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早晚喝粥可颐养天年

百变鹏仔1年前 (2023-12-20)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高粱粳米

早晚喝粥可颐养天年

早晚喝粥可颐养天年,相信很多人听说过喝粥有助人长寿的例子,古代有不少名人,爱喝粥,比同龄人是寿命较长的,粥是比较容易消化的,适合各种人喝粥,不同的粥有不同的功效,我为大家整理了早晚喝粥可颐养天年。

早晚喝粥可颐养天年1

其实,并不是只有营养丰富的食物、药材才能被称为补品。只要使用得当,大黄也可以成为补品。这里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生活中最常见、最容易忽略的,却可以被用成补品的食物——粥饭。

粥,古时称糜、膻、酏等,古人写作鬻。中国从汉代起就有关于粥的记载,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有一首《食粥》诗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虽有夸张成分,但也道出了粥的神奇功效。《本草纲目》中列有50多种粥的做法和药效。可见,在那时粥就是公认的养生保健佳品了。

早晚喝粥是最补益身体的,早晨喝粥的好处是调节脾胃,因为粥不但不会消耗胃气,而且能补益胃气。我们知道,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保养好胃,就等于是在长寿路上成功了一半。早上,当胃经过一夜的蠕动,存食基本排空后,此时处于空虚状态的胃正需要补充水分和吸收营养,如果吃生冷坚硬的食物,则会刺激胃,使胃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医学入门》中有“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的记载。宋代文学家张耒专门写了一篇《粥记》来说明早晨喝粥的好处:“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这些都说明了早上喝粥有益脾胃,增加了我们长寿的资本。

晚上喝粥的效果也很神奇。中医有“年过半百而阴气自半”的说法,意思是老年人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肾精不足的问题,经常喝粥,可以起到补益肾精、益寿延年的作用。而傍晚酉时(17-19点)是肾经当令的时间,此时补肾事半功倍,所以晚上喝粥补肾的效果会特别好。

早晚喝粥可颐养天年2

米仁粥

薏苡仁,又称米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能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常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肺痈等病证。

方法:薏苡仁每日30-60克,洗净,加水在砂锅里煮成稀饭状,可加入少量红枣同煮,每日早上或下午空腹时服。也可用薏苡仁250克放入高压锅内煮熟,待冷置冰箱内,服用时取适量略煮即可。

1、大麦粳米粥 消暑

大麦性凉,可以有助我们消暑解热,使我们全身都感觉到舒爽畅快。而粳米有助于健脾胃,补中益气。

做法:取适量大麦和粳米煎煮即可。

2、扁豆粥 疏脾开胃

白扁豆粥可作为脾胃虚弱,慢性腹泻,吐泻等症的辅助食疗。其有健脾和中之功,味甘性平气香,能疏脾开胃。

做法:100克粳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先用武火煮沸;再加入100克鲜白扁豆,改用小火熬煮成粥。加入红糖或冰糖即可。

3、冬瓜粥 减肥

中医讲胖人多湿,这道粥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作用,每天中午或晚上坚持喝上一小碗,喝上个把月,效果就会出来了。

做法:将冬瓜皮上的白霜洗掉即可,不要把皮切掉。将100克鲜冬瓜切块,同100克大米放入锅中,加水煮成粥即可。

4、桑葚粥助睡眠

桑葚粥对由心血管疾患所引起的失眠有很好的效果。

做法:桑葚20-30克,糯米10克,用500毫升水煮粥,熟时加冰糖少许即可。每天晚饭后一小时吃一次就行。脾胃虚寒、腹泻者忌服。

5、山药粥补气

气虚的人往往会出现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四肢倦怠、自汗、动辄气喘、面色淡白、语音低微、头晕耳鸣等症状。每天喝一次,有利于改善体质。

做法:干怀山药500克,芡实150克、薏苡仁750克打成粉末,每天取一或者两调羹,放入小米,或者大米中,熬粥。

6、枸杞粥亮眼

枸杞子归肝、肾经,吃点枸杞子能很好地补肾气、平补阳气、益精明目、养血。坚持每天早晚吃一碗,就可以起到明目的作用。

做法:将15克枸杞、50克粳米,入锅加水,熬到米开花后停火,再闷上几分钟,出锅后再根据自己的口味加一些白糖。

7、菊花枸杞粥降压补肾

每日两次,有补肝肾、益精血、降血压之功效。

做法:15克菊花摘去蒂,上笼蒸后取出晒干或阴干,然后磨成细末备用。100克粳米淘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半成熟,再加菊花细末,15克枸杞子继续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

8、红豆山楂粥降脂减肥

新鲜山楂具有降血脂、助消化的作用,但由于其酸性较强,不适合胃酸过多的人食用,但同红豆、大米一起煮粥食用,则温和许多,不仅能够降血脂、助消化,还能起到减肥的作用。

做法:先把适量的红豆浸泡半日,然后再与山楂、大米一起煮粥,熟烂后加红糖调味就可以食用了。

9、红枣粥补气血

有些女性容易出现气血亏虚的状况,头晕脑涨、双眼酸痛、皮肤干燥、全身乏力等症状,到医院又检查不出毛病来,就可以喝点红枣粥。

做法:取50克红枣、100克大米,一起煮成粥,每日早晚温热食用即可。

早晚喝粥可颐养天年

10、荷花粥护肤

经常服荷花粥,可使皮肤光滑细腻。荷花中的槲皮素和樨草素能改善面部油脂分泌,减轻痤疮,使面色红润,容光焕发。

做法:将荷花瓣阴干,切碎待用,用100克粳米煮粥,熟的时候放入10-15克荷花,煮开即成。

11、黄芪粥改善体乏

黄芪可益气固表,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如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可以喝点黄芪粥调理。

