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庙号谥号年号帝号区别(2)

桃子1年前 (2023-12-21)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年号尊号

时至唐代,为皇帝上尊号之风大盛,有生前奉上者,亦有死后追加者。而生前加尊号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加于在位之时。如武后称“圣母神皇,高宗称天皇,中宗称应天神龙皇帝等便是;到玄宗时,已成为制度。宋范祖禹《唐鉴》有云:“尊号之兴,盖本于开元之际。主骄臣谀,遂以为故事。”明王三聘《古今事物考》有云:“元宗开元以后,宰相率百官上尊号,以为常制。”生前尊号,玄宗一代先后曾加六次。先天二年(713年)加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天宝元年(742年)加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再加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天宝七年(748年)加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天宝八年(749)再加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天宝十二年(753年)复加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由最初四字加至十四字。此外,皇帝逊位之后,为太上皇,由继位皇帝为之加尊号,此再举玄宗之例:乾元元年(758年),肃宗上玄宗“太上至道圣皇天帝”之号便是。唐代皇帝多次加尊号,陆贽于《奉天论尊号加字状》评论曰:“臣子之心,务崇美号,虽或增盈百,犹恐称述未周。”宋孙甫《开元神武皇帝尊号》亦云:“古天子之称,曰皇、曰帝王,盖称其德也。秦不顾德之所称,但自务尊极,故称皇帝,然亦未有尊号也。……(唐)高祖、太宗,各有功德,俱无尊号。高宗徇武后之意,始称天皇,中宗从韦庶人之欲,乃号应天……是妄自尊大。……明皇以贤继位,祖宗善恶之事,闻见固熟,何故忘高祖、太宗之实德,袭高宗、中宗之虚名。盖臣下谄谀,不守经义,逢君之过而然也。”

死后加号者,如玄宗死后,肃宗于上元二年上尊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此乃玄宗又被称为明皇之缘故。唐代皇帝死后,尊号多有数次追加。如高祖李渊于贞观九年(635年),先由群臣上尊号为“大武皇帝”;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三上尊号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太宗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崩,百官上尊号为“文皇帝”;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又上尊号为“文武圣皇帝”,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三上尊号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唐代以降,帝后尊号字数有增无减。宣宗时,其尊号已是十八字,即“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宋神宗尊号为二十字,即“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明太祖被尊为“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达二十一字。清乾隆被尊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竟多达二十三字。实际上不难看出,后边一长串亦可以视为谥号。皇后、太后亦可得尊号。如清末慈禧太后,生前得尊号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圣母皇太后,死后又谥“孝钦显皇后”。因此,谥号与尊号虽各有涵义,但又多纠缠一处,难以区别。依笔者之见,尊号乃帝后禁脔,他人不得染指;而谥号不为帝后所独享,其余人等亦可得之;而就帝后而言,于在世时所加者属于尊号,而崩后所加者,则可以谥号视之也。

唐宋以后,历经元、明而至清代,帝后尊号愈加愈长。这与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及皇权日益膨胀联袂而行,息息相关。明、清时代,集权专制登峰造极,皇帝尊号亦叠加成长长一串,大有将世间美好字眼尽收囊中之态势。今人每每观之,常忍俊不禁。

所谓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按惯例,新君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称为改元。年号蕴涵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君臣朝野为之瞩目,司其事者索遍枯肠,绞尽脑汁。

汉武帝以前,无年号之名目。史书以帝王的年次纪年,记时则与帝号合称。如周宣王元年、二年、三年,一直延至帝位更迭为止。嗣王即位或改朝换代新帝登极,则改用嗣王或新帝年次纪年,称元年、二年、三年等。这种“帝号纪年”或“王位纪年”之法一直沿用至汉代,帝王在位期间从无“改元”现象。至汉代文帝、景帝时,情况有所变化。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前十六年沿用年序纪年之法,称元年、二年,直至十六年;而后七年即第十七年起,改称后元年、后二年……后七年。景帝在位十六年,前七年称元年、二年……七年;后六年称中元年、中二年……中六年;最后三年,称后元年、后二年、后三年。可视为改元之滥觞。

