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诗玛" 这个是怎么解释? 是人名.也是一种烟的名字
阿诗玛
小石林内,有一泓湖水碧波粼粼。湖畔屹立着一座独立的石峰,每天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留影。瞧,那颀长高 挑的身段,风姿绰约的动人体态,还有那包头衫,身后的背篓,多么像一位彝族撒尼少女啊!这就是著名的阿诗玛石峰。
现在阿诗玛已经成为彝族女子的代称,说起她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呢。
从前在阿着底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个美丽的姑娘,爹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珍贵闪 光,就给她取名叫“阿诗玛”,也就是金子的意思。阿诗玛渐渐长大了,漂亮得像一朵艳丽的美伊花。她能歌善舞,许多小伙子都喜欢她。她爱上了和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相亲相爱的孤儿阿黑,立誓非他不嫁。一年的火把节,她和聪明勇敢的阿黑订了亲。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也看上了美丽的 阿诗玛,便请媒人去说亲,但不管怎样威胁利诱,都无济于事。热布巴拉家乘阿黑到远方放羊之机,派人抢走了阿诗玛并强迫她与阿支成亲,阿诗玛誓 死不从,被鞭打后关进了黑牢。
阿黑闻讯,日夜兼程赶来救阿诗玛,他和阿支比赛对歌、砍树、接树、撒种,全都赢了阿支。热布巴拉恼羞成怒,指使家丁放出三条猛虎扑向阿黑, 被阿黑三箭射死了,并救出了阿诗玛。狠毒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勾结崖神,乘阿诗玛和阿黑过河时,放洪水卷走了阿诗玛。十二崖子的应山歌姑娘,救出并使阿诗玛变成了石峰,变成了回声神。从此,你怎样叫她,她就怎样回答你。她的声音,她的影子永远留在了人间。阿诗玛的传说故事还被 改编成了**、大型歌舞剧,在国内外放映和演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阿诗玛的故事也随之广为流传。
《阿诗玛》
撒尼族民间叙事长诗。1953年5月,云南省人民文工团深入到撒尼族人聚集的路南县圭山区进行发掘工作,历时三个月,搜集到《阿诗玛》的异文传说二十种。后由公刘、黄铁、刘知勇、刘绮等对异文进行了整理、润色,于1954年发表。1959年,李广田在这个基础上作了加工,并写序文,于1960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长诗《阿诗玛》塑造了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阿诗玛和聪明、勇敢的阿黑这两个撒尼族青年的典型形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一种香烟.是红塔烟草有限责任公司,玉溪卷烟厂出品.为84mm烤烟型香烟,烟气烟碱量:1.2mg.焦油量:15mg,烟气一氧化碳量:15mg
售价7元左右
阿斯玛的意思是?
阿诗玛,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阿诗玛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2006年5月20日,阿诗玛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Ⅰ—28。
扩展资料:
阿诗玛相关延伸:故事片《阿诗玛》
其是上海**制片厂摄制的音乐歌舞故事片,由刘琼执导,杨丽坤、包斯尔主演,从1964年开始曾在小范围内放映,于1979年元旦在中国大陆公映。
该片根据彝族撒尼人的同名民间叙事长诗改编,讲述了美丽的姑娘阿诗玛与勇敢的青年阿黑不畏金钱权势,勇敢追求爱情的故事[2]。
百度百科-阿诗玛
百度百科-阿诗玛
阿诗玛”是云南石林(原路南)彝族自治县彝族撒尼人著名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一位美女主人公的名字。传说,从前在阿着底地方,贫苦的石林彝族撒尼人家——“格路日明”家生了个美丽的姑娘,她的爹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珍贵闪光,就给她取名叫“阿诗玛”,也就是金子的意思。在彝族语中,“阿诗玛”又是姑娘的意思,当地彝语的意思是像金子一般那样闪光的女人或漂亮得像一朵艳丽的金色玛伊花。
彝族喜金**,金**是彝族“三色图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四川大凉山彝族称为“阿史”,云南石林彝族撒尼人称为“阿诗”。“阿诗玛”,四川大凉山彝族称为“阿史莫”。“阿诗玛”和“阿史莫”中的“玛”、“莫”都是彝族人名取名方法中对女性名字的专用或特殊用法。
称女孩为“阿诗玛”或“阿史莫”,是特指“美丽善良吉祥如意的姑娘”的意思。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