月当五的标配,而且,炸得很多,不仅仅是油条,还有焦皮,甚或菜角。
开始炸时,一般都在晚上或者上午,没有见过下午开炸的。开炸了,要做准备,只见大人们用一个大瓷盆放上好多面,然后用碱和盐和好的水,慢慢注入装满面的盆里,那个炸油条的人,便卖力的叠盆里的面,轮番几次揉、搡、压之后,面变得光亮而有弹性,稍等片刻,便开始炸了,但那个碟面的人,汗珠顺眼帘留下,通常他们不穿上衣,脊背上的汗珠堪比额头的汗,明晃晃倏地便落了地。炸油条是个技术活,村庄里这个时候就是请的师傅,而在我家叔叔就是师傅。
这一炸,要完成整个过程,至少需要三人,所以这就使几乎使全家大人都参加。我家除了叔叔是师傅外,有烧灶火的,有给油条翻身的,有为这全过程做备用人的。这个一年一度的炸油条,几乎全家大人出动,小孩最高兴,可以乘大人高兴时不再挨吵,偶尔还能提前混个牙祭,甚是满足,我常常便是如此。
人口大的,自然炸得多,所以一炸就是半晌,有时到午夜,有时到将近中午。最欢喜的是,将炸好得油条,晾在簸箩里,鲜艳的油条安静地,有条不紊的码在那里,对于当时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的孩子们来说,能吃一顿这样的美餐是何等幸福。是的,这个时节,村里的孩子,无比幸福,也是因为他们能吃上一顿一年才有这一次的美餐。
当然,炸这么多油条并不是单单供孩子们吃的,它还要用来串亲戚,比如我,要去姥姥家,给姥姥送油条。这就是当地人们说的,女儿是“麻糖篮”,“麻糖”是土语,就是油条,意思是说,生女孩是亲戚,每年五月要给娘家送油条。所以,把女孩比喻成“麻糖篮”。
串亲戚还可以开心的玩,所以,在孩子们来说,“五月当五”有好吃的,还不授大人吵,比过儿童节还幸福,所以,就成了美好回忆。
所以,对于住在北方的我,书本里说的五月当五是端午节,端午节这天要划龙舟和吃粽子,我一向想不出来是什么样子,老师苦口婆心的讲一节课的端午节,我印象还是不大明确,独独这天炸油条在我脑子里根深蒂固的美好。
家乡送油条的风气还在继续,但支起大锅台炸油条的情形,却再也看不见了。人们吃油条犹如吃馒头一样方便,再也难吃出当年的味道。这时我常常在想,是我改变了还是时光改变了什么呢?这个吉祥的日子我是不会改变的,相反,越是年长越是怀念以前的时光。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