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资料
多种多样的贝壳螺壳,形状奇特,色彩斑谰。其中虎斑贝、白玉贝、夜光贝、五爪螺、猪母螺、珍珠贝、贞洁螺、唐冠螺、七角贝、猪耳壳,以及可作烟灰缸的马蹄螺、渔民作用号角的大角螺等等,都是惹人喜爱的天然工艺品,用光滑油亮的海贝壳雕琢、镶嵌制成的各种画屏、器具、摆设等,具有色泽明丽自然,格调名贵雅致的特色。
贝壳又被制成多种多样实用工艺品,如酒具、摆件、挂件、项链胸饰等,精美华贵不亚玉石。贝雕也很有特色。海南贝雕工艺在明代就有很高水平,并且逐渐和古老的椰雕工艺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大凡精制的海南贝雕,都与椰雕拼合、镶嵌而成,或者用椰雕作座架。明丽的贝雕与古朴的椰雕对比强烈,夺人眼目。
双壳贝有两瓣贝壳,一般呈卵形,壳身侧扁,贝体大小差异极大。双壳贝大多潜居沙中,但有些可自由游泳,属滤食动物,能滤食水中微细的浮游生物。这类贝壳在香港水域以及大部分印太区域颇为常见。
宝贝色彩斑斓,形状优美,光滑明亮,贝体大小不一,呈卵至卵圆形,壳身侧呈螺旋形,向内覆叠。现时,有大约190个品种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水域,而大鹏湾及果洲一带的香港水域则发现19种。宝贝多于晚间活动及觅食,主要摄食珊瑚虫、海绵及其他微细的海洋生物。古时,宝贝贝壳是种流通的货币。
芋螺壳带斑点、花纹或图案,色彩绚丽。其外套膜分泌而成的图案色彩丰富多姿,为贝壳的优美造形添上特色。螺体呈倒双锥或卵形,极为坚实,螺塔扁平或略为凸出。芋螺大多生活在温暖及热带水域,以及浅水礁石之间。他们属食肉动物,利用含毒腺的齿舌捕食多毛类蠕虫或小鱼。生长在热带水域的芋螺约有450个品种,其中17种在香港海岸一带出现。
骨累壳厚而坚实,形状各异,螺体呈陀螺或梭形,螺塔凸出,螺层有曙胁、结节或刺棘。骨螺不乏色彩鲜艳者,但其美丽悦目的外形更为吸引。他们大多栖息于沙中或石间,在各海域均有出现,尤其盛产于热带水域或珊瑚礁一带,捕食无脊椎动物为生。
我知道的就这些,是原来复制下来的,不过我不记得这是出自哪的介绍了喔..
认识贝壳:
软体动物几乎都拥有外壳-贝壳。贝类共分五大纲,即腹足纲、双壳纲、掘足纲、多板纲、和 头足纲。每一纲再分为若干不同的族群。
腹足纲贝壳:大多数腹足类贝壳在壳口后部有小的后水管沟,在壳口前部也有水管沟。螺轴上可能有褶襞,外唇则有凸齿。观察壳口面,外形呈笠形、耳形、陀螺形、螺丝形、梨形、纺锤形、琵琶形和 棍棒形。
双壳纲贝壳:这类贝壳由左右两壳构成,两壳由一韧带连接起来;两壳合拢时可从壳底看到韧带。外形呈圆盘形、扇形、船形、桨形,少数呈心形和不规则形。
其它纲贝壳:多板纲、掘足纲、头足纲贝类不论在种类或 形态的变化上,远不及腹足纲和双壳 纲丰富。掘足类全部呈象牙状,稀有的头足类贝壳形状大小几乎一致;多板类的壳板则有装饰。
贝壳的成长:未成熟的贝壳与长成的贝壳非常类似,只是大小不同。双壳纲贝 类沿着两壳边缘生长,贝壳长大后生长方向并不改变。腹足纲类则沿着螺管的壳口以自我盘卷的方式生长。
