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想念儿时的暑假
文:张宗龙
我们这些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出生的人,大多都在家疯玩到八九岁才开始上学,那时既没有幼儿园、也没有学前班、更没有补习机构。我们呀呀学语时一般由爷爷、奶奶带大,到了蹒跚学步时就交给了只比自己大几岁的哥哥姐姐,泥里土里摔打着、场里坡里吼喊着、沟里河里欢闹着。再大上几岁,就要背起粪筐去拾粪、拿起镰刀去割草了。那时候,大自然就是我们的幼儿园、黄土地就是我们的学前班,我们尽管不识字,可我们能自己认识什么是猪狗驴马、什么是鸡鸭鹅猫,能自己分辨韭菜和麦苗的差别,能自己上树掏鸟窝、下河去捕鱼。
七岁上学迷迷糊糊、八岁上学巴巴叉叉、九岁上学蒸蒸日上,这是我们小时候老家大人常说的话。所以我们一般都是生月小的到了八岁半、生月大的到了九岁半才送到学校去读书。我们背着大人用做衣服剩下的碎布头拼成图案做成的花书包,穿着哥哥姐姐淘汰下来洗得发白的“长袍马褂”,甩甩搭搭、蹦蹦跳跳呼朋结伴自己去学校了,不需要家长送,也没有家长接。老师大多是本村的人,有年龄大些的老教师,也有刚刚被推荐的新老师,但他们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民办老师。放学后这些老师和学生在一块地里劳动,到了学校就一个在台上讲,一群在台下听,有时让人觉得怪怪的。但那时谁也没有怀疑这些泥腿土老师的真才实学,也没有哪个家长问一下这些老师有没有教师资格证,家长孩子都对老师充满了崇敬和崇拜。谁家的孩子调皮捣蛋,老师管起来是很严厉的,家长也没有敢去找学校要个说法的。哪个老师不真心希望自己的学生上进呢,敢管学生的老师是有爱心的,是对孩子好,不识字的农民都懂得这个道理。
小时候上学学的知识简单,一个书包里就语文、算术两本书,作业本除了田字格,就是横格纸,老师教什么,我们学什么。聪明的学了3 2 5,能自己想得出5-3 2,笨瓜娃想不出来也不要紧,下节课老师也会教,而不用先跑到课外班去学。如果还有出奇的学生,问一些更难的题,就有点给老师出难题了。那时老师教的简单,我们学的简单,可神奇的是到了初中高中仍能通过各类考试发现很多人才,现在国家各领域建设取得的瞩目成就,其最初主力不正是我们这些人吗?
儿时的我们其实并不怎么盼放假,因为我们上学没觉得多累,放学了书包一扔,割草的割草、放羊的放羊、下地的下地,身心都很放松。但那时我们偏偏假期很多,除了正常的寒暑假外,麦收了有麦假,秋收了有秋假。这两个假期是苦累的,我们要帮着大人到地里抢收抢种,往往把我们累得脱层皮才算完。有些不爱学习的娃娃,每个假期放假前几周就盼着放假,收假好几周了心还收不上来,他们的心思其实不在学习上,而在田地里。那时的家长也不焦虑、学生也不着急,这些人后来成了农村劳动的主力军,但他们仍感到自己的日子越来越幸福。
不管盼不盼、想不想,漫长的暑假还是来了。暑假是农村孩子真正放松的季节,暑假里农活甚少,夏收已然结束,秋庄稼还在成长,田野里一片绿意盎然。这时地里只需要施肥、浇水、除草,农活不多,天气炎热,大人们不舍得让我们小孩子下地,玩就成了我们的主题。暑假里我们最爱玩的就是下河游泳、捉鱼逮虾,还有上树捉知了、下河摸蛤蟆,常规 游戏 就是跳房子、滚铁环、扔沙包,哪一样我们都玩得不亦乐平。
那时我们最爱玩的项目就是打砬子。我们老家把打砬子分为两类,一类是抽砬子,一类是喝砬子。抽的砬子就是把一截圆圆的直径10公分、长度10公分左右的木头,一端削成尖底,镶入一个钢珠,另一端削成平面,贴上花纸,然后用鞭子抽打。这其实就是现在人们玩的陀螺,只是我们小时候没人能想到这么时髦的名字罢了。抽这种砬子需要在一块平地上,那时我们没有见过水泥地,路也是泥土路,收过麦子的麦场最适宜,既平整光滑,又安全敞亮。用鞭绳把砬子缠绕好,放在地上轻轻一旋,砬子便旋转起来,我们用鞭子使劲抽,越抽它转的越欢,浓浓的乐趣就融在了那不知停歇的转动中。喝砬子就是把一根细小的木棍削成两头尖尖的砬子,在地上画一个四方形的框,把那砬子放在地上,用一根木棍狠敲那尖头,待砬子飞起,身子同时划出一个漂亮的弧,潇洒地用木棍照准砬子狠劲一击,砬子便象子弹一样疾速飞出很远。再由 游戏 前通过猜皮锤(现在常说的剪子、包袱、锤)分出的输家跑过去捡起来,扔回四方框中。这有点像现在的高尔夫,只是对环境和场地不用那么挑剔。喝砬子的乐趣在于一方打的越远越好,另一方投的越准越好,而这都是需要技巧和体力的。要是我们那时提前学了地球引力、风力阻力等知识,打起来肯定会更有意思。
