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鲟与中华鲟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分布地域区别:长江鲟生活在长江之中。
中华鲟虽然也主要生活在长江流域,但在钱塘江、珠江等水域中也有。
在周边国家也可能有。
体型区别:长江鲟体型较小,成年个体长度一般在75-105厘米间,而中华鲟的体长则在40-130厘米之间。
别称区别:长江鲟还被称为沙腊子,中华鲟的别称有黄鲟、潭龙、鲟鲨等。
一、长江鲟与中华鲟一样吗长江鲟和中华鲟在我国都有分布,而且主要生活在我国,从它们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目前它们都属于我国的保护动物,也是比较珍贵的,且外观也有一点类似,因此很多人会将二者混淆。
二者的确都属于鲟科,都是鲟鱼中的品种,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其实二者并不是完全一样的,长江鲟和中华鲟所指的并不是同一种鱼。
从分布地区、体型以及别称等方面,都可以对二者做出区分。
二、长江鲟和中华鲟有什么区别1、分布地域区别:长江鲟和中华鲟虽然在我国都有分布,而且主要都是在长江之中,但长江鲟和中华鲟的分布地域还是有细微差异的。
长江鲟生活在长江之中,从它们的名字也可以它们看出它们基本不会在其它地方出现。
中华鲟虽然也主要生活在长江,但它们有时也会在钱塘江、珠江等地方也可能有,在我国周边国家的水域之中也可能出现。
2、体型区别:长江鲟和中华鲟的体型也有差异。
成熟的长江鲟身体长度一般都在75-105厘米之间,体重范围则在4.5-12.5公斤之间。
中华鲟则不同,成年个体的长度范围在40-130厘米之间,有的甚至可以达到5米,体重则在50-300公斤之间。
3、别称区别:长江鲟和中华鲟作为不同的两种鱼,各有不同的别称。
其中,长江鲟的别称有“沙腊子”等,中华鲟的别称则是“黄鲟”、“潭龙”、“鲟鲨”等等。
中华鲟为底栖鱼类,属于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包括虾蟹、鱼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等。因生活环境的不同食物种类也有所不同,幼鱼在长江中、上游江段主要以摇蚊幼虫、蜻蜓幼虫、蜉蝣幼虫及植物碎屑等为食,到了河口咸淡水域中的幼鱼则以虾类、蟹类及小鱼为食。亲鱼洄游期间不摄食。在长江口外近海水域,中华鲟摄食强度增大,通常在3~4级,食物以鱼和蟹为主,还有虾和头足类等。
《本草纲目》中对其食性的记载为:“其食也,张口接物,听其自入,食而不饮,蟹鱼都误食之”。实际上中华鲟是靠口膜的伸缩将食物吸入,食物对象多数是生活于泥表或陷藏在泥渣中的各类小型动物。中华鲟从海洋进入江河的整个洄游和滞留期间,基本上不摄食。因此,中华鲟在淡水中的能量消耗和性腺发育所需的营养,依靠它在进入淡水前体内积累的大量脂肪等物质。因而,在淡水中,愈接近成熟的个体,身体就愈消瘦。
分布范围:中华鲟是现存鲟形目中唯一跨过北回归线的种类,曾主要分布于朝鲜半岛西海岸以南的沿海地区和各大江河,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以长江出产较多。但目前仅长江中下游及近海水域尚有发现,其他江河中已经绝迹。
中华鲟所属的鲟鱼类都是在距今约1.4亿年的中生代末期的上白垩纪出现的,中国曾在辽宁北票晚侏罗纪(距今1亿4千万年前)地层中发现过鲟类化石,名北票鲟。这种鲟只在两体侧有一行侧线鳞,其它体表裸露,与中华鲟体披五行鳞者不同。
据1834年的有关文献记裁,中华鲟的模式产地是中国。尽管它不是中国特产,但却由于模式产地在中国而出名。后来有人根据当时的中国历史和后人的工作推测是广州。它的分布较广,在中国的渤海的大连沿岸、旅顺、辽东湾、辽河;黄河北部辽宁省海洋岛及中朝界河鸭绿江;山东石岛、黄河、长江、钱塘江、宁波、闽江、台湾基雄及珠江水系等。在长江可达金沙江下游;在珠江水系可上溯西江三水封开,北江达乳源,甚至达广西浔江、郁江、柳江;在海南省沿岸亦产。国外见于朝鲜汉江口及丽江和日本九州西侧。
繁殖状况:典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中华鲟平时生活在东海、南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在海中生长发育。当雄鱼长到9至18岁,体长为170厘米,重为50公斤以上,雌鱼长到14至26岁,可达到初次性成熟。开始成熟的个体于7~8月间由海进入江河,在淡水栖息一年性腺逐渐发育。
据研究,在产卵群体中,雄鱼年龄一般为9~22岁,体重40~125公斤;雌鱼为16~29岁,体重172~300公斤据观察,中华鲟每年平均增长速度较快,雄鱼5~8公斤,雌鱼为8~13公斤。但从幼鱼长到大型成鱼需8~14年。其性成熟较晚达到初次性成熟,就可以繁殖后代了。[4-5]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