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英汉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上的映射 英汉思维方式差异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21)阅读数 4#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英语汉语

摘 要: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关的。英汉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映射在语言本身的特点上,而且还映射在语言的使用上。因此本文从分析两者思维的差异着手,进而分析了他们在语言使用中的不同体现和特点,并为语言的教学提出了启示。

英汉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上的映射 英汉思维方式差异

关键词:思维方式 差异 映射

引言――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表征。一方面,语言既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制约着语言结构,制约着说话和行文的遣词造句,影响文章的谋篇布局。“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导致语言结构的差异”(连淑能,1993)。

著名的语言家吕叔湘则认为:“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是语言生成的哲学机制。语言实际上是紧紧地附着在思维这个有无限纵深基础上的结构体。”(1990)

思维是人类所共有的,但各民族之间的思维方式却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因为历史、文化、生活环境、地域等都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定势。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借助于语言形成思想,同时又形成各种思维模式。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即各个民族之间有着思维差异,它们又都影响和制约了他们的语言,而每一种语言又都体现着该语言的思维方式。汉英两种语言同样反映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因此,学习一门外语就不仅仅意味着掌握一种工具,学习一种技能,而且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转变。学习一门外语确实要学习以操这种语言的人所习惯的观察世界的方法和角度来观察世界,也就是说要清楚他们思维上的差异,才能更好地掌握一种语言。

1. 英汉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映射

1.1 主体意识和客体意识的差异

中国哲学以人本为主体。正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也言:“万物皆备于我矣。”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本文化,强调主体意识、人文精神。经过长期沉淀,形成了汉民族本体型的思维方式,即以人为中心来观察、分析、体验和研究事物的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上则多表现为:(1)多用“人称”主语;(2)多用主动句;(3)多用无主句及主语省略句,且主语(话题)和动词的关系很松散。

西方文化则以物本为主体,以自然为本位,对客观的“事”、“物”予以更多的关注,逐渐形成了客体型的思维方式,即把客观自然世界作为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的中心,强调客体意识。反映在语言上则表现为:(1)“物称”主语用的也很多;(2)被动句与主动句并重;(3)主语一般不能省略且主谓必须一致。

1.2汉式思维模式是形象的、直观的,在语言上,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而英式思维则是概括的、抽象的(连淑能,1993)。

1.3英语重直线思维,汉语重曲线思维,也就是说在表达思想时,英语更直接,往往先把要点说出来,再说其余部分;而汉语较委婉,一般先从外部说明,最后才点出中心。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句式多为前重心,头短尾长;而汉语句式多为后重心,头大尾小(李青,2003)。

汉语是曲线思维,忽视形式,不注重逻辑,形式和逻辑不严密,因而汉语缺乏英语的形式机制。汉语用词汇手段来表达语法意义,句式结构较为发散;英语是直线思维,重形式,注重逻辑,其句式结构严谨,极其重视语法形式,一般情况下所有的句子成份都得到体现。例如:

生活中既有悲剧,文学作品就可以写悲剧。

Tragedies can be written in literature since there is tragedy in life.

1.4 在篇章方面,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和西方人大不相同。中国人先大后小,先抽象后具体。先讲大道理后小道理。中国人的思维是演绎式的,西方人是归纳式的。所以中国人的篇章结构模式为螺旋式的,而西方人的为直线式的。汉语通过语序等把因果、时空、修饰等关系表达出来。一般是按照思维程序的先后顺序,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表达;而英语叙述时间的顺序在句中比较灵活,它可以先叙述后发生的事情,后叙述先发生的动作;在口译中应让学生牢记这种由思维差异而造成的句式特点,要求学生在汉译英时注意语言的组织性和逻辑性。例如:

他五岁时候,生了一场伤寒,变成了聋子。

He became deaf at five after an attack of typhus fever.

1.5 汉语注重意合,英语注重形合,差异极大。“意合和形合是语言组织法,所谓形合,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所谓意合,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的逻辑关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潘文国,1997)例如:

1. 这本小说已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

The novel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foreign languages.