做法:取黄芪15克,先用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30分钟、第二次煎20分钟),用两次得到药汁煮米成稀粥,早或晚服用即可。

12、松子粥润肺滑肠

松子、粳米一起煮成粥,有补虚、养液、润肺、滑肠的作用,特别适用于中老年人及体弱早衰、产后体虚,头晕目眩、肺燥咳嗽咳血,慢性便秘等症。

做法:将50克松子仁研碎,然后同50克粳米一起煮成粥,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即可食用。可当作早餐食用。

如何理解“高粱香,玉米甜,大米净,小麦躁,糯米绵,大麦冲”

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谷物类:玉米、小米、红米、黑米、紫米、高梁、大麦、燕麦、荞麦/麦麸等。

2、杂豆类:黄豆、绿豆、红豆、黑豆、青豆、芸豆、蚕豆、豌豆等。

3、块茎类:红薯、山药、马铃薯等。

粗粮的营养

粗粮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纤维素,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它与可溶性纤维协同工作,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增加食物在胃里的停留时间,延迟饭后葡萄糖吸收的速度,降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医学研究还表明,纤维素有助于抵抗胃癌、肠癌、乳腺癌、溃疡性肠炎等多种疾病。但是对于粗粮,我们既要多吃,又不宜吃多,因为过食粗粮也有坏处。

是酿制白酒原料的使用要领

用不同的原料进行生产,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风格,酿酒行业上的术语“高粱香、玉米甜、大米净、小麦躁、糯米绵、大麦冲”就概括了几种原料与酒质的重要关系,对原料的质量要求主要为:高粱为糯高粱,含支链淀粉多,粘性较大,吸水性强,颗粒饱满;大米中的淀粉含量在70%以上,蛋白质含量在7%—8%,米质纯净,结构疏松,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素含量少,利于糊化;糯米则几乎全是支链淀粉,经发酵后可使酒体优美香甜,口味醇厚;小麦则要求较高的蛋白质含量,黏着力强,营养丰富,易糊化且出酒率高,在发酵中所产的热量大;玉米要求营养丰富,颗粒饱满,色泽自然老熟。

我国酿酒主要用粮是:稻米、高粱、黍、粟、小麦等。白酒界有“高粱香、玉米甜、大麦冲、大米净”的说法,概括了几种原料与酒质的关系。我国名优酒中多是大曲酒,除了五粮液、剑南春等五粮浓香型白酒是利用高粱搭配适量的玉米、大米、糯米、小麦,其他都是以高粱为主(比如酱香型只是以高粱为主)。

高粱

高粱根据所含淀粉结构不同,分为粳高粱、糯高粱两类。白酒界有“高粱香”的说法,这与高粱中微量的单宁及花青素等色素有很大关系。微量的单宁及花青素等色素成分,经蒸煮和发酵后,其衍生物为香兰酸等酚元化合物,能赋予白酒特殊的芳香;但若单宁含量过多,则能抑制酵母发酵,并在开大汽蒸馏时被带入酒中,使酒带苦涩味,另一方面,单宁后会妨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容易引起便秘,因此要选择单宁含量适量的高粱酿酒。

玉米

玉米根据色泽分为黄玉米和白玉米,根据所含淀粉的含量分为糯玉米和粳玉米之分。通常黄玉米的淀粉含量高于白玉米。玉米的胚芽中含有大量的脂肪,会使酒醅发酵时生酸快、升酸幅度大,且脂肪氧化而形成的异味成分带入酒中会影响酒质。故玉米必须脱去胚芽的预处理才能用于酿酒。白酒界有“玉米甜”的说法,这是由于玉米中含有较多的植酸。植酸可发酵为环已六醇及磷酸,磷酸也能促进甘油(丙三醇)的生成。多元醇具有明显的甜味,故玉米酒较为醇甜。

大米

大米同样根据所含淀粉分为粳米和糯米。但粳米中又有粘度介于糯米和籼米之间的优质粳米和籼米之分。现在已有多种杂交稻谷。各种大米又均有早熟和晚熟之分,一般晚熟稻谷的大米蒸煮后较软、较黏。大米的成分大米的淀粉含量较高,蛋白质及脂肪含量较少。故有利于低温缓慢发酵,成品酒也较纯净。故白酒界有“大米净”的说法。

麦类

麦类主要有大麦和小麦。小麦淀粉含量为67%,蛋白质含量为9.5%,脂肪含量为2.1%,灰分为2.5%,含淀粉量高。小麦蛋白质的组分以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为主,麦胶蛋白中以氨基酸为多。故小麦含有较多的面筋质。这些蛋白质可在发酵过程中形成香味成分。故五粮液、剑南春酒及叙府大曲酒等,均使用一定量的小麦。但小麦的用量要得当,以免发酵时产生过多的热量。大麦的蛋白质含量略高于小麦,粘性较差。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