贝壳的成分:碳酸钙是构成贝壳的最基本的物质,另一种成分是贝壳蛋白质,腹足纲类的口盖里将含有这种蛋白质。这种成分一层叠一层地分泌,使贝壳越来越硬,有的还会 产生珍珠的光泽。坚硬的贝壳从外缘处增大,随着生长逐渐增厚。贝类还会在增长外缘上分泌出鳞片、瘤、棘状突起和肋。 因为生长的周期性和连续性,贝壳展现美丽的彩色花纹。
贝壳的收藏:将贝类的肉、残物和外壳附生物清洗干净,确保贝壳完全干燥,然后将其保存在遮光密闭处。最后是贴上标签,分门别类,以利于收藏和检索。
贝类栖息地:软体动物已能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从海水日夜冲刷的岩石到阴暗的深海底,都有其特殊的软体动物群。潮汐影响生长在海边的软体动物的特征和分布,充足的日照能提供丰富的食物。软体动物最适合栖息于热带的海贝种类繁多,令人叹为观止。
保护栖息地:人类应尽可能不去破坏生物的栖息地。几乎每块岩石和珊瑚礁下,都是一个动植物生存的群落,一旦遭到破坏, 都为它们带来灭顶之灾。只要从珊瑚礁上割下一块珊瑚,其它珊瑚礁就会相继死去。如果某片海滩不断有海贝收藏者去搜寻,那么这块生物自然栖息地便逐渐会被破坏殆尽,所以,请尊重这些毫无防范能力的低等动物的生存空间。
参考资料:
怎么分辨贝壳的类型?
螺类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族群,有超过40000个品种,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软体动物。比较常见的品种如下:
1、蝾螺:
也叫旋螺。通常生活在岩礁的缝隙中。形状像陀螺,贝壳很厚实。因其生活区域很广,温度要求不严。非常适合饲养于有大量活石的水族箱中,不需要特殊喂食。也会帮助清理缸壁上的藻类,能有效控制水族箱中的藻类。
2、马蹄螺:
马蹄螺科也叫毡帽螺、珍珠螺。贝壳光滑,螺旋状。这种螺在分类学上有一些没解决的问题,大部分的珍珠螺类都生活在较冷的水里。在饲养中很受欢迎,是一种控制藻类的好帮手。适合饲养在有活石的水族箱中。对珊瑚很安全。不能忍受含铜药物及高硝酸盐。在水族箱中繁殖困难。
3、蟹守螺:
蟹守螺是一种贝壳成螺旋锥形的小型食腐动物,贝壳通常为黑色带小白点。应该说是最理想的清道夫,帮助清理碎石缝,吃掉某些有害的藻类、食物碎屑、腐烂的有机体,非常适合饲养在珊瑚缸里。喜欢把自己埋在沙子里,可以帮助增加底层的含氧量。喜欢生活在有活石、沙底及良好的水质的水族箱。这种螺不能忍受高硝酸盐及含铜的药物。在水族箱中很难繁殖。
4、星螺:
也叫阿斯特来亚星螺或阿斯特来亚螺。外壳呈锥形;有一些有辐射型螺纹。如果有足够的藏身地点及空间,星螺会很适合饲养在水族箱中。如果能提供活石供其啃食藻类将会更好,它也会啃食缸壁上的藻类。特别说明一下,会吃掉蓝藻及硅藻。如果仰面掉下来,经常不能自己翻过身来,需要饲养者帮助。对含铜药物很敏感,不能忍受高硝酸盐环境。可以追加一些菠菜、生菜等蔬菜食物。
5、麦螺:
