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几种名纸?
1、黄麻纸
一种用黄蘗汁染制麻纸而成的古代名纸,由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发明。纸质粗厚,耐久防蛀,常用于抄写经文。
黄麻纸曾经风行于晋、唐,尤其是寺庙、衙门等处,使用者众多。黄麻纸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第一张染色加工纸,在中国造纸技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发明者是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黄麻纸是他的“业余”发明。
2、宣纸
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誉为“国宝”。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
宣纸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强,不易变色。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作画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少虫蛀,寿命长。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3、硬黄纸
硬黄纸,唐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较名贵的艺术加工纸。用以写经和摹写古帖。唐代人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纸质半透明可用于书画作品摹本的制作。北宋董卣《广川书跋,卷六》“今人不考其实得硬黄纸便谓古人遗墨。
4、水纹纸
古纸名。又名“砑花纸”。这种纸迎光看时能显出除帘纹以外的发亮的线纹或图案。目的在于增添纸的潜在的美。
制法有二:一为在纸帘上用线编成纹理或图案,凸起于帘面,抄纸时此处浆薄,故纹理发亮而呈现于纸上。其二为将雕有纹理或图案的木制或其他材料的模子,用强力压在纸面上。现在各国通用的证券纸、货币纸和信纸等水纹纸,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水纹纸为我国所发明,起源可上溯至唐代,早期水纹纸多用作信纸、诗笺、法帖纸。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五代末、北宋初李建中的“同年帖”,为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水纹纸。由大小二纸联成,小纸呈现透亮的水波纹图案。北宋画家米芾的“韩马帖”,呈现云中楼阁图案,是更为复杂的水纹纸。
5、竹纸
竹纸是以竹子为原材料造的纸,是古代中国人的发明,同时造纸术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人用竹子造纸书写文章,代替竹简。中国福建宁化县、长汀县、四川省夹江县和浙江省富阳市为竹纸的重要产地。
参考资料:
一、材料不同
连史纸用的最好的嫩竹丝,制料时间长达8个月。
白竹纸用的是普通竹料,制料时间2个月。
二、制作工艺不同
连城连史纸用的是“连城捞纸法”,就是捞纸过程中捞三下,经过三次的纤维交织使纸张拉力增强。
白竹纸只捞一下。
三、质量不同
连史纸克重每平方米19克左右,几百年不变的规格是60/110cm,每刀100张。白度68%左右,PH值7.5以上,耐老化(白度)绝对下降值3.3%(国家宣纸标准是5%)。纸张表明细嫩光滑如油,色泽温润如玉。迎着光线看不到丝状纤维而是看到明显的帘纹,帘纹线宽度2cm。越陈的连史纸越能体现它的价值。
白竹纸克重20克左右,旧规格51/71cm,每刀500张,新规格51/142cm,每刀250张。白度72%左右,PH值6.5以下,耐老化(白度)绝对下降值8%左右。纸张表面有丝状纤维,帘纹线宽度1.5cm。
2008年上海复旦大学文博系做了“连史纸的制作技艺及其耐久性初步研究”。
四、用途不同
连史纸用于重要历史档案、印谱、族谱、及古籍修复。用于拓印边款方面更能凸显它特有的价值所在:1、吸水性强,能够完全的吸附在石材印章上。2、连史纸在棕刷摩擦过程中不易破坏。3、细腻的纤维使连史纸着墨后款面乌黑光亮。
竹纸大量用于书写、练字、裱字画。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