2. 桥已经建好了。

The bridge has been completed.

汉语擅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表达抽象概念,同时汉语作为意合语言是通过语序把因果、时空、修饰等关系表达出来的,而且汉语句子标准也较宽松,常有无人称、无主语、无时态表达方式,而思维逻辑严密的英语则必须表达清楚,常常用“it”作形式主语。这表明汉语重意念,英语重形式。汉语多用意合,“即靠意义上的衔接而不一定依赖连接词语,而英语多用形合,即在句法形式上使用连接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方梦之等,1996)英语使用大量的虚词联结句子的各部分,具有连接和转折意义的功能词很丰富。例如:

I’d like to go if he wouldn’t.

他不去我去。

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以及大量用概括、笼统的抽象名词表达理性概念,这在英语中使用得相当普遍,尤其是大量使用抽象名词。例如:

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有助于我们的工作。

A better knowledge of the local culture will benefit our work.

1.6 英美人偏好分析思维,中国人偏好综合思维。分析思维是指在思想上将一个完整的对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或者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联系等区分开来。综合思维则指在思想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联系等结合起来。由于英美人偏好分析,导致了思维上部分优先的思维操作特点,而中国人偏好综合,导致了思维整体的优先。其差异反映到语言表达层面上具体表现为英美人谈问题常从具体问题开始,而中国人谈问题常从宏观、全局的问题上讲开。反映现实要素的顺序是:英语语序表达是“个体→整体”,汉语是“整体→个体”。

2. 教学启示

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去了解和学习英汉两种思维的差异及其在语言运用中的体现,例如进行主客体、主被动态等的转换,以实现思维模式的飞跃。对于习惯主体思维方式、频繁使用主动句的中国学生来说,引导他们根据语义逻辑改换或增添句子主语,调整句子语态,以符合英语表达和思维习惯就成了教学中的关键。

结语

潘文国教授曾呼吁从语言哲学的高度研究语言,从更深一层去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研究客观世界、主观意识和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抓住了语言研究和学习的本质。思维是语言生成的哲学机制,语言活动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种思维活动。语言世界观更是为我们认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以及培养外语思维能力提供了语言哲学基础。学习一门外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学习一种新的语言世界观,学习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学习一种新的文化,换言之,就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换。因此,对汉英思维模式对比和研究,在外语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方梦之等.汉译英实践与技巧[C].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2]冯智强.汉英思维模式对比与外语教学.基础教育外语教学与研究,第二期,2006.

[3]李青.汉英口译教学中的思维问题.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第3期,2003.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吕叔湘.通过对比研究语法[A].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6]潘文国.语言的定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第一期,2001.

[7]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中西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恰恰又影响了语言表达方式。下面我为你讲解中西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希望能帮到你。

 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比

 (一)综合vs.分析

 综合思维,即在思想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并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等结合起来。翻译家杨友钦(1999)曾说,中国人强调整体和归纳;而西方人则注重分析和细节。由于中国人偏好综合,导致了思维上整体优先,即强调整体思维。中国传统哲学试图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追求?万物一体?天人合一?。因此,中国人喜欢先从整体上分析事物,然后再将其分成不同的部分。

 在西方,柏拉图首先提出?主客二分?的思想。分析性思维从二元的角度解释世界。它明确区分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并把二者对立起来。分析性思维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然后深入分析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了解其特殊本质。

 (二)形象vs.抽象

 形象思维指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较为发达,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并且大量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通过物体的形象表达思想,重视直观经验。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西方人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概念来表达具体的现象或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的运用。在语言中大量使用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三)螺旋型vs.直线形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受其文化影响巨大。在社会中人们会根据一些约定俗成的习俗或规则来为人处事,他们总是从一个整体的角度认识并指出事物。Hofstede(1991)指出,中国人从直觉或感觉上去思考,认为个体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其思考方式是呈螺旋型的。

 与此相反,西方人善于分析推理,其思维模式是呈直线形,即一开始就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因此,他们逐渐形成了直线形思维模式。受其逻辑思维传统影响,西方人在推理和判断事物时更倾向于追求精确。

