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大脑
2020年12月17日 周四 晴
人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生。人在影响环境,环境也在影响大脑。文化相当于软件,大脑相当于硬件,要理解大脑的基本常识与运行规律,《适于脑的教学》《脑的学习与记忆》三个问题:大脑是如何运作的;大脑的发展到底有无关键期和阶段性;经验是如何影响大脑的。
学习可以理解为迁移,人要适应环境,更要改造自身,不只是改造肌肉,更重要的是改造大脑,哪怕是改造肌肉,也没办法离开大脑这个中介。理解大脑如何运作,外部世界如何影响大脑至关重要。
1、大脑如何运作
以往的错误说法:大脑是一个仓库,爱因斯坦只是利用了很少的部分。为什么?这种观念是死记硬背的基础,“趁孩子还小,记忆力强,要把伟大的经文输入到大脑里,这是一条学习的捷径。”实际上,孩子的记忆力比成人更强已经被我们否定了,是错觉。记在大脑里存储着未来再用,也被我们否定了,这是不可能的。该有一种说法更流行:左右脑理论以及大脑分区的理论。大脑确实有功能分区,但是大多数时候,大脑是联合作战的。大脑是一个组织,它有各种角色,?有安保人员,有办公室人员,有项目专家,有项目负责人,分工很明确,安保人员是确保组织安全的,办公室要解决沟通协调问题,项目专家要解决高难度的专业问题,所以对智商要求很高,项目负责任人决定做什么事情,以及如何安排与评估。若突然有坏人闯进来,安保发挥作用,专家能力再强也不行,大脑里的分区各有各的作用,决定单位整体水平的是什么?一定是整体结构的最优化, 结构决定功能 ,而不是某一部分。专注一部分不能带来整体的优化,哪怕练习某一部分也是建立在整体的基础之上的。更因为是结构优先,相互的工作是相互补位的。安保请假,办公室文员可以补上,承担起守卫的职责,久而久之,安保水准也上升了。耳聪目明也不完全对,耳朵听不见眼睛更明亮,眼睛看不见耳朵更灵敏。平时我们说,左脑比较理想,擅长逻辑思维,知性脑,右脑擅长形象思维,那音乐家用哪个脑思维?实际情况是,音乐家在处理音乐的时候,他的左脑更活跃,一定是左右脑同时使用的。新手与专家音乐家不一样,新手多用右脑,专家多用左脑,数学是相反的。为什么,新手靠运算的地方,专家靠直觉,新手靠直觉的地方,专家靠运算。你在感受音乐,专家在分析音乐。大脑是以整体方式发挥作用,是整体的结构与功能,你不能把大脑当成互不联系的区,或者先当成互不联系的区,再建立机械的关联,这是维果茨基反对的。
大脑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假如你的眼前一盆花,你是如何看到一盆花的?是否是花倒映在你大脑里?似乎是你站在水边水中的倒影一样?是整个投射,映射到大脑里?当然不是。是被大脑的感受器进行拆分,不同的感受器接收的是不同的刺激,大脑的多个感受器同时感受这一盆花,不同的感受器只感受应该感受的部分。比如,形象、颜色、香味,是有不同的感受器接受的,同时,也要知道,但指颜色就不止一个感受器,大脑中并没有颜色的说法,颜色是感觉,是加工处理以后的感觉,你能看到颜色,是因为光,光的本质是电磁波,本身没有颜色,所以颜色是加工处理的结果。不同的感受器对这盆花进行了要素拆分,然后再大脑中进行了重装,重构,这时,你就看到了一盆花,实际上你不是看到了一盆花,你是建构了一盆花,这个很重要。
你的建构会出现问题,会增加或者减少一些东西,不同人看到的一盆花是有差别的,因为你不是倒影,你是重构,重构时有些零件多了,有些零件少了,是正常的,与中央处理器不一样。最明显的例子是错觉,错觉的存在证明大脑是建构的。因此,眼见不一定为实。(分布式认知:你买的苹果手机是组装而成的)大脑里也有这样的快递员,他把外部世界送到大脑之家进行组装,你是不是聪明,取决于大脑中快递员的数量与效率,这个快递员叫神经员,所谓的突出可以看成快递点。如果一个地方人烟稀少,他的快递点就减少,如果一个地方人越来越多,快速点就多。大脑是处在变化当中的,大脑是受自然成长经验影响的即外部影响。大脑生长的基本原则是“用尽废退”,大脑总是在自我修剪,一方面删除,一方面增加,与外部的世界的运动有关。