织纹螺科麦螺是一种圆锥形外壳的小型食腐动物。非常适合用来做清道夫,可以迅速清理碎石,吃掉食物残渣、腐烂的有机体。喜欢躲藏在沙底里,可以帮助增加沙底的含氧量。适合饲养在有活石及沙底的水族箱中。对高硝酸盐及含铜药物很敏感。很难在水族箱中繁殖。
6、钟螺:
钟螺科形状像锥形、金字塔形。贝壳颜色为灰白色带栗色纹路,通常覆盖着藻类。有一些品种有不用的多余的一个脚,黑色、白色或褐色。如果提供足够的空间及食物,会很适应水族箱生活。
螺的形态特征:
螺壳圆锥形,坚厚,壳高约3厘米,壳顶尖,螺层7层,缝合线深,体螺层略大;壳面黄褐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生长纹及较粗的螺棱。壳口卵圆形,边缘完整。厣角质,黄褐色,卵圆形,平滑,上有同心环状排列的生长纹。
体柔软,头部圆柱形,前端有突出的口吻;口基部有触角1对,每1触角基部的外侧,各有隆起的眼1个。足位于头部下方,形大,跖面宽阔。头和足能缩入壳内,缩入后,其厣即将螺蛳壳封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螺
拉丁文名称:Strombus gallus
英文名称:Rooseter Tail Conch
贝类动物:腹足纲、凤凰螺超科、凤凰螺科。
简介:螺塔高,贝壳坚实,以体积来说,重量显得较轻。向外伸展的壳口突出物与螺塔成一角度,看起来恰与向下延伸的前水管沟形成平衡。所有的螺层在细而深的缝合线之下都环绕有明显的钝结节。体层和外伸的突出物上有扁平的脊。凤凰螺缺刻深,壳表呈乳白色,有褐色条纹,壳口金褐色。(底色有时为紫色。)
尺寸:13cm
分布区域:西印度群岛。
金斧凤凰螺 拉丁文名称:Strombus listeri
英文名称:Lister's Conch
贝类动物:腹足纲、凤凰螺超科、凤凰螺科。
简介:贝壳薄且轻,螺塔修长,体层超过总壳高的一半。早期螺层凸圆;后期螺层开始倾斜,然后垂直下倾;缝合线浅。体层光滑弯曲;壳唇向外扩展,其外缘与螺轴平行,末端有一指状突出,螺层上的内唇滑层薄。螺塔的各层具有明显纵肋,并与较细的螺肋相交。壳表白色,有褐色条纹和斑纹。(往昔视为稀世珍品,而今较为常见。)
尺寸:13厘米
分布区域:印度洋。
栖息地:深海底。
云斑谷米螺 拉丁文名称:Marginella nebulosa
英文名称:Cloudy Margin Shell
贝类动物:腹足纲、骨螺超科、谷米螺科。
简介:螺塔短,贝壳顶低,缝合线被滑层遮盖,体层最处在肩部以下。壳口大,外唇反曲,螺轴下有四道强折褶。壳表米色或**,断续螺带由镶黑边的灰色或浅棕色块斑构成。
尺寸:4cm
分布区域:南非
栖息地:近海砂底。
网纹长鼻螺 拉丁文名称:Varicospira cancellata
英文名称:Cancellate Beak Shell
贝类动物:腹足纲、凤凰螺超科、凤凰螺科。
简介:贝壳厚,长形。壳口窄;加厚的外唇有波状边缘;螺轴向上延伸成为弯曲的后水管沟的一部分;光滑的纵肋间有很深的螺沟。壳表褐色,壳口紫色,外唇和螺轴白色。
尺寸:3cm
分布区域:印度西太平洋
栖息地:近海水域。
大赤旋螺 拉丁文名称:Pleuroploca trapezium
英文名称:Trapezium Horse Conch
