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和嵇康的异同点
相同点:
1、反对司马氏的篡权;
2、诽毁礼法,放浪形骸;
3、文风上:“师心遣论”、“使气命才”
相异点:
1、处世态度:阮籍敷衍世事,应变顺和;嵇康却峻切激烈,往而不返
2、文章风格:阮籍的散文富于文采,但总的说来,在指斥现实、介入政治斗争方面“隐而不显”。 嵇康的散文观点鲜明,词锋犀利,长于辩难,风格清峻豪壮,有很强的思辨性、哲理性及批判性。
人物简介:
嵇康
文辞壮丽,好言老庄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歌和散文。他的诗今存50余首,以四言体为多,占一半以上。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歌和散文。他的诗今存50余首,以四言体为多,占一半以上。嵇康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又别有15卷本,宋代原集散失,仅存10卷本。明代诸本卷数与宋本同,但篇数减少。明本常见的有汪士贤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二十名家集》中),张溥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等等。1924年,鲁迅辑校《嵇康集》,1938年收入《鲁迅全集》第9 卷中。戴明扬校注的《嵇康集》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除校、注外,还收集了有关嵇康的事迹、评论材料。
阮籍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于散文和辞赋。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狝猴赋〉。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
他们的为人处世各有特点,嵇康清远峻烈,阮籍清幽至慎。如果非要选择一个更加偏向和肯定的处世方式,国历君更推崇嵇康。
嵇康年少阮籍十四岁,和阮籍世代儒学的家庭背景不同,嵇康少年亡父,由母兄抚养长大,他刚肠嫉恶、直性侠中,这种性格对他的一生形事起了重大影响。
青年时代的嵇康也有入仕之心,但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他表示“容进之心日颓,任逸之情转笃”,从此嵇康便与整个的政治统治秩序相疏离,虽然偶尔也发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呐喊,对那些为虎作伥的“礼法之士”的攻击和阮籍相比相对要少一些。和阮籍相比,嵇康则偏重“法”的层面,阮籍对“礼法之士”的批判偏重“礼”的层面,而“礼”偏重的是伦理层面,而“法”则偏向政治统治秩序层面。这在阮籍处理与朝臣关系上也能看出。
嵇康“金石相交”的阮籍虽少年之志,历仕三朝,却混“迹”于声色犬马之中。朝廷幸臣钟会曾多次去找阮籍谈话,企图从阮籍那里套出一些话来,治他的罪。幸亏阮籍对他早有防范,俱施展“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的拿手本领,使钟会抓不到任何把柄。阮籍有时数月闭门读书,整月不出门一步,有时去登山临水,终日忘归。
在处世上,嵇康疏离与当时的政治统治秩序,选择一条自我拯救的道路,在嵇文中,既有与亲友暖暖的互赠馈答、煮酒释怀、秣马打铁、思辨交锋,又有独自“乘风高逝,远登灵丘。结好松乔,携手俱游。”的游仙访道的情怀。而阮籍则与嵇康同处于乱世,却选择一条自我挣扎的道路,《世说新语》记载阮籍常常驱车走到绝径,然嚎啕大哭,郁郁而返,正是由于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出路,而自己又怀有一颗拳拳赤子之心却处处碰壁,只能在心灵的炼狱中慢慢煎熬、挣扎。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