一个孩子生下来,大脑有基本的配置,当孩子面临外部世界时,一些东西用不上,经常用的联结会增强,不经常用的连接会消退。比如,人生下来会游泳,不用多久,游泳的能力会消失,再要想游泳,需要再次学会,意味 着我们的经验会重塑大脑 ,大脑是在与经验或与外部世界互动。我们要重新看待天赋的问题,天赋不是一成不变的,天赋与后天的教养也没有绝对的界限。智商是可以变化,而且智商也是在变化当中的,出生以前,线路已经布好,它对出生是有影响的,出生以后线路的调整也是在以前布局的基础上,学习可以让人变得聪明。
学习是如何让人变得聪明的?书上的实验,分成四只老鼠:一组是学习跨越可以增高的障碍物,杂技鼠,学习鼠,第二组练习,踩脚踏车,强制练习鼠;一组是自愿练习者,轮子老鼠,自由练习鼠;还有一组是笼中马铃薯老鼠,不练不学鼠。比较以后的结论是,脚踏车老鼠和轮子老鼠也即练习鼠现实了较高的血管的密度,但是杂技老鼠即学习鼠神经细胞突出的增加数量特别多,学习与练习对一个人的影响。学习与练习的区别在哪里?练习会增加血管的密度,学习会让神经变多。学习会增加快递员的数量,练习会增加快递员的效率。
“突出和血管的形成,是大脑适应性的两种形式,但他们是有两种不同的机制,不同的行为事件来驱动的。
反复的练习可以提升提取的速度,真正的学习,可以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让路变宽,一个让路变多,跑的更灵活,应试教育强调练习,学习内容和套路相对固定,重要的是提取速度。素质教育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路径。
练习与学习的区别很重要,对教育的意义是什么?要提升学习能力,要让学生遭遇负责任务;要提升速度,要把同样的题目反复练习。学习很重要,练习很重要,只有练习没有学习,只有学习没有练习,也不行。乘法口诀表二十以内的要形成自动化,依赖的就是反复练习,最好的办法是先学习再练习,先布好线,再提升反应速度,这是大脑适应性的两条路径,其实对应的是学习与练习。
2.我们还要明白,大脑是有敏感期的。大脑的不同部分发展是不均衡的,有些先发展,有些后发展,有些是终身在发展,有些在特定时间才发展。如刚生下来的人,你把他的眼睛蒙起来,一段时间后,他会永久的失明,因为他处在视觉发展的关键期,一旦妨碍,就不能够发展。因素识别能力,幼儿比成人有更多的可能性,但是不使用就会丧失分辨能力,外语与方言学习莫不如此。为什么?恰恰可以解释浪漫、精确、综合。幼儿期,孩子刚生下来,它在很多方面处于浪漫期,混沌期,充满可能性,一旦被定型,必然是以必要的丧失为前提,我们讲到的精确是以减除多余的部分为前提,减除以后就会丧失可能性,也叫“君子不器到君子必器”的转移,口语表达越早越好,过一段时间,语言会被母语塑造,发展的难度就会加大。也有其他的敏感期,如一二年级的读写绘,孩子在幼年期都有绘画天赋,三年级是一个分水岭,三年级以后绘画天赋就逐渐丧失,只有一部分孩子绘画天赋能够保留下来。如同**《男孩唱诗班》,童声是有阶段的。人一旦过去某个阶段,某些能力会丧失。一二年级孩子要多表现,多表演,要上小桥音乐会,因为到小学高段,小学三年级后会进入羞怯期,青春前期,青春期,就会减少与异性接触,目的是保护自身,因为生理发育没有完全成熟。羞怯期前,孩子的表现力要充分发育,如果没有发育,到羞怯期会形成自然的锁闭,这就是睡美人的故事。没有早期开发就会影响孩子的后期的表现,一年级表现很多,其他年级孩子上课会自动低头,不愿意表达。因此,抓住敏感期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大脑来说,任何技能的发展都是多个大脑器官协同合作的结果,因此,要避免形式训练,训练要从整体入手,从结构入手,从协作入手,这就是浪漫、精确、综合的过程。用皮亚杰的话来说,就是结构优先,所以脑科学也为浪漫、精确、综合提供了一个证据。
