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调值和调类?分别说明普通话的调类和调值情况
什么是调值、调类?调值与调类的区别。
我们都知道汉语与西方语言在语音上的最大区别是,汉语有声调,西方语言没有声调。
调值和调类是声调的两个基本术语。
调值是指声调的高低升降曲直等具体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调类是指声调的分类,是根据声调的实际读法归纳出来的类型。
普通话有四种基本的调值,所以归纳为四个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习惯上称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也称四声。赵元任首创“五度调值标记法”。他标注的普通话四声的调值是: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这种方法得到大家公认并普遍采用。
调值和调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相混。调类是由调值决定的。有几种实际读法就有几种调类,也就是将相同调值的字归为一类。
汉语普通话和方言都有声调,但调值和调类不尽相同。如上所说,普通话有4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调值分别是:55、35、214、51。有的方言也有4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但调值与普通话的调值不同。如,重庆话有4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值分别是:45、21、41、213。
再比如,调类同样是阴平调,调值有差别:普通话的调值为55,重庆话的调值为45,客家话的调值为44,潮汕话的调值为33。
调类同样是阳平调,调值有差别:普通话35,重庆话21,上海话34,杭州话213,广州话11,客家话11,潮汕话55。
汉语方言调类的数目相差很大,最少的有3个调类,最多的有10个调类,一般是4~5个调类。总的来看,北方方言调类数目少,南方方言调类数目多。
轻声字的调值都相同吗
调值指的是声调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即声调的实际音值。例如,调类都是阴平,不同的地区调值并不相同。
北京人把“花”字读为高而平的调,调值55。
天津人把“花”读为最低调,调值11。
开封人把“花”读为中调,调值24。
普通话四声的调值分别为:55(阴平)、35(阳平)、214(上声)、51(去声)。
调值
主要由音高构成,音的高低在物理上决定于机械波的频率和波长。人们发音时是靠着控制声带的长短来调节声音的高低的。声调是指相对音高。同一个词春天,尽管用精密仪器量出来的波长大不相同,但音高走势相同,即格式相同,都是平平的,因此意思完全一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调值
轻声字的调值不相同,一般轻声词组都前面的有声调,后面是没有声调。
当前面一个音节的声调是上声的时候,后面一个轻声音节的调形是短促的半高平调,调值为44。
实际发音受前面上声的影响,往往开头略低于4度,形成一个微升调形,由于轻声音节长短,这种细微之处不易察觉。
轻声音节变化
轻声音节的音色也或多或少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是韵母发生弱化,例如元音(指主要元音)舌位趋向中央等。声母也可能产生变化 。例如不送气的清塞音、清塞擦音声母变为浊塞音、浊塞擦音声母等。
轻声音节的音节变化是不稳定的。语音训练只要求掌握已经固定下来的轻声现象(字典、词典已收入的)。例如:助词“的”读,“了”读,缀“子”读,“钥匙”读,“衣裳”读。
实验语音学认为,音强在辨别轻重音方面起的作用很小。在普通话轻声音节中音强不起明显作用。轻声音节听感上轻短模糊,是心理感知作用。由于轻声音节音长短,读音时所需能量明显减少,但音强并不一定比正学重读音节弱。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