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曾国藩胞弟曾国荃简介 曾国荃与曾国藩比较

是丫丫呀1年前 (2023-12-20)阅读数 1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曾国藩湘军

曾国荃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是清朝末年湘军首领,曾任太子太保、两江总督等职,曾经攻陷天京、伟勇巴图鲁,封爵一等威毅伯,卒于1890年。

曾国藩胞弟曾国荃简介

曾国荃(1824—1890年),曾国藩的九弟,毕业于湘乡私塾,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太子太保,两江总督。 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咸丰六年(1856),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间,与郭嵩焘等修纂《湖南通志》。 1875年后历任陕西、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十年( 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衔。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曾国荃与比较

是湘军虎将,为清王朝镇压 太平天国 ,他是不折不扣的大功臣。 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 太平天国 。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真要将兄弟二人对比,曾国藩胜于弟弟曾国荃。 但也有人称,曾国藩对幕僚赵烈文说过这样一番话:“九弟手笔宽博,将我分内应做之事,一概做完,渠得贪名而我偿素愿,皆意想所不到。”曾国荃照顾整个家族,挥金似土,焉得不贪取钱财?为了让大哥唱红脸,以完人的形象取信于当世和后世,他不惜包揽贪名,欢唱白脸。如此兄弟,可谓举世少有。

关于曾国藩的详细介绍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是个极为让清廷倚重的人。他曾平定太平天国有过,被破例封侯,曾国藩在历史上的评价向来褒贬不一。

在中华文明面临灭顶之灾之际,中国传统伦理道德颠覆之际,他以侍郎身份登高而呼“为我孟子孔子之痛哭于九泉”建立湘军,灭掉传统文化的恶魔太平天国运动,此战曾国藩重在运作,其谋略之才能堪称一流,太平天国运动可恶之处,在于颠覆伦理,曾国藩每到一地剿灭太平土匪,当地百姓举行大宴款待谢恩。

湘军的崛起,远远超出了曾国藩的本意,以至于客观上促进了清朝的灭亡,虽然初衷是为了维护清政府,但终究导致了清政府的灭亡,他的崛起,给了汉人信心,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湘军在中国军事方面开创了划时代意义,正是因为湘军的崛起,导致了地域性军队的听命于一人,才有了后来的军阀割据。

曾国藩作为被称赞佩服最多的人,一生清贫,为人处事从不高调,其毅力其气节其军事能力受到毛泽东,蒋介石,薛岳,陈诚,梁启超等诸多名人效仿,毛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后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改编于曾国藩当时的军歌,很多战术都是学习曾国藩的。

蒋介石更为过,床头两本书之一便是《曾文正家训》,他把曾国藩的军事思想用于带兵打战,也列在黄埔军校教科书里,梁启超更是大呼“五千年才出一个的奇人”一代书生造诣如此,却是古今少之又少。

兴办洋务,立于自强,容闳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可要不是曾国藩支持,哪有他的轻易成就,一生的时间里幕僚中培育了众多科学家,数学家。《曾国藩家书》影响深远,至今仍为各图书馆最火之一。曾国藩的后代中,没有当官的,全部清一色大学者或者艺术家。其后代人才之多打破了“家事兴旺不过三代”的魔咒。

曾国藩胞弟曾国荃简介 曾国荃与曾国藩比较

四次拒绝称帝,当时条件成熟,湘军是清政府唯一有战斗力的军队,而他们只听曾国藩一人命令,苦于曾国藩以儒家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信仰,丢下一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拒绝称帝。因此曾国藩被日本和西方学者称为东方的华盛顿。

为人处事低调,不贪功,不好色,清贫一生,当时流传一句话“李鸿章精不能欺,左宗棠威不能欺,曾国藩诚不忍欺”曾国藩死后,李鸿章一生以老师相称,每每提起,竟然泪流不已。

左宗棠与曾国藩素有国事上的矛盾,但曾国藩死后,左宗棠落泪大叹,出资帮助其子渡过难关,人人都知道左宗棠极其自傲,平时看不起任何人,但只有曾国藩让他打心底里佩服。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扩展资料

曾国藩提倡忠君卫道、以儒家学说治军的这一宗旨还贯彻在选将、募兵、军队管理以及协调军内外关系等方面。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内涵极丰,集显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

曾国藩治军把选将作为第一要务,他说,“行军之道,择将为先。”他的选将标准是德才兼备,智勇双全,而把德放在首位,并把德的内涵概括为“忠义血性”。

他提出,“带勇之人,该求我党血性男子,有忠义之气而兼娴韬钤之秘者,与之共谋。”又说“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计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大抵有忠义血性,则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

曾国藩认为,“忠义血性”的将领主要应从既受封建礼教熏陶又少官场恶习的儒生士子中去选择。罗尔纲在《湘军兵制》中统计,凡姓名、籍贯、出身、职务可查的湘军将领179人中,儒生出身的104人,占58%。以如此众多的儒生为将,这在历代军事史上都是罕见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嘉庆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参加会试,终于成功登第,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亲拔为第二,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正月,授礼部右侍郎。8月,署兵部左侍郎。次年6月,署工部左侍郎。在京十多年间,曾国藩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午后在南京西花圃散步,突发脚麻,曾纪泽扶掖回书房,端坐三刻逝世。百姓巷哭,绘像祀之。

朝廷闻讯,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号“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各省建立专祠。6月25日,灵柩运抵长沙。7月19日,葬于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

扩展资料:

曾国藩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他的倡议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百度百科--曾国藩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