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将僧人、道士称为“方外人士”?
方外人士的意思就是在这个规则之外的人,什么人是规则之外的人呢?就是信奉道教和佛教的人士。孔子在书中写到,能被儒家学说束缚的人都是方内。在方外还有一部分是信教的人。所以这个方外人士就是其他教派,不推崇儒家学说。不能被儒家学说束缚的人。
但这个方外人士并不是个贬义词。这一可以看出,孔子的大度,认为学说学派很多,但是侧重点不一样,这个社会中并不是儒家学说一家独大。所以用方外人士来形容这一类人。相反的,在儒家学说之外,才真正的构成了历史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
如果儒家学说一直是打压其他宗教或者学说,那么我想中国的历史可能不是特别丰富多彩。在方外人士中大多是僧侣和道士,为什么单单会把这两家称之为方外人士呢?其实孔子心里也明白,因为他们都选择了把自己的教派神话,这样就有内心的一种惧怕,惧怕神灵佛祖惩戒,所以给人一种威慑力,让信奉者不敢去做坏事,但是儒家学说是从人的内心去分辨是非,从内心出发,并不是一种惧怕,而是一种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这个方外的方字就是规矩的意思。
所以方外人士就是规矩之外的人,不受儒家规矩束缚的人,那只有僧侣和道士了。所以这个词还是比较有历史渊源的。我相信孔子学说能坚持这么久也是肯定在方外方内都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吧!
僧人、道士这些出家人都自称是方外 人士。这方外是什么意思呢?在《管子》、《诗经》中所记载的方外,是 指区域之外、中国之外(即夷狄之地)的意 思。《庄子》彼游方之外者也。
”其中的方 外是指浮世之外,或超越世俗的世界。但这 些似乎与出家人不搭界。“方外”是个合成词,从单字来解,“方” 就是“道”的意思,也指世俗秩序或邦国律 法。? 平常百姓皆在世俗秩序及邦国律法约 束之内,故都是方内之人。 而在此世俗价值 体系规范之外者,就是方外之人。依佛教、道教思想理念而言,僧侣、道 士都是出家人,摈弃了世人固守的道德规 范,不能用世俗的规律加以约束,因此都可 称做方外人士或尘外之士。 在《管子》、《诗经》等书中,方外是则指区域之外、中国之外,即夷狄之地。 但依佛教、道教思想理念而言,僧侣、道士都是出家人,摈弃了世人固守的道德规范,不能用世俗的规律加以约束,因此都可称作方外人士或尘外之士。? 后世便以方外人士指代舍世之人,专指佛教徒或道教徒之出家者而言。? 出家的女僧人俗称尼姑,这个称呼是怎样来的?? 方外人士中的僧侣道人各有不同的称呼,其中女性僧人称为尼姑。乍一看,这个称呼与被称作和尚的男性僧人似乎关系不大,其实,两者是有关联的。
出家的男僧人最早称作比丘,女性僧人则称为比丘尼。比丘是印度梵语的音译,原语有破烦恼者之意,意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的男子。 比丘尼也是梵语的音译,又作苾刍尼、刍尼等,意为乞士女、除女,又称沙门尼、尼,皆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女子。
比丘尼所受具足戒要比和尚多,有三百四十八戒,通常举其大数,号称五百戒。据说,最早的比丘尼就是释迦牟尼的姨妈。尼姑的说法就来源于比丘尼,尼即比丘尼的简称,而姑则是古代对于女子的泛称,比如女道士也被称为道姑。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