大脑的记忆是怎么形成的?此本书把记忆加工分成两种形式,陈述性记忆,对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主要发生在设计海马的大脑区域;一种是程序性记忆,或非陈述性记忆,对技能和其他认知操作的记忆,或者不能用陈述性记忆表征的记忆,主要发生在设计新纹路的大脑区域。青蛙问蜈蚣,你是怎么安排那么多脚走路的?先迈哪只脚?蜈蚣自己也不知道,并且再也没有办法向原来那样自由地走路。蜈蚣能自由地走路,代表它有程序性知识,怎么做的知识也叫内因性知识。我们以前把知识分成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即元认知。蜈蚣拥有程序性记忆或者叫非陈述性记忆,但我要把我如何走路用语意表达出来,那就成了陈述性知识,你拥有程序性知识,不代表拥有陈述性知识,会做不一定会说。
大脑认知外部世界,不是外部世界倒影在大脑里,是一个重构的过程。记忆也是如此。有没有真实的历史,没有!历史是叙述出来的,只要叙述必然是重构,把一个行动的东西转化成陈述的东西,用语意去表达,这本身就是建构,所以记忆是一种建构,它不是倒影,原因是遵循认知经济性原则。我们人的大脑其实是很遵循经济学原理的。如果我能用三种基本颜色调出更多颜色,我为什么要买千千万万种颜料呢?掌握了原理和要素,解决问题就简单了。我们一直讲底层逻辑就是这个意思。没有必要学那么多,学很少的东西就可以解决丰富的东西,不需要在头脑中存储太多东西,就节约了认知资源,大脑就是如此运作起来的。大脑在发育爬行动物脑时,他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发育哺乳动物脑或者大脑皮层,修修补补。喉咙本来是用来吃饭的不是用来发声的,现在的功能就借用了。
高效学习的重点是什么?或者说,大脑用几斤重的东西解决负责问题靠的是什么?要素和结构!所以专家拥有的知识是结构化与要素化的。如何让一个孩子学习越来越轻松?结构化和要素化。例如,掌握中国历史,要把握核心要素和结构,其他在具体语境中考察变化,进行判断和轻松理解,这是一种智慧,也会预测未来。记住基本字根和结构,单词记忆就轻松。记住核心结构,并理解它,其他公式就可以达到自动化。一开始搭框架,建构摩天大楼,这是人跟人的区别。智力就是神经元的数量,大脑的结构复杂程度,是否四通八达,越四通八达,运行的速度越快,我们也可以说,一个人越聪明。这就是分布式认知,简称组装。看到一个人想不起叫什么名字,叫舌尖现象,它发生的原因是解码过程中,音形意链接出现障碍。记忆要记得牢,需要多通道地提取,的好处(有两种,形象化是一种,要警惕,在更多数情况下,让结构变得更直观,的直观是结构的直观而不是形象的直观,做脑图与地图是结构的直观,不是照片。记忆术是外部的直观,真正理解是一个东西的内部逻辑)
小结:心理与大脑,人的发展是在与外部互动中不断形成的,在跟外部互动中,我们的大脑是生物学基础,大脑不但是存储的器官,还是一个中央处理器,是一个中央厨房,对材料进行加工,我们知道大脑是如何运作的,防止两种错误说法,一种是把大脑比作仓库,一种比作形式训练说,大脑分区管特定的事情。大脑思考是整体性的,结构化的,同时是大脑分区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代偿作用。大脑处理信息是分布式认知,多面走过的人,我看到他的形状,听到他的声音,这些信息不是倒影到头脑中的,大脑中有不同的神经元,千千万万在发挥作用,然后这些信息在大脑中进行组装,最后形成一种形象,因此我们看同一个人,大家建构起的形象是不一样的,因为大脑的结构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加工与处理是不一样的,因此可以说,经验可以重塑大脑,原则是“用尽费退”在哪个地方投入的时间越多,学习的地方越多,效果越好,不用的地方就被废弃,被剪除,这与肌肉一样。大脑的神经元,经常用的会增加,不断分裂,会更密集,会更聪明。学习与练习的区分如同学生思维与职场思维,学生思维是做题思维,有规定的路径,用过练习,血管密度已经增强,提起速度增加,练习好像有很多的河流,高速公路,练习就是不断的把路加宽,让车辆跑动的越快;学习的话,可以加宽道路,当更多是修更多的路,好处是可以炒更近的路,所以应试教育的问题是,他把一些神经练的特别粗,我们对一些问题更加敏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学习是一个问题解决过程,练习更强调结果,不断的重复动作。快递员数量增多是学习,快递员速度增快是练习。记忆是重构而不是复制,机械记忆、程序记忆是一类记忆,叫非陈述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或者叫语意记忆。记忆遵循经济学原则,专家比新手要记得棋局多的多,他把握要素与结构,用今天的话说,要抓核心概念大问题,他可以把零碎的结构组织起来,易于保持。练习得到是技能,学习得到的是智慧,艺体类更多需要练习,文化课更多需要学习。学习者如何融合各种讲座,必须有一个底层结构,研究性学习与申辩式思维是基本的学习方法。学习有两种通道:记忆与练习(侧重练习),研究与申辩(侧重学习)