关于最早出现的年号,大致有二说。一是据《汉书·武帝纪》,十九年十月,武帝率众狩猎,获稀有独脚兽白麟一只,众臣一致认为这是吉祥之物,值得纪念,便向武帝建议用来纪年,于是便立年号为“元狩”,称此年(西元前122年)为元狩元年。“狩”乃打猎之意。以后则有元狩二年、三年……。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认为汉武帝此举乃立年号之始。此后,武帝将即位元年至元狩之间的十八年追补了建元、元光、元朔等三个年号,每隔六年更换一个。而到元狩六年时,在山西获三足宝鼎一尊,众臣认为是吉祥宝物,建议用来纪年,于是武帝便改年号为“元鼎”。“建元”就是“建为元年”之意,表示年号纪元开始使用。于是就有了第二说,即颜师古认为的“自古帝王,未有年号,始起于此。”后代的史学家大都将建元元年作为年号纪年之始。 其后,每遇军国大事、重大祥瑞、灾异,帝王常常改变年号。而新皇登基,更需确定新年号,以示君威。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二年算起,其间亦有从当年某月即算起之情况。

回溯历史不难发现,明代以前,一位皇帝在位时,往往多次改元。例如,汉武帝在位44年,用过11个年号。也有皇帝在即位时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号,例如五代时期后梁的“天佑”、后晋的“天福”、后周的“显德”等。至明代,除明英宗(年号正统)因被蒙古瓦剌部俘获,后被送回并复辟,并改元天顺而一帝二号之外,都是一帝一号,因此也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永乐帝、康熙帝等。

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一个政权使用另一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的重要的'标志之一。在中国四分五裂的时期,这种现象便经常出现。例如,五代十国时期,闽国、楚国使用后梁、后唐年号;吴越国则使用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年号。同时,诸多地方割据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以及农民起义军也常常自立年号纪年。史家因立场不同,著述所用年号多有歧异。如三国时,陈寿撰《三国志》,以三国年号并列,分别以各自年号纪年纪事;而习凿齿《汉晋春秋》,则认为蜀为大汉延续,故奉蜀汉为正统,用其年号纪年。年号不仅为纪年之名号,却有着复杂的背景和内涵和意义。无论是研究历史、还是整理古籍,都不得不予以关注。

中国年号的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各有年号。还有的政权一年之中数次改元,几个年号重叠使用。也有政权自己不建年号,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权的年号。例如后晋的天福年号用至九年,改为开运元年。3年后,后汉刘知远称帝,不自建年号,也不沿用开运年号,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尚有不少年号在不同时期被重复使用。如“建元”就5次被使用。还有因避讳或其他原因,一个年号有几种不同写法,例如唐殇帝所用“唐隆”年号,又写作唐元、唐安、唐兴等。

通观历代各朝所定年号,大多以二字命名,如汉初建、晋永和、唐贞观、宋元嘉、明万历等。但亦有用三字、四字乃至六字者。三字年号始于王莽“始建国(公元9年—13年)”。之后又有梁武帝“中大通(529—534年)”、“中大同(546—547年)”等。四字年号较三字为多,始于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440—451年)”,唐武则天称帝后,曾用“天册万岁(695年)”、“万岁登封(696年)”等;宋太宗曾用“太平兴国(976—984年)”宋真宗曾用“大中祥符(1008—1016年)”等。此外,尚有六字年号,如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1038—1048)”、惠宗“天赐礼盛国庆(1070—1074年)”。

帝王年号于选词择字十分考究,须经重臣集议、反复筛选,要求字意吉瑞、词意隽永,多用“天、大、太、应、元、中、永”等字开头。尤其是以“天”字开始之年号,达66个之多。其次是“建”字打头者,有30个;以“永”字作首字者有28个。用“隆”字的年号19个;有“龙”字的年号有13个,有“凤”字和“皇”字的年号各有11个。由于择字范围狭窄,历代年号重复使用现屡见不鲜。如用 “建兴”11次,为使用次数之最;“太平”出现9次;“建武”年号曾出现7次;另外“中兴”、“永和”、“永平”、“永兴”、“建和”、“建平”等年号亦分别曾被6位皇帝所用。究其原因,有的是皇帝大臣缺乏历史知识,有的是有意追慕摹仿前朝,因而导致年号重复。