贝类动物:腹足纲、骨螺超科、旋螺科。
简介:螺塔高,体层大,贝壳顶常缺损。缝合线浅,壳口大,螺轴光滑。螺层周缘和体层肩部有螺旋状排列的大瘤,螺旋线成对分布,生长脊强,偶尔有修复的生长痕。壳表浅红色和奶油色。本种为最具代表性的赤旋螺。
尺寸:13cm
分布区域:热带印度太平洋
栖息地:珊瑚附近的浅海底。
鹬头骨螺 拉丁文名称:Haustellum haustellum
英文名称:Snip's Bill Murex
贝类动物:腹足纲、骨螺超科、骨螺科。
简介:贝壳坚实,螺塔低,体层大,前水管沟直且极长。后期螺层上有明显的纵肋,有些发育成纵胀肋,每层螺层上约三道。缝合线略呈沟状,壳口大开,外唇有弱齿。纵胀肋光滑,有小尖角,并有强的细螺肋横贯这些尖角,前水管沟几乎无棘。壳表呈乳白色或粉红色,有褐色斑块和短线纹,纵胀肋上有长纹;壳唇为橙色或粉红色。这是本属中最大的一种常见骨螺。
尺寸:13cm
分布区域:印度太平洋
栖息地:潮间带沙滩。
长拳螺 拉丁文名称:Vasum tubiferum
英文名称:Imperial Vase
贝类动物:腹足纲、骨螺超科、拳螺科。
简介:贝壳重,坚实,卵形,体层肩部极宽。螺塔中等高度,早期螺层常磨损,壳口窄,末端与短前水管沟相连,整个外唇缘起皱,上端有棱角。螺轴极直,有5道折褶,中间一道为最强,脐孔小而深。后期螺层和体层上有宽纵褶装饰,纵褶上有长短管状棘,以螺旋状排列。壳表白色,有褐色斑块。(拉丁文学名强调了此螺的管状棘)
尺寸:9cm
分布区域:菲律宾巴拉旺岛
栖息地:浅海底。
长香螺 拉丁文名称:Hemifusus colosseus
英文名称:Colossal False Fusus
贝类动物:腹足纲、骨螺超科、香螺科。
简介:螺长且大,贝壳厚,坚实,螺塔高,约占总螺长的三分之一。螺层圆,肩部有棱角,靠近缝合线处缩窄。壳口长而窄,末端与宽大的前水管沟相接,螺肋与较弱的纵生长脊相交。壳表白或报乳**,壳口红橙色。此螺切去螺顶可作号角。
尺寸:25cm
分布区域:日本、东南亚。
栖息地:近海水域。
刺球骨螺 拉丁文名称:Hexaplex radix
英文名称:Radish Murex
贝类动物:腹足纲、骨螺超科、骨螺科。
简介:贝壳厚实,大而重,螺塔小而尖,体层极膨大,脐孔深。缝合线浅,不易看见,前水管沟中等长宽。体层上有6-11条纵胀肋,其上布满了棘,使壳表呈多剌状。棘与螺肋交错,其末端就发育成皱边状,且微弯。螺轴光滑,外唇缘锯齿状。壳表白色,棘紫黑色,棘内壁及相连的细螺带颜色最深,螺塔大部分是白色。(注:这是棘最多,最重的骨螺)
尺寸:11cm
分布区域:巴拉马至厄瓜多尔
栖息地:潮间带的岩礁。
冠螺科 冠螺科
Cassidae;helmet shell
软体动物门中腹足目的一科。贝壳较膨胀,呈卵圆形或三角卵圆形。螺旋部低,体螺层膨大。螺层上常有纵肿脉,壳面光滑或具细的螺旋沟纹,结节突起以及红褐色斑块或花纹。热带种和温带常见的种类全为海产。生活于低潮线附近至300米水深的沙或泥沙质海底。中国沿海皆可采到,有记载的约16种,西沙群岛有唐冠螺。壳供观赏和贝雕用,肉可食。也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暖水区。
