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基坑监测和边坡监测区别

是丫丫呀1年前 (2023-12-21)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基坑位移

监测方式和监测内容。

1、监测方式。边坡检测是对边坡进行检测,基坑检测是对基坑开挖和地下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检测。

2、监测内容。边坡检测主要监测内容是围岩位移、倾斜,应力应变、地形变化,地震、爆破震动等,基坑检测是对基坑岩土性状、支护结构变位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各种观察及分析工作。

深基坑变形监测与分析?

基坑监测是基坑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岩土性状、支护结构变位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各种观察及分析工作,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预测进-一步挖t施工后将导致的变形及稳定状态的发展,根据预测判定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来指导设计与施工,实现所谓信息化施工。

基坑监测主要包括:支护结构、相关自然环境、施工工况、地下水状况、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周围建(构)筑物、周围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周围重要的道路、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扩展资料:

基坑监测

监测项目

1、水平位移监测

2、竖向位移监测

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4、倾斜监测

5、裂缝监测

基坑监测和边坡监测区别

6、支护结构内力监测

7、土压力监测

8、孔隙水压力监测

9、地下水位监测

10、锚杆拉力监测

百度百科-基坑监测

深基坑变形监测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落实每个施工细节才能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每个细节的处理都要结合实际。中达咨询就深基坑变形监测与分析和大家介绍一下。

1工程概况

某深基坑工程位于市区,建筑面积25767㎡,框剪结构,地下2层,地上31层,首层架空层层高为5.0m,二层以上为标准层,层高均为3.10m,外地坪标高为-0.000m,天面标高为97.5m,建筑物顶部标高为110.50m。

1.1周围环境

场地地势平坦,地质结构简单,但周边环境较复杂,北面临城市道路,东、南、北面与高层住宅楼相邻,小区有自来水、通讯管道、煤气管道等地下管线,因此也作为监测对象。

1.2工程地质

根据工程勘察报告,场地自上而下土层为:①杂填土:厚1.2~1.5m;②淤泥:厚7.5~9.0m;③粉质粘土:厚4.0~6.0m。

1.3基坑支护结构

基坑呈凸型,开挖深度8.4m,基坑开挖地层主要为软弱土、高压塑性、力学性质差,邻近有建筑物、城市道路、地下管道等,场地不具备放坡条件。设计支护结构为静压沉管灌注桩(φ600@1000mm),混凝土强度为C25,桩顶一道冠梁,桩长约15m,配2道钢管式水平支撑,间距沿基坑开挖深度等间距设置(间距为2.8m)。

2变形观测方案

根据监测的设计要求及本工程实际情况,变形观测点布置

2.1基准点布置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和《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设3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基准点布置在大于3倍基坑以外平坦位置。固定基准点要做到既服务于基坑变形测量,也可服务于后期的拟建工程主体变形测量。

2.2基坑观测点布置

①支护桩桩顶沉降及位移:共布置10个点(a1~a10);②基坑侧向变形观测:共布置9个点(b1~b9),基坑开挖期间,每隔2d监测一次,位移速率较大且呈增长趋势时,监测频率加密到1次/d;③地下水位监测:在此工程基坑开挖中,每隔3d进行一次观测;④流砂观测;⑤周边环境沉降观测:共布置12个点(c1~c12),观测频率7d/1次。

2.3观测方法及工程预警值

桩顶变形、地下管道变形采用水准仪和经纬仪观测;基坑侧向变形采用测斜仪进行观测;基坑外水位采用电测水位仪观测。

工程的预警值:①桩顶变形:水平位移30mm;煤气管道变形:10mm;自来水、通讯管道变形:30mm;②基坑外水位:水位下降1000mm,速率500mm/d;③周边建筑沉降:最大沉降值10mm,最大差异沉降△Smax≤5mm;④流砂:须立即报警,必要时进行处理;⑤道路沉降:最大沉降值25mm。

2.4.深基坑的应急处理措施

深基坑支护工程既要保证基础工程的施工安全,又必须保证基坑周围建筑物、道路、地

下管线的安全。由于本工程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于如下安全问

题提出处理措施。

①基坑边地面开裂

当此种情况不严重时,可以加密水平支撑,对基坑底面进行局部加固;情况严重的要

停止挖土,赶做基础垫层,或先行部分承台、底板的浇筑。

②基坑内漏水、冒砂

对由于基坑所在处地下水位高,而支护结构的阻水处理有缺陷,或支护的插入深度不

足的漏水冒砂现象,处理的办法是采用适当的降水措施,对漏水处进行注浆等阻水处理。

另一种是由于基坑变形导致给水管或排水管断裂破坏,大量水涌入基坑的必须立即采取措

施关闭给水阀门,改变排水路线,切断基坑的地下水来源,此时还必须处理煤气管道、电

力与电讯电缆。

③基坑支护局部破坏

产生这种破坏的原因较多,如发生此种现象时应会同设计人员提出方案并及时采取相

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3.观测结果分析

3.1桩顶累计位移、沉降量

从图上看,钢筋混凝土支护桩沉降量小,通过中间2道钢管式结构水平支撑,支护桩上部悬臂端的桩顶变形未超过该工程的预警值,支护桩刚度满足设计要求。

3.2基坑侧向变形

采用测斜管测量侧向变形,沿基坑深度方向设测斜管。假设测斜管底部固定,测b1~b9测斜管侧向变形最大值为8~30mm,与相应桩顶变形测量结果相比基本一致,变形最大值位于管顶。

3.3地下水位监测

水位观测孔钻孔深度达到隔水层,钻孔中安装带滤网的硬塑料管。通过现场观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的影响不大。

3.4流砂观测

在基坑土方的开挖过程中,没有发现地面沉降过大、坑壁开裂、坍落和渗水现象,也没有出现流砂现象,因此,静压沉管灌注桩间距满足设计要求。

3.5周边环境沉降结果(如下图3)

从图显示对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值(2.9~6.9mm)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