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宋、金、元是怎么回事?

桃子1年前 (2023-12-21)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襄阳南宋

南宋,金,元几个王朝和战不断。这一段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民族政权对峙时期。

11世纪,生活在今东北地区的女真完颜部完成了部落统一。1115年,首领阿骨打仿照汉族制度,称帝建国,国号大金。1125年,金朝灭辽。1127年,攻入宋都开封的金军俘虏北宋徽宗、钦宗二帝及后妃贵戚等数千人北撤,史称"靖康之变"。

同年,钦宗之弟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被拥立为帝,是为宋高宗。后定都临安(今杭州),延续宋朝政权,史称"南宋"。在南宋与金对峙时,北方的蒙古族迅速崛起。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大汗,尊号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

蒙古建国后,先后灭西夏、金。又三次发起西征,兵锋直抵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忽必烈继承汗位后,采纳汉人建议,依据中原王朝的体制,称帝建年号。

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元朝建立后,继续南下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三年后,元军在厓山一役中消灭南宋流亡政权,南宋灭亡。

扩展资料:

襄阳、樊城之战?

忽必烈采纳刘整的建议,首先攻打襄阳。襄阳地处汉水南岸,与北岸的樊城相对,是扼守长江的屏障。二城借浮桥来往,互为声援,唇齿相依,守御甚固。襄阳、樊城先后被元军围困六年(1267—1273年),人心无动摇,镇静如一日。

但南宋军救援不力,来援者均被击败,致使二城最终不保。1273年,元军焚毁襄阳、樊城之间的浮桥,使二城不能互相支援,又使用新炮——回回炮(一种巨大的投石机)攻打樊城,遂破城。不久,襄阳因为孤城援绝,守将吕文焕投降。元军取得襄阳和樊城,即打开了进入长江的门户。

元朝灭亡的原因

元朝的蒙古人,是不折不扣的战争狂人。他们把南宋攻占下来之后,还不消停。接着,他们的战火又烧到了现今的东南亚、波兰和匈牙利。至于和平,他们没有概念,治理国家,那也不是他们的强项。他们只是善于征服。

元朝的那些皇子皇孙们,从小就享受着安逸奢侈的生活,自然就丧失了斗志。而且,这种奢侈之风,在整个蒙古人中传播。偌大的元朝,一下子全被金钱美女腐蚀了,速度之快,令人惊讶。话说这个马背上的民族,一代之后,很多人竟然骑不上马。

更多的蒙古人,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别的,一概不管。蒙古人还不停地印刷货币,制造通货膨胀,老百姓好容易攒下的钱,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废纸。这一点,让善于积蓄的中原老百姓更加气愤了。

宋、金、元是怎么回事?

此后,一个有着讨饭、做和尚经历的人,投入到这场起义之中,迫使那些蒙古人再次骑上战马,当然,不是进攻,而是逃跑,一直逃跑到大漠深处。此人就是朱元璋,他和他的子孙,一直进行着追击蒙古人的战争。

最终,蒙古帝国从偌大的版图,一下子没落到了几顶帐篷的土地,但还是被朱元璋的大明军队给扫荡了。

百度百科-南宋

百度百科-金朝

百度百科-元朝

1、政治:由分裂到局部统一、再到全国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2、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繁荣(打破市坊分区,夜市、瓦子、纸币出现)海外贸易发展3、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加强;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并立

4、文化:三大发展划时代发展

5、对外关系:以海路为主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

宋元时期(960—1368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1] 。宋朝(960年—1276年)建于五代末宋太祖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后周帝位而改元自立。宋统一各藩镇后,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二帝发动宋代仅有的几轮北伐,宋代前中期疆域大致定型。此后宋朝一直采取重内轻外的消极防守策略,很少对北再兴干戈。

建国之初,赵匡胤为避免重蹈唐后期藩镇割据和宦官频繁干政引发的悲剧,将军权归于中央,采取崇文抑武的国策,采取调将指挥制。这一国策影响所及深远:一方面宋朝少有廷臣豪强乱政,经济、科技发达,文化极为繁荣;另一方面,也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后武备积弱,频频不敌北方外患,对西夏、契丹用兵屡遭挫败。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