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汽蚀
汽蚀是当流道,可以是泵、水轮机、河流、阀门、螺旋桨甚至人和动物的血管等,中的液体,如水、油等,局部压力下降至临界压力时,液体中气核成长为汽泡,汽泡的聚积、流动、分裂、溃灭过程的总称。
泵在吸入真空度大于允许吸入真空度时,发生汽蚀现象。主要发生在叶轮外缘叶片及盖板,涡壳或导轮处,不会发生在叶片进口处。例如流量大于设计流量时发生在叶片进口靠近前盖板的叶片正面处。当叶轮入口处压强下降至被送液体在工作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时,液体将会发生部分汽化,生成的气泡将随液体从低压区进入高压区,在高压区气泡会急剧收缩,凝结,其周围的液体以极高的速度冲向原气泡所占空间,产生高强度的冲击波,冲击叶轮和泵壳,发生噪音引起震动。由于长期受到冲击力反复作用以及液体中微量溶解氧的化学腐蚀作用,叶轮局部表面出现斑痕和裂纹甚至成海绵状损坏。
如何区分气缚和气蚀?
气蚀现象\x0d\气蚀是指当泵的入口压力一定时,若叶轮中心的压力降低于被输送液体当前温度所对应的饱和蒸汽压时,叶轮进口处的液体会出现大量的气泡,高速旋转的叶片把这些气泡随液体甩至叶轮边缘进入高压区,气泡破裂后致使其所在空间形成真空地带,周围的液体质点以极大的速度冲向气泡中心,瞬间强大冲击力使得叶片遭受如同蜂窝状的点蚀现象的部分损坏,同时泵体伴有震动,发出噪音,泵的流量,扬程和效率明显下降。这种现象叫气蚀现象。\x0d\气缚现象_\x0d\离心泵启动时,若泵内存有空气,由于空气密度很低,旋转后产生的离心力小,因而叶轮中心区所形成的低压不足以将储槽内的液体吸入泵内,虽启动离心泵也不能输送液体。此种现象称为气缚,表示离心泵无自吸能力,所以必须在启动前向壳内灌满液体。
一、气缚和气蚀的区别,从产生机理上看:
气缚”是由于泵内存气,启动泵后吸不上液的现象,称“气缚”现象。如果泵及吸入管路系统密封性差或吸入管安装位置不当,致使泵内吸入较多空气,由于空气密度很小,不能抛到叶轮外缘,就会堵住叶轮部分或全部流道,使排液中断。
而气蚀”是由于泵的吸上高度过高,使泵内压力等于或低于输送液 体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时,液体气化,气泡形成,破裂等过程中引起的剥蚀现象,称“气蚀”现象。
二、从现象发生后看:
“气缚”现象发生后,泵无液体排出,无噪音,振动。而气蚀发生时液体因冲击而产生噪音、振动、使流量减少,甚者无液体排出。
扩展资料:
防止气缚措施:
为防止气缚现象的发生,离心泵启动前要用外来的液体将泵壳内空间灌满。这一步操作称为灌泵。为防止灌入泵壳内的液体因重力流入低位槽内,在泵吸入管路的入口处装有止逆阀(底阀);如果泵的位置低于槽内液面,则启动时无需灌泵。
气蚀危害:
1、产生振动和噪声。气泡溃灭时,液体质点互相撞击,同时也撞击金属表面,产生各种频率的噪声,严重时可听见泵内有“劈啪”的爆炸声,同时引起机组振动。
2、降低泵的性能。汽蚀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堵塞了流道,破坏了泵内液体的连续流动,使泵的流量、扬程和效率明显下降。
3、破坏过流部件。因机械剥蚀和电化学腐蚀的作用,使金属材料发生破坏,通常受汽蚀破坏的部位多在叶轮出口附近和排液室进口附近。汽蚀初期,表现为金属表面出现麻点,继而表面呈现海绵状、沟槽状、蜂窝状、鱼鳞状等痕迹;严重时可造成叶片或前后盖板穿孔、甚至叶轮破裂,酿成严重事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气缚百度百科——气蚀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