就寓意而论,帝王年号一向考究,并冀望在位期间能四海承平,民安国泰。如唐高祖年号武德,表示以武佐德,平定天下;宋太祖年号建隆,希望国运兴隆。在择字方面,尤偏重《易经》。以《易经·乾卦》之《彖辞》为例,其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仅区区57字,却有大明、乾道、保合、太和、利贞、咸宁等六个词汇曾分别被用作年号。其中大明一次[南朝宋孝武帝(457-464)],乾道两次[南宋孝宗(1165—1173)、和西夏惠宗(1068—1069)];保合一次[南诏国劝丰佑(825-?)]太和五次[三国魏明帝(227-233);十六国后赵石勒(328-330);十六国汉李势(344-346);东晋废帝(366-371)北朝孝文帝(477-499),利贞一次[后理段智兴(1173-?)],咸宁两次[西晋武帝(275-280);十六国后梁吕纂(399-401)]。然亦有年号选择颇为随意甚至荒唐者,如武则天称帝后,梦见一巨人,有巨足一双,她觉得是上天降福,便心血来潮,改元称“大足”;唐代宗即位后不久,夜梦天上有巨大黄金印玺掉落于大唐国土,以为吉兆,翌日便取年号“宝应”等等。

年号选择亦曾改变读书人命运。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因出身行伍,只粗识文墨,对年号未甚考究,只要求选一古来未曾用过者即可。因众臣大多孤陋寡闻,集议改元“乾德”。而乾德三年,他无意中发现宫人所用铜镜背面刻有“乾德四年铸”字样,大惑不解,于是问询宰相赵普。此公标榜“半部《论语》治天下”,被问得张口结舌。后召翰林学士窦仪询问,方知“乾德”原是前蜀王衍用过的年号,而此镜子定是蜀中所出。赵匡胤叹曰:“宰相须用读书人”,自此定下重用儒臣之策。

据笔者统计,中国历史上使用过的年号共有720个左右。其中,使用年号最多的皇帝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夫妇二人。李治自公元650年庚戌至683年癸未,在位共34年,先后使用了14个年号。其妻武则天则从公元684年甲申到704年甲辰共在位21年,先后使用17个年号,其中使用两个年号的年份就有五个之多(689年乙丑用“永昌”、“载初”,692年壬辰用“如意”、“长寿”,695年乙未用“证圣”、“天策万岁”,696年丙申用“万岁登封”、“万岁通天”,701年辛丑用“大足”、“长安”)。而使用年号最多的年份,是公元684年甲申。这一年,唐高宗李治由“万岁”而“万年”,武则天立太子李显为中宗,定年号为嗣圣,继而又废中宗而立李旦为睿宗,改年号为“文明”。未几,干脆取而代之,再改为“光宅”。一年之中,三改年号,折射出谋夺皇权的激烈斗争。

使用年号最多的一年,是公元373年,共计有10个。即前秦苻登太初元年;后燕慕容垂建兴元年;后秦姚苌建初元年;北魏道武帝拓拔珪登国元年;后凉吕光太安元年;西燕段随昌平元年;西燕慕容顗建明元年;西燕慕容瑶建平元年;西燕慕容忠建武元年;西燕慕容永中兴元年。

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是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康熙”,自1662年壬寅到1722年壬寅,经历了整整一个甲子,长达61年;其次,是玄烨的孙子清高宗弘历的年号“乾隆”,从1736年丙寅到1795年乙卯,共60年。一般而言,同一时间段内年号多而短暂,则折射出神州板荡,国运衰微,而年号少而长久,则显示出国力隆盛,天下承平。

辛亥鼎革,民国肇基,定以国号即中华民国纪年。后袁世凯自称“帝国”皇帝,改元“洪宪”,但未几便被废止。1932年,清废帝溥仪充任伪“满洲国”执政,改元“大同”;二年后又更名“满洲帝国”,改元“康德”。但通常不为中国正统史书所承认,而以清末所用“宣统”为最后年号。新中国成立后,采用公元纪年,年号成为历史。

