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古时候的店小二说“打尖还是住店”是什么意思

小肉包1年前 (2023-12-21)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日中说法

在影视剧或武侠小说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节,侠客长途奔波,途中到客栈休息。这个时候,店小二上来,?客官,打尖还是住店?。

住店,就是落脚住宿,这个大家都知道。打尖呢?这个就不好说了。不过,古代的客栈大都提供两种服务,或吃饭,或住宿。从这个角度理解,打尖就是休息吃饭的意思。《周礼》规定:?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侯馆,侯馆有积。?毕竟,吃饭休息是旅人最为基本的需求。

吃饭为什么说是打尖呢?

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打发舌尖。舌尖是人的味觉神经最为集中和敏感的地方,打发舌尖自然是要吃点东西。这种说法明显有现代人的思维。二是?打尖?实际上就是?打火?。打火就是烧火,很明显烧火是要做饭了。清人福格《听雨丛谈》有载,?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而饭,谓之打尖。皆不喻其字义,或曰中途为住宿之间,乃误?间?而为?尖?也。谨按《翠华寻幸》,谓中顿曰?中火?。又见宋元人小说,谓途中之餐曰?打火?,自是因?火?字而误为?尖?也。?

打火是宋元及明人的说法,常见于当时的小说及杂剧中。如,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兀那打火的婆婆,央做饭与我吃。?又如,《西游记》第八四回:?我们共有十个兄弟,我四个先来赁房打火,还有六个在城外借歇。?可见,打火既有生火做饭的说法,也有旅途中休息做饭的意思。

古时候的店小二说“打尖还是住店”是什么意思

当然,途中休息吃饭,打火并不是唯一说法。有时候人们还将住店进食称之为?下程?。陆游《宿武连县驿》诗中描述?野店风霜装早,县桥灯火下程迟。?不过,下程的本意为设宴送别,所以引申为住店进食的情况并不常见。

到了清代,人们住店吃饭已经不怎么说打火了,而是说?打尖?。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打尖?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写进了词典里,并流行于清代的文学作品里。《疏证?释词?释言五》云:?打尖,昭人谓旅途小憩为打尖。?《镜花缘》有写?如路上每逢打尖住宿,那店小二闻是上等过客,必杀鸡宰鸭?。

一般而言,打尖住宿往往连起来用,至于店小二将这两者区分开来,严格来说是不恰当的。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来看现代的电视剧,无论以哪个朝代为背景,只要进店,店小二便说,打尖还是住店,其实是在忽悠大家罢了。毕竟,清代之前,人们可不这么说。

“打尖还是住店”里的“打尖”到底是什么意思

“打尖”者,稍事歇息,补充点干粮、水什么的然后上路。

“住店”者必过夜也!

“打尖”一词的由来

古时候,人们把在旅途中休息进食叫“打尖”。这个说法,在古典作品

中常可见到。如陆陇其《三鱼堂日记》、“(戊午四月)十七,至本家庙打

尖。”

据考证,“打尖”系“打火”之误。不知在那个朝代之前,人们将一天

三餐之中的中顿饭,因其正值日中之时,所以称为中火,后引申为旅途中之

餐曰打火。叫来叫去,不知何时何原因,又将打火叫成了打尖。

这个考证见清代福格所撰《听雨丛谈》卷十一:“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

而饭,谓之打尖。皆不喻其字义,或曰中途住宿之间,乃误间而尖也。谨按

《翠华巡幸》谓中顿曰中火。谓途中之餐曰打火,自是因火字而为尖也。”

这个考证是有根据的。《水浒》中有:你母子二位敢未打火,叫庄客安排饭

来。”再有元杂剧中也多有此说。如马致远《黄梁梦》:“兀那打火的婆婆,

央你做饭与我吃。行人贪道路,你快些儿。”张国宾的《罗李郎》:“恰离

了招商打火店门儿,早来到物穰人稠土市子。”打火店是供旅客吃饭的店铺。

1、古装剧中“打尖”的意思是吃饭。

2、打尖的不同意思

(1)京津一带行路途中吃便饭叫“打尖”,这在小说和杂剧中也俯拾即是。

(2)广东方言打尖是指人不守秩序而插队的行为,称之为“兼队”或“尖队”。

(3)有种男孩的游戏也叫打尖,2~4人参加,用一根拇指粗、3寸长的圆木,两头削尖,即为玩具“尖”,再找一根一尺多长的木棍做“板”。

(4)另外裕固族也婚俗中也有叫打尖的,在约定的送亲时间,新郎家早早派人驮上手抓羊肉、馍馍和酒在送亲队伍途经的半路上等候,把毛毡,毛毯或马被绡铺到地上。待送亲队伍到来后,就请客人下马,把娘家客和主要客人请来就坐。这一仪式裕固族语叫“杜速尔迟”,即是“打尖”。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