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秦腔和三弦区别
秦腔和三弦的区别就是音色不同。
秦腔用的是板胡,音色高昂、坚实,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是北方戏曲、说唱的主要伴奏乐器,也可用于合奏和独奏。
而三弦的音色干涩,音量大。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经肖剑声的改革,音色变为厚亮,大型的三弦音域多于3个八度。用于地方音乐,亦用于交响化的民族乐团,也有大量的独奏曲和合奏曲。
秦腔板式分为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有板无眼和无板无眼四种。板腔称谓有慢板、拦头板、一锤安板、阴司板、二六板、拉锤二六板、带板、尖板、滚板、二导板、双锤板等。总归称是六大板头、慢板、带板、垫板、二导板和滚板。
秦腔曲牌分为弦索类、击乐类、唢呐类、笙管类、海笛类、套曲类共6种。早期乐队分文、武两部6人。
三弦的历史:
中国的三弦传入琉球后发展成三线;三线传入日本后,发展成三味线。在日本有把“三味线”称为“三弦”的习惯。
三弦是北方大鼓书、苏州评弹等传统曲艺不可缺少的乐器。在南管音乐中,属于上四管乐器之一,是演出的基本组合。一些流行音乐和摇滚乐手(如何勇)也在创作演奏中使用三弦。虽然三弦曾经是最常用的伴奏乐器之一,但在现代与筝、琵琶相比,学习三弦的人要少很多。
什么叫秦腔?特点是什么?曲目?
秦腔是戏曲的一个重要的类别。和其他戏曲共同生长于中国戏曲艺苑。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在**没有诞生之前,他是唯一的综合了所有艺术形式并形成自身特点的艺术。
中国戏曲种类之间最大的区别首先是语言。各剧种都是以当地的语言为基础,用“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来演绎故事,教化人文。戏曲就像汉字,是在漫长的数千年的文化中碰撞、交融、吸纳、沉淀的结晶。各剧种就像方言。明显保留了地方特有的语言、思想、生活习惯等行为方式。这就是各剧种不可相互取代却一直在相互交流的重要原因。
在次是音乐。秦腔应该是板腔体戏曲的鼻祖。戏曲史上的“花雅之争”就是秦腔和昆曲谁居盟主的较量。
由于各地思想文化、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民俗传统的不同,各剧种的表现方式、表现力亦有所不同,有些粗狂,有些细腻。
有人把秦腔的唱腔叫“乱弹(tai)”,在周朝时“大武”的表演中,到高潮处,有一种“乱”的演唱形式。两者之间有无联系愚人真在考证,以期高人指点。
秦腔又称乱弹,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源于西秦腔,如今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象梆子声),是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的声腔体系。
秦腔开创戏曲音乐中板式变化的结构方法,是最早的板腔体声腔,也是梆子腔系统的母体。现在北方各地梆子戏虽然风格与秦腔有很大不同,但在音调和伴奏上都保持着共同的特征。
秦腔所演的剧目多是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剧目超过1万本。
参考 《搜狗百科》 。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