老家还有一种 游戏 项目叫打瓦,在暑假里也很流行。就是把几块砖头或方块的石头立起来,在一定距离外画一条线,我们站在线外,用另外的石头(瓦)击打那立着的石头,打倒的算赢。这是不是很像后来流行的保龄球呢?打瓦既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为了增加难度,我们常常想出很多花样,比如抬起右腿,从腿下把瓦扔出去,让你无法瞄准;还有让人旋转起来,转几圈后再扔出手中的瓦,练的是运动中投掷;更有趣的是有的孩子从背后把瓦投出,增加了难度,却也增加了危险系数,常常受到大人的呵斥。
还有一种比较文静适合女孩玩的,就是拉纽扣。把一根细麻线套进一个大纽扣的两个眼里,具体操作记不大真切了,然后在两头猛拽麻线,那纽扣就一伸一缩地跳动起来,发出铮铮的声响。还有一种翻皮筋,把一根皮筋盘在手上,然后由同伴用灵巧的双手把皮筋翻来翻去,越翻花样越多,越翻感觉皮筋越密紧地套在两人手上,最后竟神奇地把那皮筋翻到了同伴手上去了。
这些玩乐项目简单而又实用,所使用的玩具都取材于农家,自己亲手制作,而在玩的过程中,还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小时候一到暑假,满村充满了孩子们的笑声、叫声、喊杀声、吵闹声,这让贫穷的乡村充满了生机和希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的父辈没多少人懂得亲子教育、家庭教育、 社会 教育,放假了,他们只会也只能把我们放归大自然,让我们与泥土为伴、与大地为师,充分释放我们纯真的天性和野性。
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的暑假。乐趣多多、野趣满满,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真想带着现在的孩子,过一回我们小时候的暑假,让他们身心放松后再投入紧张的学习之中去。
本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愁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山村风光作文
正常吗?一个城市人连韭菜麦苗都分不清楚简直是可笑...感觉自己是城市人
你们想过没有农民下地干活是多么的辛苦!你们觉的分不清韭菜和麦苗是应该的吗!自己好好想想吧
!别说出来丢人..你这是在给城市人丢脸...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山村风光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村风光作文1勤劳、朴实的村民,古老悠久的小屋,各种各样的家禽,凹凸不平的山间小路,一望无际的田野,组成了位于南溪江北坑山上的里龙村。
在这山村的第一感觉,是使人感到了回归田园,回归大自然的感觉,仿佛让人“触摸”到大自然中的一片宁静。又仿佛让人乘上时空快车,来到远古的山村。那里虽然没有电视、广播,没有商店,但是人们的勤劳朴实谱写出了和谐快乐的山村之歌。
在那里,家禽是最热闹好客的。小鸡小鸭围着你转,可爱的鸽子在你眼前翩翩飞舞,小羊“咩咩”地叫着,看家狗向你摆尾巴。它们以自己一系列的特别方式,欢迎我来到它们的大家庭中。
小屋更是里龙村的颗颗珍珠。虽然每家每户的小屋造型不同,但都离不开两个字——古老。屋顶上的黑瓦压得密如鱼鳞,天河决口也不会漏进去一点。小屋的墙壁,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发黑发暗,显得古朴。屋檐下,小鸟的窝,红艳艳的辣椒,金黄的玉米串,使木屋增色不少。木屋旁,是一棵棵高大、挺拔的大树,远远望去,那木屋就像航行在林海里一只只小舟,在漂浮起伏地前进。
田野里,稻谷金灿灿的,已经长高,微风吹拂,它们整齐地向一个方向摇摆,瑟瑟作响,仿佛在向我们鞠躬问好。柿子树上,一个个圆溜溜的柿子披上了金红色的外衣,戴着绿色的小毡帽,就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转眼再次望去,它们又像一盏又一盏的大红灯笼高挂树间。回过头,那紫红色的洋葱,青葱葱的大白菜,红彤彤的西红柿,……都透露着秋天的神韵。知了在鸣叫,青蛙在呼唤,蜜蜂在飞舞,它们都希望蔬菜、果实快快成熟,好让勤劳、朴实的人们有一个好收成,大喜悦。
