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要抚养权和不要抚养权有什么区别
离婚要抚养权和不要抚养权区别如下:
1、离婚后,有抚养权,以后孩子随自己一起生活;
2、无抚养权,孩子随对方生活,当事人享有探视权。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者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
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者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
3、已满八周岁的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
4、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
有力地争取抚养权的方式如下:
1、应当证明孩子跟随其生活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证明对方存在经常不回家,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情况;
3、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随其生活的时间更长;
4、有恶性传染疾病,或有其他重大疾病,影响孩子成长的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抚养”取教养保护的意思,”扶养“取相互扶助的意思。
“扶养”取相互扶助的意思,两者并不是简单的包含关系,更不能等同。
抚养,简单地说就是“保护并教养”。抚养关系是长辈和晚辈之间的,并且是长辈对无行为能力人(主要是未成年人)的保护并教养,强调的是教育和保护,目的是要让子女健康成长。
扶养,指的是对社会关系中的“弱者”所发生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从广义上来说,泛指特定亲属以及夫妻之间根据法律的明确规定而存在的经济上相互供养、生活上相互扶助的权利义务关系。
抚养主要是指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长辈对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等晚辈的抚育和教养等。
抚养时间的长期性是指从子女出生时开始,到子女成年乃至具有独立生活能力为止,父母均需责无旁贷地承担抚养义务。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