 二、中西思维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一)词汇方面

 1.词汇选择

 英语词类可分为10种,并与汉语词类没有完全一一对等关系。当学生们用汉语表达时,他们基本上处于自动化状态,更关注语言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但进行英文写作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中西思维差异,仍按照汉语思维模式去写作,所以,他们会忽略语言形式,特别是词类。学生们常根据汉语思维模式选择词汇,这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会导致词性混淆,进而导致中式英语的产生。

 汉语倾向于形象思维,因而更强调动态;而英语则偏好抽象思维,更强调静态。因此,在语言表达上,某些词类的使用频率是不同的。以名词、动词和介词为例,在汉语中,动词出现的频率较高,而在英语中,抽象名词和介词的使用则较为频繁,例如,(1)小王领我们进去时,他的爷爷和奶奶在吃饭。(动词)When Xiao Wang showed us in, his grandfather and grandmother were at table.(介词)(2)她能吃能睡。(动词) She is a good eater and sleeper.(名词)

 2.词汇搭配

 对于许多中国学生来说,英语的词汇搭配是学习的难点之一。由于语言风格、价值取向及思维模式不同,中英两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词汇搭配和表达习惯。当学生用英语表达时,通常不会考虑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仍根据汉语意思和结构来进行交流与写作。因此,他们的英文表达并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英词汇搭配有一些不同之处。一些汉语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英文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有时是约定俗成的。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学生仍按照其母语的形象思维,而缺少英语抽象思维能力,所以,他们的英语表达并不符合地道的英语本族语。例如:学习知识:learn knowledge (wrong) acquire knowledge (right) 做手术:do an operation (wrong) have an operation (right)。

 3.词语的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都有其各自的内容和表现方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有着其独特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因此,他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学生在理解某些英文词语时,总是将它们置于汉语的文化背景之下,因此有时会闹出笑话,甚至让人产生误解。例如,?她是我的爱人?这句话,有些同学会译成?She is my lover?。在汉文化中,?爱人?这个词语是?夫妻,配偶?之意,而在英语中,?lover?常用来指?someone you have relation with out of marriage?。又如,?宣传(propaganda)?一词,中文理解是?对群众讲解说明,使其相信并跟着行动?,是中性词;而在英语中,它却是个贬义词,含有夸大、粉饰甚至欺骗的意思。 (二)句法层面

 1.意合vs.形合

 英语思维方式主要特征是:逻辑分析、判断推理以及形式统一。反映在语言中,表现为英语注重形式。而汉语思维则以整体性以及强调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为主要特征。反映在语言中表现为汉语注重意义的连贯。

 形合性语言指词、短语或句子主要由衔接词(连词、介词等)来连接。它呈显性语法特征。意合性语言则指词、短语或句子的连接主要依靠内部意义的连贯来完成。在英语中,主语和谓语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成分,并强调主语和谓语须在人称与数量上保持一致。但对汉语来说,句子的准确与完整不取决于句子成分的完整与否,而取决于内容的清晰与连贯,汉语中较少使用衔接词。例如:?天太冷,我们不打算去打篮球?,译文:Because it is too cold, we are not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天气好,我们就去公园?,译文:If it is fine, we will go to the park. 在这两个例子中,汉语句子都省略了表示因果或条件的连接词?because?和?if?,而在英语中则必须加上这两个连接词以达到结构的完整。

 2.主题突出vs.主语突出

 注重意合的汉语是主题突出性语言。在汉语中,大多数情况下主语可以看做为主题,谓语的功能是对在主语位置上的主题进行评述。而英语是主语突出性语言,主题总是句子的主语。汉语句中的主语可以以各种形式出现,除了人称与物称,时间、地点、方式也可以做主语,并且除了名词、名词词组和代词,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甚至句子都可以做主语。然而,英语句子的主语通常是具有名词性的词或短语。例如:?沿海地区的经济都很发达。?译文:The economy is highly developed in the coastal areas. ?拎着很重的行李旅行是很累的。?译文:It is very tiring to travel with the heavy luggage. 如果学生不了解其间的差异,则会误认为汉语的主题就是英语的主语,因此,有时会误译为:The coastal areas have highly developed the economy. Carrying the heavy luggage and travelling is very tiring. 这样的译文往往会让西方人感觉别扭怪异。