古老的木屋和田园风光相映生辉,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给于人间的美丽景色。深呼吸一口,又仿佛让人闻到了大自然的清香;再望一眼,山村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永存入我的脑海中;浓醇的山水人情,仿佛是一杯甘甜的美酒,直甜入我的心窝。我永远不会忘记,在山的那一边,有我的故事;在里龙村里,留下了我儿时的一段美好而又珍贵的回忆。
山村风光作文2今天天气晴朗,骄阳似火,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几个叔叔一起来到尧歌里钓鱼。
山村的天特别蓝,山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我和妈妈漫步在山间的小道上,感觉到一阵阵清新的凉风吹拂在我的脸上,舒服极了。山里有一片碧绿碧绿的茶园,像海里的波浪,一浪接着一浪。我走进茶园,摘了几片茶叶准备回家泡茶喝。突然,一只翠鸟从我身边飞过,妈妈赶紧拿出相机,把小鸟可爱的模样拍摄下来。这只鸟长着一身翠绿的羽毛,头顶和尾巴镶着黑色,尖尖的嘴巴里发出了清脆的叫声,像是在说:“欢迎你来到尧歌里。”
一路上我看到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蜻蜓也来凑热闹了,它们有**的、绿色的、白色的,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颜色的蜻蜓,真美呀!
我们来到鱼塘边,群山环绕着整个鱼塘。小青蛙呱呱叫个不停,知了也在树上叫着“知了,知了。”像是一个合唱乐团,在唱着动听的歌谣。鱼塘边,爸爸和叔叔们已经在钓鱼了。他们聚精会神地盯着水面上的浮标,一有动静,赶快拉起鱼杆,一条鲫鱼上钩了。鱼塘里一群群鸭子在水中玩耍,它们有的互相追赶,有的潜入水中,还有的在“嘎嘎嘎”叫个不停……
山里的自然风光真美呀!我们要保护这美丽的大自然。
山村风光作文3山村风光,是我眼里最美的风景。
外公的家在安吉大王山,每逢节日、放假,我们都回去住一段时间。每次去的时候,我都是兴致勃勃。
来到了外公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外公家那富有风趣的、用泥瓦搭成的房子,白墙黑瓦。之后又瞧见门前宽敞舒适的院子,必不可少的蔬果种植地占了很大一块地方。一派十足的山村田园风光。
外公家是在半山腰偏上一点的位置,这里住着不少的农民,所以从这里向山的方向看看,满山遍野都是分割清晰的田地。农民们是从这田地里体现他们的辛勤:一块块的田地,清爽而柔美。因而绿、黄,这两种颜色盖遍了山坡。那一块块的田地,有着许多的果实,有些是掉瓜,有些是蔬菜、还有些是水果。可真够丰富!到了秋天,果实一个个饱满、结实了,这里的农民们也在不停地采摘果实,既忙碌有开心。
如果有条件,那么,鸡鸭就是必需的牲畜了。它们可不像城里的动物,成天关在笼子里,过着孤独的生活。它们整天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从一大早开始,就是一群“野鸡鸭”了。四处闲逛是它们的主要的.悠闲称呼,母亲会带领孩子们一会儿到竹林中觅食,一会儿到小溪边嬉戏,一会儿到自家中舒服的睡上一觉,一会儿还会到别家去串串门。而大雄鸡却目中无人,它踏着方步傲慢地走在竹林中,就好似一个竹林检察员。当然,我们根本不用担心它们会逃走,因为它们成天在这么悠闲的过日子,根本也就没有逃走的念头了。
牲畜们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可农民们却忙得不可开交。我们也当过一回农民。
从清晨开始,首先要给菜园里的蔬果施肥,然后再拿一些成熟的蔬菜,做一顿简易早餐。吃完早餐后,就开始正式农活了。背起锄头,拿好篮子,我们上山挖笋、采茶。上山的任务完成后,又是采蚕豆、青菜、丝瓜、萝卜、葫芦,别有番感受,既累又乐。毕竟,自家种的东西丰收了,就是开心!
