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与道教有什么区别呢?
1、性质不同:道家是先秦时期的学术派别之一,而道教是直到东汉才形成的一种民间宗教。
2、特点不同:道教和道家区别很大道教最大特点是修养身心,长生者视做神仙,而道家却是以清净无为为宗旨去掉了神仙信仰和神仙修行,道教就不成其为道教了无论道教在哲学和医学等方面有多大的贡献,道教所有的理论都服务于成神仙这个目标,道家只是一个哲学流派。
3、联系不同:道家虽然是道教中途追认的先祖,但在理论上道家对道教的建立是有贡献的。道教是一起自民间的宗教,在其创立阶段,道教的首要理论任务就是如何排除其他理论的干扰,为道教自身的理论建构扫清障碍。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道教不分男女,入门之后以师兄弟相称,女道长又称坤道,男道长又称乾道,虽然道教有辈分区别,但是由于道教支脉众多,收徒只以入门前后区分大小,不计年龄,传承时间久远,所以哪怕龙门派百字谱中,都有很多高辈分低辈分的。
如果不是一个师承法脉的,无论辈分高低,一般见面称呼师兄或者道友、某爷即可,同一法脉具有师承关系的必须按照规矩来,称呼师叔、师伯、师爷等。
百度百科-道家
百度百科-道教
道教和道家的联系和区别
1、世界观不同
佛教是无神论,道教是有神论。佛教和道教认为人皆可成佛或神。但佛只是思想上比人境界高,生理上和人一样,也会生老病死,道教神则是有超能力的不死族。
佛教主张学习宏观的世界,各门各类各种知识都应该去学习,所谓勤学五明,道教集中修炼内功,依靠炼丹术等辅助手段以成仙为目的。佛教是以觉悟,灭除苦为目的。
2、对待生和死的态度不同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
3、主张不同
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
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切来说都是苦海。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4、对来生今生的态度不同
佛说来世,道重今生。道教更讲究今生今世之事,佛教更多说来生之事,道教不否认来世,但认为今生人应该过得不留遗憾,更认为来世之时人早已不是自己。
5、背景不同
佛教来源于印度尼泊尔,位于西方。道教生于神州,位于西方。
6、对灵魂的态度不同
佛教认为一切都是空气,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中说灵魂是根本,肉体是衣服,人死了再如轮回,好比是一个人换一件衣服一样,所以注重下辈子。
道教继承的是华夏原有的灵魂看法,你投胎转世后就不是你自己了。
7、道说金木水火土,佛说地风水火
道教源于华夏,华夏自古以来讲究把事情分为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象,后四象化五行,为事物发展的五种形态。佛教说的地风水火是印度思想,为物质构成,正因地风水火是物质构成的说法,道教说物质的时候也会说地风水火。
8、信仰不同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佛教讲悟,讲修行,只有做到戒定慧,才能有机会开悟,要靠修行者自己努力。
百度百科-佛教
百度百科-道教
道家是源于道教的。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流派,强调“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根源,追求自然的真、善、美,提倡“无为而治”、“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而道家的理论则是以道教思想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种宗教,强调修炼和追求长生不老、超凡入圣的境界,追求很大。
道家注重理论研究,强调思辨和理解;而道教则更注重实践,强调修行和实践。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而道教则有张道陵、陈抟等。道家和道教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是由老子和庄子等人创立的,老子创立了《道德经》。
道教由来与发展介绍
在我国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称为本土宗教。道教对我国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是统治阶级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中国道教获得了新生。
逐渐走上了与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新时期宗教政策的指导下,中国道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道家与道教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都意义重大。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