 (三)语篇结构层面

 美国学者Kaplan(1966)对在美国学习的英、汉、俄等民族的英语学习者的英文习作进行对比研究,经分析发现:不同母语背景的英语学习者的文章有着不同的结构,并指出东方语言(尤其是汉语)的段落发展呈螺旋型,而英语则是呈直线形。

 东方人重悟性,善推理,其思维模式是螺旋型。汉语的篇章通常不会开门见山地提出主题,而是先介绍背景,接着陈述主题,并用论点加以支撑阐述,最后做出总结。这种方式,更多的是让读者去理解篇章内涵,其段落语言通常围绕主题不断地螺旋式重复。

 西方人重理性,善分析论证,其思维模式是直线形,即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思想,然后展开,即?develop?,接着用论据支撑主题,最后做结论。

摘 要:由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别。本文通过对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进行比较,探讨了思维模式的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对西方思维模式进行有效摸仿,避免“中式”的英语作文的产生,使他们写出纯正、地道、符合英语思维摸式的英语作文。

 关键词:思维方式 差异 大学英语写作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作为一种重要技能,最能反映大学生用外语组织思维的能力以及外语表达能力。在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笔者有这样一个深切的体会,即学生即使经过长时间的英语学习,仍然写不出一个完整、得体且意义表达清晰的英语段落。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只注重修改表层的语言错误,而忽视了从深层的思维方式方面加以分析、引导,很少意识到中西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给英文写作造成的障碍,使得英文写作汉语气息浓重,令人费解。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在《中国人学英语》(修订本)中谈道:“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让他通过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比较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培养学生洞察文化差异的自觉意识。帮助学生容忍、顺应这些差异,使其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最终达到准确、规范、恰当地用英语传递语言信息的目的。本文拟通过对比英汉思维形态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揭示英汉思维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进而探索英语写作过程中排除思维方式消极干扰的途径。

 

 一、英汉思维差异在语言上的表现

 

 不同的民族,不仅有着彼此不同的民族文化,而且还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即我们所说的思维差异。思维上差异,反映了说某一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百年以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因此,每一种语言都体现着讲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下面我们就对英汉两民族的思维作一对比,并从中了解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的表现形式。

 1.思维习惯不同,造成选词不当,进而影响英语写作的准确性。

 在汉语中人们习惯大量使用名词作定语,修饰另一名词,例如:“科学天地”,“动物世界”等。这在英语中也极普遍,如“drug addict”(嗜毒者),“labour force”(劳动力)等。但英汉使用名词做定语的情况或习惯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总的来说,汉语用名词作定语的情况多于英语,因此不可妄加套用。

 2.搭配错误。

 这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因为掌握的英语固定搭配有限,而更主要的是受汉语的干扰,往往用汉语的搭配硬套英语,结果造成错误搭配。例如:“接电话”应表达为“answer the telephone”而不说“receive the telephone”,“开支票”为“write out a check” 而不是“open a check”。

 3.思维风格不同,句子重心各异,影响英语写作的质量。

 英汉民族各自独特的思维风格造成了各自的句子重心。在复合句中,英语的主句为主要部分,一般放在句首,即重心在前。这恐怕也与英语句子中“主谓提擎机制”有很大关系。而汉语则一般按照逻辑和时间顺序,将主要部分放在句尾,从而形成后中心。如果在英文写作过程中不加以调整,一定会影响英语文章的畅达。