年号发源于中国,后传至邻国,日本、越南、朝鲜皆曾各自使用过自己的年号。由于日本至今仍实行君主制度,故成为世界上唯一使用年号纪年的国家。日本国选择年号极为郑重,多取自《易经》、《尚书》和《史记》等汉文经典。如“明治”(1868—1912年)取自于中国《易经·说卦》中“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大正”(1912—1926年),取自《易经·无妄·彖辞》中“大亨以正,天之命也”;“昭和”(1926—?年),取自于中国的《尚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而当今所用“平成”,则取自《史记·五帝本纪》中“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古语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庙号、谥号、尊号及年号,皆中国古代国粹,并已伴随专制时代之结束而寿终正寝,飘然而去。今朝予以审视回味,其感受如何,评价怎样,必定是因人而异,见仁见智矣。

一、阴阳师的起源

阴阳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简单而言,可以说是占卜师,或是幻术师。他们不但懂得观星宿、相人面,还会测方位、知灾异,画符念咒、施行幻术。对于人们看不见的力量,例如命运、灵魂、鬼怪,也都深知其原委,并具有支配这些事物的能力。

阴阳师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组织称为“阴阳道”。日本的“阴阳道”起源于中国百家争鸣时期的阴阳五行学说。在蒙昧的科学洪荒时代,为了避免灾厄,人们总是希望能预先得知天地变迁的异动,“阴阳五行说”的出现将这一愿望变成了现实。其代表典籍就是自周朝流传至今的《易经》!

公元六世纪,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混和了道教咒术与密教占术,传入日本。在日本登陆后,又渗透了一些当地文化,于是便形成了独特的“阴阳道”。不过当这个名词正式出现在日本史料上时,已经是十世纪的事了。此时的阴阳道已有别于早期的中国阴阳思想,它兼备了占卜、祭祀、天文、历法等等应用,上至国运皇命,下至庶民之事,都可运用之来解释。推古皇朝的圣德太子就是运用这门知识的佼佼者。笃信佛教的他在制定“冠位十二阶”及服装颜色时都曾考虑到阴阳五行的配合,对日本社会造成了极大影响,从此阴阳师成为热门“职业”,转入全面兴盛时期。

二、平安时代——阴阳师的兴盛

十里大道,枯槁荻草,黑雾笼罩,腥风热尘扑打在朱色城楼上,沙沙作响。袅袅熏香、桧扇轻摇,贵族们极尽所能行风雅之道。但红梅挂衣、光鲜织锦却掩不住森森枯骨的悲叹,鬼神、妖魔、怨魂,存在于世上,驻留在每个人的心中……

平安时代,一个曾与盛唐帝国隔海相对的时代。它孕育了令后世赞叹不已、无比华丽的灿烂文化,却也隐藏着众多不为人所知的黑暗。从公元794年日本京都由长罔迁至平安开始,垂天下以治四百余年的平安时代缓缓拉开序幕。但京城平安都却不是乐土,魔影纵横、怨灵交错——妖魔鬼怪不呆在水远山遥的森林或深山中,而是屏气敛息地与人类同居于京城,甚至是同一个屋檐下。平安京被妖异蚕食着,成为魑魅魍魉的巢穴,也成为阴阳师活跃的舞台。

为了消除天、地、人、鬼间的矛盾,“阴阳师”们大显身手。他们借包罗万象的卦卜和神秘莫测的咒语,驱邪除魔、斩妖灭怪,成为上至皇族公卿、下至黎民百姓的有力庇护者!不过阴阳师的饭碗可不是好捧的,在尔虞我诈的宫廷中生存,他们必须熟稔一切风雅事,和歌、汉诗、琵琶、笛,还有香道或者茶道,样样都要涉猎。此外,还必须有看穿人心的本事及不泄密的职业道德。所以能成为阴阳师的,俱是当时一等一的俊彦之才。

奈良时期,天皇决定以阴阳道作为统治人民的手段之一,将其相关的技术与人才收编国家管理,并近距离监视其发展。一般百姓严禁拥有《河图》、《洛书》、《太乙》等阴阳道的专门典籍,阴阳道成为国家的独占工具。阴阳师开始以国家专属的占术师身份出现,在整个平安时代,他们达到了发展的巅峰。

天武天皇时期,阴阳师所隶属的官方机构“阴阳寮”正式成立。阴阳寮设长官“阴阳头”一人,阴阳博士、天文博士、历法博士各一人,漏刻博士两人及阴阳师六人。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天文、历法的制订,并判断祥瑞灾异,勘定地相、风水,举行祭仪等,可支配人员计有89名。阴阳道至此成为律法制度的一部分,谁控制了“阴阳寮”就等于握有诠释一切的能力。阴阳道成了天皇的御用之学。

