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颜色和净度,许多商家都会对宝石进行优化处理,红蓝宝有哪些优化处理方法吗?哪
一、热处理
红蓝宝石的加热的温度在1300-1900℃左右,加热后的红蓝宝石,内部的包体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比如:蓝宝石加热会更改颜色,如:浅色的蓝色蓝宝石经过加热会加热蓝色,浅**或黄绿色蓝宝石在氧化条件下加热会处理成橘**以至金**蓝宝石等。
2、针状的包体会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地溶解,最后断裂成不连续的短丝状,或者变成微小的像是尘点的形态。
3、像是红蓝宝石中含有固态晶体包体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溶解,晶体边缘会圆化,变成“雪球状”包体,或者晶体周围出现“圆盘状”的应力裂纹。
4、有的气液包体,在长时间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包体内部的气体或液体会发生胀裂,液体会流进新炸裂的裂隙中,这种裂隙看起来也像是应力裂纹,但是在某一个角度观察,会看到干涉色。
5、在紫外荧光灯下,天然红宝石是呈现弱-中的红色荧光,而加热后的红宝石会有蓝白色荧光,天然蓝宝石荧光为惰性,不发光,某些蓝色蓝宝石在加热后会出现淡绿色或淡蓝色荧光。
二、表面扩散处理
1、红宝石利用高温让Cr离子进入浅红色刚玉的表面晶格,在表面形成一层薄的红色扩散层。
把样品放进二碘甲烷中,扩散红宝石的颜色多集中在腰棱,刻面棱以及开放的裂隙中,相比之下,看起来扩散红宝石有边界,天然红宝石的边界却是模糊的。
2、蓝宝石经常利用高温让Fe、Ti作为致色剂在无色或者浅色蓝宝石表面产生蓝色扩散层,原理跟扩散红宝石一样,不同的致色剂可以扩散出不同颜色的蓝宝石。
蓝宝石除了放进二碘甲烷中看是否扩散,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在底灯上放上一张纸巾,宝石样品台面向下,扩散的颜色沿着刻面棱或者开放裂隙浓集,看起来像是蛛网状构造。
3、表面扩散的星光红宝石,星线类似合成的,天然的星光星线,看起来就像是从石头内部发出来的,而且三条星线相交的中心,看起来是有宝光的,天然的星线中间粗,两端比较细,可以不连续,而合成的星光星线,看起来像是浮于宝石表面的,合成的星线比较直,均匀,连续性比较好,中心无宝光。
三、体扩散(铍扩散)
这种扩散也是利用高温氧化将Be元素扩散进宝石中,只是这不同于表面扩散只是在表面薄的一层,而是进入宝石内部比较深的地方,这种扩散主要是将无色或将近无色的蓝宝石处理成为**或橙色,处理后的蓝宝石很像帕德玛蓝宝石,一种带有粉色-橙色调的莲花色蓝宝石。
这种宝石鉴定,可以放在二碘甲烷中,外圈层的颜色为橙色,内圈层的颜色为粉色,偶尔也会为无色。或者到鉴定机构使用大型仪器测定离子浓度,近表面Be元素浓度大,往中心去浓度时逐渐降低的。
四、玻璃充填
大家都知道红宝石“十红九裂”,为了让红宝石看起来裂隙不是那么的多,就会用融化的铅玻璃,加压,将充填物压进红宝石的裂隙中,这样红宝石就会看起来没有那么多裂隙。
由于红宝石的折射率在1.76-1.78,铅玻璃的折射率在1.45-1.70,所以光泽会有不同,产生光泽差异,一般宝石裂隙是很多很多的情况下才会玻璃充填,所以整体看起来感觉雾蒙蒙的,不像是天然的。
放大镜观察,透射光可能会看到,充填中出现的气泡,搅动的漩涡构造,蓝色的异常闪光现象。反射光,可以看见开放性的裂隙内侧的充填物。
五、天然品的裂隙融合
在热处理的时候,需要加导热剂--硼酸钠,防止裂隙炸裂,但是,导热剂融化后会进入到开放性的裂隙中,随着温度的下降,这些导热剂就会凝固在裂隙中。
一般认为10x放大可以看见硼酸钠的,我们称为充填,看不见的称为热处理。
六、辐射处理
一般是处理蓝宝石,将无色蓝宝石辐射成**的,粉色蓝宝石辐射成橙色的,蓝色蓝宝石辐射成绿色的等等。
七、染色处理
将多裂隙的红蓝宝石放进有机染料中浸泡,加温,然后上色。
1、这种宝石可以用沾有酒精或者丙酮的棉球擦拭宝石,然后棉球会染色。
2、放大观察,能看到颜料在裂隙周围浓集。
3、染色的宝石有可能会出现特殊的荧光,这是颜料的荧光。
以上就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红蓝宝石的优化处理方法,各位对红蓝宝石有兴趣或者准备入手的朋友,一定要睁大眼睛,看清楚买的石头是否经过优化或者处理的,这样才能物有所值,不要被某些无良的商家忽悠了,要准备好必要的理论知识,让他们知道是内行,才不敢以次充好。如有疑问,或欢迎询问并且给予指导,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加热处理还可用于消除红宝石或蓝宝石的丝绢光泽或者增强星光红色、蓝宝石的星光现象。红、蓝宝石的热处理被认为是优化类型。热处理红、蓝宝石的特征有: (1)熔蚀的金红石针:金红石针熔蚀的典型特征是长针状的晶体被熔断,形成点状线、断续线或者较粗大的晶体被熔蚀成线状溶滴。 (2)熔蚀的晶体包体:晶体包体的棱角被熔蚀,形成浑圆状的形态;晶体包体完全熔化后凝固成白色或灰色的球状体或似球状体,被称为“雪球”,是热处理的标志性特征。有些晶体熔融或部分熔融后会在与主晶的接触面上形成颜色浓集的区域,称为“色边”,也是热处理的典型标志。 (3)穗边裂隙:如果晶体包体完全或部分熔化后,部分熔体溢入裂隙,形成环绕熔化的晶体分布的熔滴环,或者充填到裂 隙的其他位置,溢出的熔体还可能在熔化的晶体周围形成强对比度的空穴,在应力裂隙的最外环,通常形成非常特征的,呈白色或灰白色的边沿,如同环礁的形态,故也称为环礁裂隙。 (4)锆石晕:由于锆石具有很高的熔点,在热处理过程中锆石包体不受影响,但其所伴随的应力裂隙有可能会形成环边裂隙。 (5)水管状的包裹体:原分布在裂隙面上孤立状态的指纹状包裹体,经加热后形成连通的弯曲的、同心状的、象很长的卷曲地散布在地上的水管状的包裹体。 (6)色带和生长带:热处理致色的蓝宝石其色带往往具有典型的特征,例如斯里兰卡浅色或无色的刚玉加热后形成蓝色,其蓝色多集中在边界模糊色带和色斑中,而这些色带和色斑又是由边缘不清的蓝色斑点所组成。热处理会使生长带和色带的边界扩散,使界线变模糊,甚至变形。 (7)云雾体:缅甸孟素的红宝石经加热后常形成云雾体,云雾体由致密的白色、低反差的、定向排列的,并可形成三维网格的晶体包体所组成,其成分不明,可能是脱水的水铝矿(γ-Al2O3)。这种云雾体在天然、未经热处理的红、蓝宝石中很少见到。 (8)紫外荧光:紫外荧光可作为热处理的重要特征。某些热处理的红宝石在长波紫外光发正常的红色荧光,但在短波下,在红色的荧光之上,迭加白垩色及绿白色或蓝白色成分的荧光,形成粉红色的荧光。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