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皇帝的帽子前垂下的珠子有什么作用 皇帝的帽子前垂下的珠子作用介绍

桃子1年前 (2023-12-21)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天子间色

1、皇帝的帽子前垂下的珠子叫做旒,也叫作玉藻,其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蔽明,二是区分贵贱尊卑。

2、身份象征: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贯玉3颗。

3、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周之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后来旒渐渐只限于帝王,于是“冕旒”则成了帝王的代称。

4、“蔽明”(屏蔽眼睛):对于旒蔽明的作用,东方朔有一个很好的解释。他讲:“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5、水太清澈了就没有鱼了,一个人过于苛求明白就会曲高和寡少了信徒和朋友。——这是理论思想基础。所以,作为统治万民的帝王,头上戴个特制的帽子,帽子前面坠上珠帘,正是用来适当遮挡视线的,两耳旁边堵上玉块,正是为了适当降低听觉的。

中国古代把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两种,正色和间色成为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丝毫不得混用。

正色是指青、赤、黄、白、黑5种纯正的颜色,间色是指绀(红青色)、红(浅红色)、缥(淡青色)、紫、流黄(褐**)5种正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孔子曾说“红紫不以为亵服”,不能用红色或者紫色的布做家居时的便服。

夏朝尚黑、商朝尚白、周朝尚赤、秦朝尚黑、汉朝尚赤,唐服色黄,旗帜用赤色,到了明代,定以赤色为宜。但从唐代以后,**曾长期被视为尊贵的颜色,往往天子权贵才能穿用。

扩展资料

作为间色的紫色本来是卑贱之色,但是,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偏偏喜欢紫色。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以至于当时5匹生绢也买不到一匹紫色布。齐桓公看到这种现象十分担心,于是管仲劝他不要再穿紫衣。

然而齐桓公始创的这个传统却流传了下来,南北朝时期创立了五等官服制度:朱、紫、绯(深红色)、绿、青。以唐代为例,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四品着深绯色,五品着浅绯色,六品着深绿色,七品着浅绿色,八品着深青色,九品着浅青色。

武则天当政时期,有一个叫傅游艺的官员擅长拍马屁,一年时间里服饰自青而绿而朱而紫,时人号为“四时仕宦”。而白居易的著名诗句“江州司马青衫湿”,被贬官后的诗人只有穿“青衫”的资格。

“朱”是正色,“红”是间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用“红”取代了“朱”,由“大红”而“大紫”,比喻官位升迁,“红得发紫”也是同样意思。

皇帝的帽子前垂下的珠子有什么作用 皇帝的帽子前垂下的珠子作用介绍

人民网-中国古代如何从颜色上分贵贱辨等级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