阴阳寮构成:寮头一人 寮助一人 允官一人 大属职一人 小属职一人 阴阳师六人 阴阳博士二人 阴阳生十人 阴阳士一人 皇历博士一人皇历生十人 天文博士一人 天文生十人 漏刻博士二人 守辰丁二十人 使部二十人 值丁二人.工作内容:1 阴阳道:判断土地凶吉的相地堪舆与占筮. 2 历道:制定日历,决定日子凶吉. 3 天文道:观测天体,卜筮,思考慧星侧隐. 4 漏刻:掌管控制时间.

三、东方魔鬼终结者——安倍晴明

阴阳师们虽然官阶并不高,但却多受权臣贵族的仰仗,其地位远远凌驾于一般官员和武士之上。而当时位居阴阳师第一把交椅的贺茂忠行,更在世人讶异的目光下,收了一个面目清秀的年幼童子为徒。这名俊雅的灵犀少年,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阴阳道一代宗师——安倍晴明。

出身

安倍晴明(西元921年——西元1005年)

安倍晴明的传奇故事在日本家喻户晓。论长相,他貌似潘安;论才智,他文武双全。他是民众眼中的英雄、无数少女心目中的偶像,诸多文艺作品、电视节目以及各类野史异说中都浮现着他的身影。常用于降妖伏魔的“五芒星”符号(又称晴明桔梗印),即为安倍晴明所发明。

庙号谥号年号帝号区别(2)

安倍晴明生于平安朝中期的延喜21年(公元921年),卒于宽弘2年(公元1005年),安倍晴明是著名的遣唐使安倍仲麻吕的第八世孙,据《尊卑分脉》、《安培系图》等史书记载,他是右大臣安培家第九代大膳大夫益材的子嗣。师从贺茂忠行,是平安时代极富盛名的阴阳师。

乍现於鬼怪横行的平安王朝中期,连出生都围绕著迷雾的这名男子,替诡美的平安京划上一笔最为神秘的历史,他最为人所知的出生传说,是人狐相恋的异种婚嫁。据《簠簋抄》记载,晴明的父亲——大膳大夫安倍益材,自恶右卫门手中救出一只白狐,这白狐是和泉国(今大阪)信太森林中修行多年的狐仙“葛叶”。她幻化为人,来到益材身边,之后两人渐渐情愫暗生,葛叶以身相许后产下了晴明。晴明五岁时,意外地见到母亲狐狸的原形,分离的时刻於是到来。葛叶抛下哭泣不已的幼子回到森林中。“如果思念的话,就来寻找吧……和泉最深处信太森林,葛之叶……”反覆覆颂的歌谣,那是母亲送给孩子的最后话语,晴明日后依循此歌的指示,得以再至森林隐秘处见母亲一面,并继承强大的灵力。晴明天生就能够看到恶鬼或怨灵。并以准确预言花山天皇的让位而名声大噪,这也是忠行后来将阴阳道的深奥道理倾囊相授给晴明的原因之一。

少年时期的晴明就已显出不凡的才华。夜里,侍奉著师傅座车前进时,就以未修行之身发现被视为禁忌的百鬼夜行,并立刻通知师傅贺茂忠行,让一行人安然度过此次灾难,优秀的咒术师能力使得幼小的他能看见鬼物的存在,这也使得忠行后来将阴阳道的深奥道理倾囊相授地传授给晴明。

据《今昔物语集》记载,在天德4年(公元960年),安培晴明作为“天文得业生”的时候就以利用节刀占卜诸事而崭露头角,之后曾担任天文博士、谷仓别当。长保3年(公元1001年),被封从四位,次年被封为大膳大夫。宽泓元年成为左京权大夫。在《土御门家记录》中记载安培晴明死于宽泓2年9月26日,这天也成为了安培晴明神社的祭日.