忙完了一上午,也饿了。我还不停催促着:“我真饿,可以开饭了吗?”终于,一盘盘地道的农家菜端上了餐桌。我们吃得特别香。
一晃眼,中午过去了,下午来了。大家休息在院子里,聊聊天,喝喝茶,又是几小时过去了。然后去别人家排拜访拜访,聊会儿天,晚上也到了。接着做饭、烧菜,晚饭又端上了桌子。
吃晚饭,我们又坐在外面,欣赏着城里欣赏不到的风景,呼吸着乡下特有的新鲜空气,真是无比舒适!我们意识到自己舒服的模样,都不禁笑了。
是啊,山村风光,是我眼里最美的风景!
山村风光作文4鸟唱虫鸣、溪水叮咚……这是我记忆中的乡村。
小时候,我去过金华的一个小山村。那里有一条铺满石子的小路,路的南面是村庄和田地,北面是一座大山。
在那里,一年四季,山上总有绿色,就算是冬天,下了一场大雪,也能望到星星点点的绿,因为山上有大片大片的毛竹林。这些粗壮的毛竹,把原先开拓出的上山小路部给堵住了。风一吹,沙沙作响,毛竹随着风摇摆起来,乍一看,就像是绿色的“海洋之波”涨潮了。
山脚下,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常年叮叮咚咚地唱歌。这条溪水清到连小鱼小虾都搬家了——我想是因为它们找不到吃的。这条很窄却很长的小溪,绕着每一个山脚,流向远方。
在村里,每到傍晚,门口竹竿尖上,溪边芦苇里都会有许多蜻蜓停歇着,有红的、蓝的,还有黑色的。这时,我和爸爸都会用软竹打个圆圈,在里面缠上网,然后再绑上一根长长的棒子。举着它,悄悄地,一步一步地靠近蜻蜒,将圆圈放在离蜻蜒十厘米左右的上方,慢慢地,慢慢地,“哐”!“哦耶,我捉住蜻蜓了!”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高兴得大喊大叫。不过,为了以后能再见到蜻蜓,我们还是会把它们放掉的。
吃完晚饭,天就暗了下来,乡村是那样的幽静。偶尔会听到几声鸭子的欢叫——它们去溪里游泳了,并且很可能会一整夜都不回家。这也不会有人去管,因为那里不会有“偷鸭贼”,鸭子们也不会走丢。
抬头仰望,看到的是漫天的星星,一眨一眨的,围着月亮,我却认不出哪颗是天狼,哪些是北斗七星。
我躺在屋子里,感受着乡村的夜晚,一切都是如此安静。
山村风光作文5奶奶有时说我是韭菜与麦苗不分,韭菜我当然吃过,但麦苗长什么样,我是不知道。好在最近我终于见到了麦子。
前几天,我们去诸葛山爬山,山脚下有个小山村,村边,一派山村田园的好风光,我不但见到了麦子,还见到了很多以前没见过的蔬菜。
一条潺潺流水的小溪在田间流过,几只鸭子在溪水中嬉戏,不时把头钻进水里,不知是在抓小鱼还是抓小虾。溪边的地上种着一畦豌豆和蚕豆,白的豌豆花、黑白相间的蚕豆花开得正旺,有的已经结了豆子,爸爸说如果现在摘下来吃可鲜了。豌豆旁边种着土豆,土豆长在地里的样子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再旁边是一大片油菜地,油菜花已经谢了,结满了沉甸甸的油菜籽。油菜旁边是麦田,麦子已经抽穗了,仔细看看麦叶的确跟韭菜有点像。
山脚下是大片的竹园,在这里我才体会到雨后春笋的含义,一场春雨过后,几天之间,一颗刚冲出泥土的竹笋长得比我个子还高。竹园里很安静,不时传来鸟叫声,“鸟鸣山更幽”说的就是这景象吧。
竹园边是一片菜园,村民们正在茶园里采摘茶叶,虽然还不是盛夏,但在太阳底下已很热了,我才知道我们喝的茶要经过这么辛苦的劳动。其实,每一块田地上都有辛苦劳作的村民。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是一个老农批评孔子和他的学生,我们应该多到乡村和田园去走一走,感受一下这美丽的田园分光,也学习一下韭菜和麦苗的区别。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