杜氏长旋螺 拉丁文名称:Fusinus dupetitthouarsi
英文名称:DU Petit's Spindle
贝类动物:腹足纲、骨螺超科、旋螺科。
简介:贝壳长、坚实,螺塔略长于前水管沟,缝合线深,壳口的长度大于宽度。早期螺层窄,表面饰有极粗的纵肋,接下来螺层上的纵肋开始削弱,甚至消失。所有的螺层都有螺脊,下面螺层的螺脊边缘尖锐,位于周缘者最发达,有时发育成圆瘤。前水管沟宽敞,时而微弯,与壳口相通。螺轴光滑,但有一些螺脊。壳表白色,有时有淡褐色条纹。(注:新鲜的螺壳有青褐色壳皮。)
尺寸:20cm
分布区域:下加利福尼亚至厄瓜多尔
栖息地:印度太平洋。
长旋螺 拉丁文名称:Fusinus salisburyi
英文名称:Salisbury's Spindle
贝类动物:腹足纲、骨螺超科、旋螺科。
简介:贝壳大,坚实,螺塔约与前水管沟长度相当,缝合线深。早期螺层上的纵折褶在后期逐渐变成短而钝的突出。各螺层均有螺脊,壳口卵形,螺轴有明显的加边和一些褶襞,外层缘和前水管沟边缘锯齿状。脐孔小而深,新鲜的壳有淡**厚壳皮。(注:拉丁文学名以英国贝壳学者艾伯特. 索尔兹伯里姓氏命名)
尺寸:19cm
分布区域:日本南部至澳大利亚东部。
栖息地:深海底。
大千手螺 拉丁文名称:Chicoreus ramosus
英文名称:Branched Murex 、 white Murex
贝类动物:腹足纲、骨螺超科、骨螺科。
简介:贝壳大而重,螺塔低,体层膨大,肩部有棱角。每层螺层上有三层纵胀肋,其间有一至二枚瘤状纵肋。纵胀肋和前水管沟上均有皱边的短棘,纤细的螺脊布满了壳身。外唇边呈锯齿状,近下端正处有一强齿。螺轴光滑,壳表白色,有褐色脊纹和斑块;螺轴粉红色。(注:骨螺中最大、最重的一种,常作装饰用。)
尺寸:20cm
分布区域:印度太平洋
栖息地:珊瑚礁。
洋葱螺 拉丁文名称:Rapa rapa
英文名称:Rapa Snail
贝类动物:腹足纲、骨螺超科、骨螺科。
简介:外形酷似洋葱,螺顶扁平几乎没在体层中,贝壳薄易碎,螺塔短。螺轴直而光滑,轴盾下半部扩张,形成与体层分离的薄片。前水管沟宽而开阔,有的较直,有的极度弯向一边。强螺肋布满壳体,在外唇边缘形成锯齿状,从壳顶看,较宽的沟槽中满是薄纵脊;体层最上面的宽沟槽中,纵脊更密集,并有皱褶;壳表全为均匀白色。(注:此为洋葱螺类中最大的一种。)
尺寸:7.5cm
分布区域:西太平洋。
栖息地:软珊瑚群中。
(本为寒带洋葱螺)
大皱螺 拉丁文名称:Morum grande
英文名称:Giant Morum
贝类动物:腹足纲、鹑螺超科、唐冠螺科。
简介:贝壳厚重而结实;体层长形,长度超过螺塔的两倍,缝合线呈沟状。塔螺各层都有强肩角,体层肩角较弱,壳口长而窄,外唇增厚,内缘有明显、分布均匀的齿。轴唇滑层薄而宽,布满了褶襞和疣。螺肋强,并与有凹槽鳞片构成的纵肋相交。壳表黄白色,有四条褐色的螺带,外唇上有相应的深色斑,壳口及轴唇滑层为白色。(此为此属中最大的一种)
尺寸:5.7cm
分布区域:西太平洋。
栖息地:深海底。
花斑长旋螺 拉丁文名称:Fusinus nicobaricus