除妖

在古代,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威胁着人类的日常生活,水患、旱灾等不断地发生,不少人在灾害中死去。由于情况过于凄惨,人们便认为那些不幸的死者,会流连于世,徘徊不去。人们敬畏着他们,并给其冠上了“妖魔”、“怨灵”之名。深谙其中奥秘的阴阳师借由秘仪秘法,操控着暗之力量,于妖魔世界与现实世界间往来,除了执行规定的任务外,他们还常需奉行天皇或贵族们除灵、占卜或是施行咒术的要求。著名的权臣藤原道长就相当重视安倍晴明,屡次拜托他解决棘手事件。

晴明不但拥有收妖伏魔的能力,还能听懂鸟语,召唤式神为自己做事。螣蛇、朱雀、六合、勾陈、青龙、贵人、天后、大阴、玄武、白虎、大裳、天空,皆为晴明召唤的十二神将,它们完全服从并保护其主人。但因相传晴明的妻子害怕鬼神的形貌,晴明遂将这些式神隐藏在宅第附近的一条戾桥之下,现今仍坐落於京都一隅的这座小桥。当时人们相信是分离人类生与死两界的边陲地带,而现世欲望所丧命的怨灵与鬼魂,若是闯不过戾桥的分野到达冥界,就只好继续在世上徘徊……

有关晴明除妖的事迹不胜枚举,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九尾狐与杀生石的故事。九尾狐是专门幻化成绝世美女迷惑君王的妖怪。她在夏桀时化身为妹喜、在商纣王时化身成妲己。当商朝灭亡时她被姜子牙追杀,被迫来到日本,自称“玉藻前”,赢得了鸟羽天皇的宠爱与信任。后来天皇得了怪病倒卧床榻,大臣们开始怀疑她,请安倍晴明暗中对她进行调查,终于将“玉藻前”的真面目曝光。御体康复的天皇恼羞成怒,下令追杀“玉藻前”。最后她被晴明擒杀,但其野心和执念仍以“杀生石”(会喷出毒液攻击鸟类及昆虫,令动物无法近身的石头)的形态保留在那须野,时时刻刻等待着报复时机的到来。

四、《阴阳师》旋风

安倍晴明的生平事迹,在平安时代后期就已在《大镜》、《今昔物语》中被广为传述;镰仓时代于《宇治拾遗物语》、《古今着闻集》、《平家物语》、《源平盛衰记》中又多次出现。至江户时代,更有《晴明物语》、《芦屋道满大内鉴》等书记载他的轶闻。到了现代,以日本著名奇幻小说大师梦枕貘所著的《阴阳师》系列小说为代表,将阴阳师和安倍晴明的传奇推上了时尚流行的尖峰。由此所演化出的阴阳师旋风在**、漫画、游戏、歌舞伎、落语等艺术形式上全面铺开,使得日本人看待安倍晴明就像我们看待姜子牙、诸葛亮或是刘伯温一样,既敬且畏。

小说

《阴阳师》系列小说,是以日本民间传说为基础的神怪小说,取材自《今昔物语集》,以安倍晴明(阴阳师)、源博雅(武士)这两个主角为中心,展开一段段神奇的故事。梦枕貘以神秘古典又不失闲适的文笔构筑了当时独特的文化景象,更把安倍晴明塑造得有血有肉。梦枕貘虽写鬼神灵异之事,却用一种超脱的心态思索咒术、阴阳术与人生的哲学问题,并深入到人性面,寓意深远,因此成为影视、动漫改编不可或缺的生鲜素材。

**

《阴阳师》能在日本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功不可没。在完美的银幕影像世界里,阴阳师迎来了它成功的顶点。

作为文学作品的影像呈现,**《阴阳师》系列以一连贯富含情感支线的故事为主要叙述内容,将安倍晴明加以具象化,赋予其丰富的文化意义。安倍晴明活灵活现地跃入银幕,顽童似的又略带悲悯情怀,轻而易举地使观众跌入《阴阳师》所塑造的玄幻世界以及平安时代绚丽繁华的胜景中,难以自拔,其主演野村万斋(安倍晴明役)更是因此片大热,其**分《阴阳师Ⅰ》与《阴阳师Ⅱ》,深刻地刻画出平安时代的阶级矛盾。《阴阳师Ⅰ》在当年创下票房第3的好成绩。

漫画

《阴阳师》的漫画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冈野玲子的《阴阳师》和岩崎阳子的《王都妖奇谭》。

冈野玲子的漫画《阴阳师》多取材自小说原著中的短篇,叙事简洁、画风典雅,人物极尽风致,在服装和建筑方面也颇为考究,其格调为时下一般漫画所少有。

漫画中晴明以冷峻的形象登场,他对万物多情、对权贵无视。举止风流、飘逸出尘,斩妖除魔的英雄式人物被重新造型。在冈野玲子的笔下,妖魔鬼怪也和普通人一样具有爱恨怨憎,这些改变受到女性读者的大力追捧,在日本掀起阵阵波澜,至今依旧“高烧”不退。冈野玲子更凭此获得日本漫画界最高奖--“手冢治虫文化奖”!

