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风水入门知识之罗盘篇

桃子1年前 (2023-12-20)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天池磁针

 罗盘是进行风水研究时不可缺少的一个物件,罗盘由很多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天池、内盘和外盘等等。对于风水大师来说,罗盘是他们的得力工具,在进行风水勘测的时候可以用罗盘进行测量和定向。下面 风水入门知识 带你了解罗盘。

 罗盘又叫罗经,是风水师看风水的主要工具。由三大部分组成:

 一、天池

也叫海底,亦就是指南针。罗盘的天池由顶针、磁针、海底线、园柱形外盒、玻璃盖组成,固定在内盘中央。圆盒底面印中央有一个尖头的顶针,磁针的底面中央有一凹孔,磁针置放在顶针上。指南针有箭头的那端所指的方位是南,另一端指向北方。

 天池的底面上(海底)绘有一条红线,称为海底线,在北端两侧有两个红点,使用时要使磁针的指北端与海底线重合。

 现代罗盘的海底绘有十字线,使用时应使磁针的指北端指向海底十字线的北端,并使磁针与海底的南北线重合。

 二、内盘

就是紧邻指南针外面那个可以转动的圆盘。内盘面上印有许多同心的圆圈,一个圈就叫一层。各层划分为不同的等份,有的层格子多,有的层格子少,最少的只分成八格,格子最多的一层有三百八十四格。每个格子上印有不同的字符。罗盘有很多种类,层数有的多,有的少,最多的有五十二层,最少的只有五层。

 罗盘的各种内容分别印刻在内盘的不同盘圈(层)上,是罗盘的主要构成部分。各派风水术都将本派的主要内容列入罗盘上,使中国的罗盘成了中国术数的大百科全书。

 三、外盘

外盘为正方形,是内盘的托盘,在四边外侧中点各有一小孔,穿入红线成为天心十道,用于读取内盘盘面上的内容。天心十道要求相互垂直,刚买的新罗盘使用前都要对外盘进行校准才能使用。

 指南针是测量地球表面的磁方位角的基本工具,广泛用于军事、航海、测绘、林业、勘探、建筑等各个领域。

风水入门知识之罗盘篇

 罗盘最主要的作用是测量方位,地盘的正针指向地球磁场的子午方向,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就开始用罗盘来测量方位了,这也是正南和正北的由来。作为罗盘最基础的应用,主要用来测量当地磁场。在风水学入门知识中我们可以得知,罗盘的不同指针有不同的作用,不仅仅代表方向,还代表角度等等。

 从罗盘的外形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圆形的物件,代表的是天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指南针。而罗盘的外部一般是铜质的,大部分罗盘的底部都有金字,称为内盘。在盘上会有非常多的文字,分好几层。其中有一层代表的是二十四个方位,而最外面的一层是方形的,被称作方盘。不同的罗盘制作材料不一样,其中花梨木材料的是最耐用的,不过相应的也比较重。

 罗盘的外面有四个孔,用鱼丝或者胶线进行固定,常常用作定型。罗盘中最有用的部分是中间的磁针,天池外的内盘常常采用钢作为材料,而底面的颜色一般为白色,常常会在下面划上一条红色直线,在其中的一端上画上点,穿上红线。在进行罗盘的使用时,一般是左右手并用的,这时候要把双脚稍稍分开,然后把罗盘放在胸前,目的是保持罗盘的水平度,避免出现前后或者左右失衡的现象。

 在真正应用的时候,要把罗盘上面的鱼丝线和屋内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相重合,如果不准而出现偏差的话,就很难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将十字鱼丝的方位固定好之后,用双手的大拇指进行转动。当内盘开始旋转,中间的天池也会跟着一起转。

1、三合盘由三层二十四方位组成,即有地盘正针、人盘中针和天盘缝针三环,其结合其他层环的内容使用,以定向、消砂、纳水等。三合盘又称杨公盘,杨筠松在晚年时期为便于消砂、纳水,依据日景方位一干维辅二地支,改为一干维辅一地支的双山时加上了天盘缝针和七十二龙等层环 。

 2、三元盘有易卦六十四卦圈层,一般只有一层二十四方位,即地盘正针,其可用元运推其方位之吉凶。三元盘又称蒋盘或易盘,据说易卦层足由蒋大鸿先生创立的。

 3、综合盘是综合了三合盘和三元盘的一些主要圈层组成的,其主要特征是保持了三合盘的地盘正针、人盘中针、天盘缝针和三元盘的易卦层,以及两种罗盘的其他主要圈层,所以综合盘层数细密,内容庞杂。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