心理和心里都读作xīn lǐ,但是在表示和意思上大有不同,如下:
1、表示不同。心理,表示你的思想状况,客观事物的反映。心里,表示你的内心的感觉,常表现在外。
2、意思不同。心理是指人内在符号活动梳理的过程和结果。心里是指人的思维意识空间。心中,心灵深处;头脑里,思想里。
“心里”和“心理”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是“心”的儿子,因此面孔有点相似,名字叫起来又一样,所以有的人就分不清它们。
细心的人为了辨认它们,就设法抓住它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找出它们不一样的地方。
老大“心里”,内涵单纯,常表现在外,具体指“胸口内部”,多指在“思想里、头脑里”。经常在“我的心里发疼”“同学们心里很高兴”“你的话永远记在我心里”“我心里的话难以表达”等句子出现,表现得很活跃。
老二“心理”,头脑灵活,表达感情细腻,结交的朋友较广,在很多地方,是作为表现“老大”(心里)发出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的总称,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它还常常用来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如“心理现象”“心理作用”“心理因素”“心理素质”“人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常人的心理总是喜欢美的,厌恶丑的”
“我们能够看到红花绿草,听到鸟语,嗅到花香,只要反映到头脑里,就会产生种种心理活动”“你要把人物写得生动,就得写他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等等。
扩展资料:
引证解释:
一、心里
1、《北史·突厥传》:“帝享之,处罗稽首谢曰:‘臣总西面诸蕃,不得早来朝拜,今参见迟晚,罪责极深。臣心里悚惧,不能尽道。’”
白话文:“帝享的,处罗叩头谢罪说:‘我负责西边诸蕃,不能早点来朝拜,今天参见太迟了,罪责极大。我心里害怕,不尽道。’”
2、《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玉格这话很是;我也这个意思。这些话我心里也有,就是不能像他说的这么文绉绉的。”
3、巴金《家》十三:“老太爷看见眼前许多兴奋的发红的脸,听见搳拳行令的欢笑声,心里更快活。”
二、心理
心理现象人皆有之,它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从古至今为人们所关注。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消失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
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象和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包括: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等。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心里
百度百科-心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