 4.思维中心不同,造成语态误用。

 英语重物称,常常选择不能施行动作或无生命的词语作主语,由于这些无生命物称充当主语,使得被动句大行其道。相对而言,汉语习惯于人称化的表达,主语常常是能施行动作或有生命的物体,所以汉语中主动句多。汉民族的主体性思维方式,只强调主观感受,将理性、功能和交流目的融于直觉,而忽视了对客观现实进行符合逻辑的形式表现,以致学生在英文写作中无知觉地运用这种汉语的思维定势,体现不出语态变化,造成语态误用。

 5.思维侧重点不同,造成表达形式各异,进而影响英文表达的自然、流畅。

 由于英民族注重形式逻辑,其句式结构呈主从扣接式,而汉民族不太重视形式逻辑,因而汉语的句式结构呈流散铺排式。在英文写作中如果我们忽视了这种由思维差异而造成的句式特点,那么我们的英文书面表达很可能会是支离破碎。

 

 二、思维方式与语篇构建

 

 英汉文章谋篇布局的差异对大学英文写作的影响很大。中国人与英美人思维习惯截然不同:东方人含而不露,他们的思维方式呈螺旋型(Circular)特征,而包括英美人在内的西方人坦率真诚,他们的思维方式呈直线型特征(Linear)。表达方式是人类思维方式的一种主要表现手段,而篇章则是表达方式的一种直接形式。所谓篇章是指整段或整篇文章,是书面交际中的对象和理想单位。就文章的生成,即谋篇来说,英汉有许多共同点,如开篇、承接、收尾,大致一致。但也有许多的不同处,调查显示英文写作总体呈直线型,即每段只阐述一个观点,与之无关的内容一概不要。英文写作多为一开头就鲜明地提出观点即主题句(Topic Sentence),随之一系列支持句(Supposing Sentences)围绕主题句展开。这种直线型展开的形式使英语段落保持很好的连贯性,使人一目了然作者想要说些什么。

 相反,中国人的思维属螺旋形。汉语写作模式往往不是主题句人手,却倾向于先围绕着主体外围阐述评论,然后再以反复而又发展的螺旋形对某一思想加以展开。汉语言属于“意合”语言,强调上下层次的衔接和前后的呼应,更加强调思维的连贯性。中文式写作文贵曲折,不强调开门见山(科技文章不在此例)。文章多先提出一系列与主题句相关的支持句,直到文章结尾才提及文章主旨。

 

 三、思维方式与写作课教学

 

 在英文写作过程中,由于不了解英文语篇思维模式,加上课堂上教师常常忙于句子结构、语法和用词的正确与否之上,而对语篇思维模式的分析和介绍不足,学生在写作英文时,往往采用中文语篇思维模式,写出的作文常常是中文式的作文。要提高学生的英文语篇写作能力,让他们写出纯正、地道的英语作文,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学中通过英汉思维方式的比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了解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从而提高其跨文化的意识,培养其对异族文化的敏感性,从而排除汉语思维的干扰,逐渐做到自觉地按英语的思维方式来组织句子,自觉地用英语的思维习惯来表达思想,力争做到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表达。

 2.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语篇教学。通过有目的的写作训练和分析,使学生了解汉英语语篇模式的不同特点,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方式组织思想,写文章概要等,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语感是外语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是通过大量阅读原文或听原文磁带、看原文录像,在熟练掌握语言规律之后,自然产生的一种语言感应能力,它能促进听、说、读、写、译等各种技能的提高与发展。一般来说,学习语言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培养语感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设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原文阅读,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总之,英语写作课教学决不是简单的语法、句子、词汇的教学,也不是简单地框架结构、段落安排的教学,而是一种交织着浓厚的社会、文化观念的语言思维活动。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汉语思维模式对学生英语语篇构建所造成的影响,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尽量避免用汉语进行思维,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以写出纯正、地道的英语作文。

 

 参考文献:

 [1]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 万华.从作文中的误差看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论文集(3),2004.

 [3] 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 石晓玲.多媒体计算与英文写教学的改革[J].外语界第6期,2001.

 [5] 张立光.从写作成绩看英语写作教学[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2003.

 [6] 孙骊.英语写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7] 刘润清,胡壮麟.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