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类型:
1、传统文学
主要是指诗、词、曲、赋、小说,如《诗经》、《楚辞》;先秦诗歌、汉赋、汉乐府、民歌〔南北朝时期〕、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2、传统节日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百花生日)、上巳节(三月三)、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盂兰盆(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3、中国戏剧
京剧、越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 、徽剧、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梨园戏、歌仔戏、庐剧等。
4、语言文字
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现代汉语有标准语〔普通话〕和方言之分。汉语方言通常分为十大方言:官话方言、晋方言、吴方言、徽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和平话土话。?
5、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举例:
1、时节季令: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孟春、仲春、季春。
2、中国戏剧:京剧、越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 、徽剧、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梨园戏、歌仔戏、庐剧等。
3、传统文学:主要是指诗词曲赋。《诗经》、《楚辞》、;先秦诗歌、汉赋、汉乐府、民歌〔南北朝时期〕、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如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4、民间工艺:潮绣、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人、面塑、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千层底等
人民网-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百度百科-中华传统文化
百度百科-传统文化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一定的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省。"这句话指出了狭义文化的本质。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思想、理论、哲学、艺术等,都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生产方式来决定的。例如"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就是中国封建主义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而人权、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后才提出来的,它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贸易自由、等价交换等经济原则的反映。
除了精神文化外,还有物质文化,如中国的长城、北京的故宫、四川的都江堰,都是为了满足当时经济发展和政治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也是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但是它们和观念形态上的文化有所不同,在它们上面凝聚了劳动人民的创造力,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封建主义文化,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至于其他的一些物质产品,更不能简单地贴上阶级的标志。
除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之外,人的行为模式、规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劳动技能等,也是文化的重要方面。文化的这些方面是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因此完全否定规范性文化的阶级性是不对的。如"三拜九叩"的礼节就是对中国封建主义的理解。但是完全把规范性文化说成是阶级性的也不对,磕头就是封建主义、劳动人民是不应当磕头的,这也说不通。至于说山民有山民的规矩和生活方式,渔民有渔民的规矩和生活方式,牧民有牧民的规矩和生活方式等,可以简称为山村文化、渔村文化、牧区文化。这些文化更多地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不可以简单地用阶级文化来区分。
所有的文化或文化的一切方面都是受社会的经济类型、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决定的,没有例外。然而由于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也受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所以我们在承认一定的文化是有由一定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同时,也应看到自然环境对文化的重要影响。
为了进一步说明文化性质和文化概念的内涵,对文化特征的描述是十分必要的。综合各派学者对文化的定义,归结文化的一般特征如下。
1.文化是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地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自然存在物及其运动不是文化,如山川河流、日月星辰本身都不是文化,但人类据此而创造出来的历法、文学、艺术以及其他物品却是文化。人可以点头和摇头,这种生理机能本身不是文化,但赋予点头和摇头以一定的涵义,使其成为一种沟通符号,这时点头和摇头就成为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人的观念、知识、技能、习惯、情操等都是后天学来的,是社会化的产物。凡文化都是通过学习得到的,不需要学习的先天遗传本能不是文化。例如人分男女,这本身不是文化,而如何做男人和女人,如何扮演好性别角色,这需要后天学习才能知道,所以做男人和做女人的规矩、模式就是文化。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一个社会的人在共同生活中创造出来并共同遵守和使用的才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如语言、风俗习惯、规范、制度、社会价值观念等。吃馒头是中国北方人的饮食文化,个别人吃蚂蚁就不是北方文化。
4.文化是一份社会遗产,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任何社会的文化,都是同这个社会一样长久的,是长期积累而成的,并且还在不断地积累下去,是一个无尽无休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化都是从前一个阶段或时期继承下来并增加了新的内容。继承的并不是以往文化的全部,而是继承一部分,舍弃一部分,再增加一部分,就成为一定时期的文化。因此文化是一个不断继承和更新的过程,不能用孤立和静止的观点去看待文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是不对的,完全否定传统文化也是不对的,并且是不可能的。
5.文化的多样性与共同性
文化都是具体的、特殊的,因此无论从纵向历史角度看,还是从横向空间角度看,世界各个时期、各个地域和民族的文化都是不同的而且差异很大。中国古代妇女以为缠足美,所以用一个美好的词汇--"金莲"来称呼它,现在"金莲"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这就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不同点之一。中国南方人吃蛇肉和猫肉,北方人认为那是不能吃的,这就是中国南方和北方文化的差异。太平洋中某些岛屿的民族在不太久远的过去有吃人的习俗,在别的民族认为这样做是惨无人道的。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记载了大量世界各地的特殊文化,充分说明文化的多样性。不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就会走向种族中心主义,即用自己民族的价值标准判断别的民族中发生的事件和现象的观念。比如中国人过去把国外人叫"洋鬼子",其中暗含的意思是只有中国人这样的人才是人。而在很多美国人的眼里,只有美金才是钱,别国的钞票都是纸。鲁迅小说中的阿Q看见城里人煎大头鱼加上切细的葱丝,而不像他们未庄那样加上半寸长的葱叶,以为城里人错了,就很有点未庄中心主义的味道。种族中心主义发展到极端就会产生民族沙文主义,即认为自己的民族是优等民族,鄙视和仇恨别的民族。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