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宰相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御史大夫解释下这些官吏是干什么的?并排列下这些官吏的大小。谢
宰相:这不是一种固定的官职,而是对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高辅佐官员的统称。像丞相、尚书仆射、中书令、殿阁大学士,在特定的朝代,都可称成为宰相。
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师”(汉代仅有太傅),位列上公,地位仅次于皇帝。无实际权利,一般用于加官。当然,能当上这三个官的人,一般都是权倾朝野的人物了。另外,太保一般用于武将的加官。
西汉时代,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同级,并称三公。
丞相,只在西汉设置的官职(以后极少设置),百官之首(在无三师的情况下),权利仅次于皇帝,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太尉,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负责处理军事相关的政务。
御史大夫,负责协助丞相处理政务,以及拥有监察的权利。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太尉是秦汉是掌武事的最高官员,后为虚衔或加官,汉武帝建元二年后,不再设置 .西汉早期 ,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有关,故带有虚位性质,不同丞相.武帝时以贵戚为太尉,武帝时以贵戚为太尉,一变过去由力战武功之臣充任太尉的惯例,而又和丞相同等,这也和西汉早期有所差别。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将大司马改为太尉。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 ,置僚佐。后曹操撤销三公制,自任丞相。曹丕时期曾短暂恢复,后又撤销。自隋撤销府与僚佐,便渐次演化成优宠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赠官。元不常置。明废。 太傅,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官职释义 太傅为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睿即位后任钟繇为 太傅。 1、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汉代复置,次于太师。历代沿置,多用为大官加衔,无实职。 2、为辅导太子的东宫官。其制甚早,西汉起称为太子太傅。后亦用作虚衔。 地位品级 位列三公,正一品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