抚摸过冈野玲子的画集,岩崎阳子的《王都妖奇谭》又摇曳着绮丽的舞姿来到奇幻漫画迷的眼前。《王都妖奇谭》共七本:自1988年《邪天降魔行》一直到2002年番外篇《冥姬》,以最终BOSS橘影连之死为结束,开辟了阴阳师漫画的新潮流。

它的主线情节是安倍晴明对抗师兄橘影连的京都保卫战。前者为保卫京都而与魑魅魍魉作战;后者为报灭门之恨发誓要毁灭京城。在此期间,安倍晴明遇见了右大臣的少子、当今皇上宠妃的兄弟——藤原将之,从相互嫌弃到结下深厚友谊,相继发生了一系列紧张有趣的故事。再辅以各种日本传统鬼怪故事之翻新版——樱花、蜘蛛、狐狸、画皮、地缚灵、瘟神……真可称得上脍炙人口的奇幻漫画经典。

附录:

关于梦枕貘

日本畅销奇幻文学作家梦枕貘(YUMEMAKURA Baku),1951年生于神奈川县小田原市。1973年毕业于东海大学日本文学系。1977年于《奇想天外》杂志上发表《青蛙之死》而初出文坛。现为日本SF作家俱乐部会员、日本文艺家协会会员。除了广受读者好评的《阴阳师》、《狩猎魔兽》、《饿狼传》等各系列作品外,他更在冒险小说、诡异小说、幻想小说等领域不断开拓创新。据其自述,最初使用“梦枕貘”这个笔名,始自于高中时写同人志的作品。而“貘”这个字,在日本传说中是一种会将人的恶梦吃掉的吉祥动物。梦枕先生因为“要想出梦一般的故事”,而取了这个笔名。

战国时代的阴阳师

日本战国时代,皇权没落,武士阶级治世,阴阳师逐渐从历史舞台消失。不过,各地大名身边军师的前身大部分仍是阴阳师。战国大名们都很在意占卦,武将手中的军扇,就是咒术的一种。军扇两面各画有日、月,万一碰到不得不出战的凶日,便在白天把军扇的月亮面显现在表面,让日夜颠倒,以便将凶日化为吉日。

阴阳道的现代面貌

安倍晴明的后裔是土御门家,江户时代因受到德川幕府的庇护,成立“土御门神道”,一直掌握着阴阳师集团的实权。明治维新后,新政府不但剥夺了土御门家制作“历”的垄断权,更废除了阴阳道。幸好有不少旁支以土御门家为首,暗地结成了“土御门神道同门会”。1952年,根据麦克阿瑟将军所拟订的信教自由宪法草案,土御门神道才得以成为正式宗教法人,以“家学”名目存续着阴阳道遗产直至今日。

安倍晴明是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阴阳师,在日本家喻户晓,就像中国的姜子牙一样。

父亲为大膳大夫安倍益材(あべのますき),母不明(相传为一只叫做葛の叶的白狐)

父亲为大膳大夫安倍益材(あべのますき),母不明(相传为一只叫做葛の叶的白狐)

出生地不明,一说为讃岐国,也有人说是在大阪安倍野区的晴明神社附近。

安倍晴明是代代阴阳头辈出的土御门家的始祖。幼时随贺茂忠行·保宪(忠行之子)学习阴阳道,后成为天文道的后继者。在平安时代,天文道与历道曾一度为贺茂家族独占,直到安倍晴明出现才使天文道从中分了出去。由于其占卜能力优秀,从天文博士起,曾任大膳大夫、主记权助、左京权大夫、谷仓院别当等职。曾著有《占事略决》(其古抄本现保存在京都大学)。

