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为了防备火枪的防具是什么
早期的火器时代,步兵们是排成方阵冒着炮火前进到离敌人一百米远左右的距离上,站直了身体面对面地与敌人方阵对射。基本战术就是放一枪,然后掏出火药来从枪口灌进去,用通条压实了再把子弹放进去,再用通条压实了,然后端起来朝敌人放第二枪。这是受早期的步枪前膛装填这个条件限制而不得不这样做。一个优秀士兵一分钟放三枪就很了不起了。前几天回看《光荣战役》发现最迟到南北战争时期这种战术依然是主流。不过我看着倒是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外国**,名字忘了,只记得里面的战斗是街垒战,人们在街上构筑工事,前排是男人,后排是妇女儿童,敌人冲上来的时候男人就放枪,然后把打空了的枪扔到后面,从后面人手里拿一支新枪再向敌人射击,后面的妇女儿童就负责在男人放枪的时候给替换下来的空枪里上子弹,然后把上好子弹的枪递上去。这样的射击效率我认为和所谓的三段击有一拼。由此我想问:为什么当时的各国军队在野战中不采取这样的战术呢:方阵的第一排士兵负责放枪,放完枪后把空枪传给第二排士兵,然后从第二排士兵手里拿一支装好的枪,而第二排士兵则把空枪传给第三排士兵,再把第三排士兵手里装好的枪拿过来,然后第三排、第四排……如此循环往复,一直到第十排士兵(貌似当时的方阵一般就是十排),这样第一排士兵就可以不停地射击,一分钟放个五六发应该没问题。刚才说了一分钟三发是优秀士兵的标准,普通士兵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一分钟估计也就射出一发去,更不用说在慌乱中先填了子弹再填火药导致武器不能发射的废柴了。而用循环射击的这个战术,普通士兵一分钟也能达到五六发的射速,短时间内就
C7CT步枪是加拿大特种部队第2联合特遣部队所装备的主要步枪。CT是“订造的战术步枪”,不过主要用做比赛步枪。这是一种比赛级精度的C7改型,用于对600米外的目标进行精确射击。采用不镀铬浮置式重型枪管,两道火板机的扣力很轻,握把和枪托的形状也是针对比赛射击而设计的。枪托内有可装卸的配重物,以平衡重型枪管所带来的重心前移,使射手的射击表现更好。两脚架和背带环都装在护木上,不干扰浮置式枪管的精度。机匣上有瞄准镜导轨,还配有可拆卸的消声/消焰器。它全长1米,枪管长500毫米,空枪重4.3千克。它以射击精度高闻名枪林。平顶机匣型的C8是C7的卡宾枪型号,在加拿大陆军的名称为C8A1。它可像M4系列那样换上KAC公司生产的RIS/RAS战术护木,机匣也是M16A1式的。C8全长850/760毫米,枪管长360毫米,空枪重2.7千克。在阿富汗的加拿大士兵所使用的多是这种卡宾枪。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