英文名称:Nicobar Spindle
贝类动物:腹足纲、骨螺超科、旋螺科。
简介:贝壳重,有棱角,螺塔比前水管沟略高,壳口中等窄度。早期螺层的缝合线极浅,而在体层呈窄沟状。上部螺层的纵肋圆膨,使其看起来肥圆,而下面三层螺层,因为纵肋成了明显的瘤,并有一宽螺肋相连,故有棱角;每层螺层在此螺肋下侧面平直。体层上有一条次螺肋,形成另一棱角。壳表白色,有褐色条纹;壳口白色。(注:壳表深褐色的花纹与色调单一的同类螺相比,色彩华丽,格外引人注目。)
尺寸:11cm
分布区域:印度太平洋
栖息地:浅海水域。
金口蛙螺 拉丁文名称:Tutufa rubeta
英文名称:Ruddy Frog Shell
贝类动物:腹足纲、鹑螺超科、蛙螺科。
简介:贝壳大而重,体层为卵形,缝合线浅而不平整。壳表螺肋粗糙,后期螺层周围有一圈钝结节。体层下半部约有5条强螺肋;纵胀肋突出,间隔宽大。沿外唇边缘有强齿。壳表乳白色,有褐色斑纹,外唇鲜红色,齿端为白色。
尺寸:10cm
分布区域:热带印度太平洋
栖息地:沿海岩石下。
华丽骨螺 又名:玫瑰岩螺、球核果螺
拉丁文名称:Drupa rubusidaeus
英文名称:Strawberry Drupe
贝类动物:腹足纲、骨螺超科、骨螺科。
简介:螺呈球形,螺塔短,成贝的贝壳顶近扁平。体层约有5 列棘环绕,最接近外唇的棘侧面开裂,壳表乳**;成贝的螺轴呈鲜艳的粉红色。
尺寸:5cm
分布区域:热带印度太平洋
栖息地:潮间带礁石间。
花边骨螺 拉丁文名称:Siratus lacinatus
英文名称:Lacinate Murex
贝类动物:腹足纲、骨螺超科、骨螺科。
简介:螺塔高,体层大。每层螺层有三条鳞状纵胀肋。贝壳表其他部位有螺肋,并与凹槽状的鳞片相交。前水管沟短而宽,外唇有小齿;螺轴光滑。壳表为橙色或浅褐色,纵胀肋较暗,壳顶粉红色或深褐色,螺轴紫色。
尺寸:5cm
分布区域:热带太平洋。
栖息地:珊瑚及砂底。
女巫骨螺 拉丁文名称:Murex troscheli
英文名称:Troschel's Murex
贝类动物:腹足纲、骨螺超科、骨螺科。
简介:贝壳大,通体有棘,外表扎剌。形状如球棒,壳顶尖锐,螺层圆凸,缝合线深刻;前水管沟直,极长。体层上有三条纵胀肋,具长短交替的棘;肩部的棘最长,且上翘。前水管沟上也长满了棘,并与之成直角。外唇起皱,螺轴光滑,细螺肋与弱纵肋相交错。壳表白色或粉红色,螺旋纹为红褐色;壳口白色。(注:壳表的棘剌能防御食肉性鱼类。)
尺寸:15cm
分布区域:东印度洋、太平洋、日本。
栖息地:近海砂底。
锦鲤笔螺 拉丁文名称:Mitra mitra
英文名称:Episcopal Mitre
贝类动物:腹足纲、骨螺超科、笔螺科。
简介:贝壳重,坚实,螺塔比体层短。缝合线浅而不平整,螺塔各层微圆且光滑,但早期螺层有些不明显的螺沟。壳口狭窄,末端连着宽前水管沟,螺轴上有3-4道强折褶。壳表白色,有螺旋状排列的橙色斑点及方斑。(注:长得极像主教的礼冠。)
尺寸:10cm
分布区域:热带印度太平洋。
栖息地:浅海砂底。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