据说安倍晴明可以自在地驱使12个"式神"(しきがみ,阴阳道中一种遵从阴阳师命令,变幻多端,可以达成不可思议任务和使命的精灵或妖怪)。传说有一次,晴明用树叶丢向一只蛤蟆,蛤蟆当场死于非命,并且尸体碎裂四处飞散。这片树叶就是晴明对所谓的"式神"的运用。平时,为了不引起其他人的惊恐,晴明一般把这12个式神封印在石柜里,放在一条戻り桥下。

在《今昔物语》、《古今著闻集》、《宇治拾遗物语》等物语文学中都曾提到过这位"拥有超人能力的阴阳师"。现在,在京都堀川一条的安倍晴明神社里,他作为祭神神体供人们祭祀参拜,其标志性的五芒星(晴明桔梗)也成为了晴明神社的社纹。

--安倍晴明一生大事记--

延喜21(921)年、出生。

天德4(960)年、作为天文学得业生(类似天文学学士)登上历史舞台。

应和元(961)年、与师傅贺茂保宪共同完成了灵剑的铸造。

康保4(967)年、以阴阳师的身份参与政治。

天禄3(972)年、晋升为天文博士。

贞元2(977)年、师贺茂保宪去世(61岁)。

天元元(978)年、7月24日,位于出云的晴明宅遭雷击毁损。(记载于《日本记略》)

天元2(979)年、奉円融天皇之命,封印了那智山的天狗。(记载于《禅林应制诗》)

永观2(984)年、7月28日预测円融天皇的让位之日为"下月28日";

7月29日同道光等人就"让位、立太子"的勘文事宜,与藤原实资商议。

宽和元(985)年、4月19日为藤原实资妻室举行安产"解除"仪式。

5月29日卜问花山天皇入道的日期,得到"明日寅时克初为最佳"的回答。

11月为大尝会时的吉志舞表演作奉行。

宽和2(986)年、2月16日因太政官官邸正厅有蛇出没,为之占卜。

2月27日太政官官邸正厅的母屋飞进了鸽子,为此事占卜。

永延2(988)年、7月24日为藤原实资之子举行"鬼气祭"。

永延3(989)年、1月6日为一条天皇的病进行占卜。

2月11日为皇太后诠子的病举行泰山府君之祭。

正历4(993)年、为祓除一条天皇的心病而举行了"御禊"。

同年、晴明长子吉平任阴阳助。

长德3(998)年、奉道长之命筹备"防解火灾祭"。

长保元(999)年、7月16日为一条天皇的齿疾占卜。

11月7日卜定"防解火灾祭"的日期时辰。

长保2(1000)年、1月28日卜定道长之女藤原彰子立后吉时。

2月16日卜定天皇行幸法兴院的吉辰为下月14日,同时还占卜了一条天皇新造寝宫

的入迁日期。

10月11日在一条天皇进行迁宫之际,举行了"反閇"。

10月21日筹备营造寝宫人员的叙位式典,并宣读了叙位的次序。

长保3(1001)年、6月20日就东宫太子居贞亲王的病进言"供养不动明王像"。

闰12月17日因东三条院诠子向藤原行成邸进行迁移时去世一事而进行了占卜。

闰12月23日为藏人所就诠子的葬礼事宜进行了卜定。

同年年底官至从四位下。

长保4(1002)年、7月27日奉一条天皇之命举行"玄宫北极祭"。

8月21日因敦康亲王的病含邪气而进行了占卜。

为藤原行成举办"泰山府君祭"。

宽弘元(1004)年、2月19日卜定道长的木幡三昧堂的建造场所。

2月26日回答了藤原行成关于庚辰日佛事的询问。

6月18日道长原定的贺茂神社参诣因晴明的占卜结果不吉而延期。

6月20日道长的新造佛像计划因晴明的占卜结果不利而中止。

7月14日为祈雨而举行了五龙祭,后果然天降大雨。

9月25日因听闻多武峰的墓穴出现响声而进行了占卜。

12月3日在土御门邸进行了大般若经和观音经的供养。同时开设法会,并与光荣

(保宪之子)等人一起举行祭祀活动。

同年,晴明次男吉昌升为阴阳头。

宽弘2(1005)年、3月8日为中宫彰子举行"反閇"。

9月26日 晴明去世(85岁)。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