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什么叫恻隐之心

乐乐1年前 (2023-12-21)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评价恻隐之心

解释如下:

同情怜悯之心。《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俺与你萍水相逢,出身相救,实出恻隐之心,非贪美丽之貌。」也作「恻怛之心」。

同情怜悯之心。

造句他在路边看到被遗弃的小狗,便动了恻隐之心,把它们带回家。

释义

指人类天生的同情怜悯之心。恻隐,怜悯。

语源

孟子 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译文

见到别人的不幸所产生的同情怜悯之心,是仁道的开端;羞耻憎恶的心,是义理的开端。

近义

悲天悯人 慈悲为怀 民胞物与 己饥己溺 菩萨心肠

反义

铁石心肠 麻木不仁 冷血动物 心如铁石 漠不关心 包藏祸心 豺狐之心

造句

人都是有恻隐之心的,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总是不吝惜地伸出援手帮助他们。

文/黄金艾琳

个人知觉中的偏差:

慈悲效应: 社会心理学的范畴。慈悲效应(Leniency effect),又叫正性偏差(Positivity Bias),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E.西尔斯(1908—1989)提出,他专注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曾担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系主任,人文与科学学院院长。

在一项研究中,大学生把92%的教授评定为“好的”,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对他们同时有正性和负性印象时也如此。西尔斯(Sears)认为这种偏差只发生在评定人时,他称之为人的正性偏差(positivity bias)。对于这种偏差发生的原因,心理学家有两种解释:一是由马特林(Matlin)提出的“极快乐原则”(Pollyanna principle),它强调人们的美好经验对评价他人的影响,认为当人们被美好的事物包围的时候,比如善良的他人、晴朗的天气等,他便觉得愉快。即使后来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自己生病、邻居对自己不友好等事情,人们依然会依照美好的经验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出有利的评价。其结论是,大部分的事物总是被评价得高于一般水平,因为与不愉快的事情相比,愉快的事情更容易被人回忆起。

对慈悲效应的第二种解释则仅仅限于我们对人的评价。西尔斯指出,人们对所评定的他人有一种相似感,因此人们对他人的评价要比对其它物体的评价更宽容。人们倾向于对自己作较好的评价,所以对他人的评价也比较高。但这种慈悲效应只发生在评价人的时候。

从“慈悲”这个词不难看出,即表示人们的恻隐之心,也就是即便你内心对某个人某件事有负向的评价,但仍然会倾向于说好话。现代社会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抽到了某点评的霸王餐,我们去吃饭,感受人家的服务,走的时候不需要支付费用,直接就可以离开。但人家商家要参与这样的活动,意义就是能够增加人气的同时,可以得到正面的评价。而我们作为体验者,也许在整个感受服务的过程中,难免也会有不好的感受,比如上菜速度慢,比如人太多等等,但由于我们内心对于免费这件事情的快乐,会冲淡我们对别人苛责的要求,让我们在点评的时候依然会给打下五星好评,依然会感谢商家,而且依然会写上以后还会再来,其实也许你以后都不会再来这家店了,这就是慈悲效应的体现。

什么叫恻隐之心

生活中更多的用于对人的评价中,即如果一个人问你对某个人的看法,你一定不会不假思索的哇啦哇啦说人家好多不好,即便跟你说话的这个人跟你关系特别好,你也会倾向于跟这个人说所讨论的人的优点,也是这个道理

p.s. 今天终于雨过天晴了,气温也随之升高了不少,我的薄荷种子也开始发芽了。

中午炸了带鱼,并且用高压锅炖了,为了买饼,一个人走了很远的路。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只是卖主食这件事都有他的专业性,以及能够分出好坏层次。楼下超市的主食摊位休假几天,绕了好几个地方,其中一个小的超市,也写着“主食”的字眼,但进去却没有烙饼卖,卖的东西很少几样,我想我以后应该都不会去那家超市买东西了,因为我对那里的印象,就是东西不全。当然,如果从那家超市走出来,刚好有人问我,这超市怎么样,我依然会礼貌的说,还可以,这就是慈悲效应起的作用。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