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鲟鱼的别名 4 鲟鱼的营养价值 5 鲟鱼的食用建议 6 《*辞典》:鲟鱼 6.1 出处 6.2 拼音名 6.3 鲟鱼的别名 6.4 来源 6.5 原形态 6.6 生境分布 6.7 性味 6.8 归经 6.9 功能主治 6.10 鲟鱼的用法用量 6.11 备注 6.12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鲟鱼 1 拼音
xún yú
2 概述鲟鱼是世界上唯一生活在水中的活化石,是所有鱼类中营养价值最高的一种鱼类,在我国早就有“龙的化身为鲟龙鱼的顿悟”一说。肉质优于名贵的三文鱼;其生鱼片口感鲜、嫩、脆、滑、爽,优于龙虾;其软骨(鲟龙鱼通体软骨)、皮、鳍、肝、肠等至少可烹制成30余道美味菜肴。
3 鲟鱼的别名鲟龙
4 鲟鱼的营养价值鲟龙鱼全身都是宝,其肉鲜嫩味美,其许多脏器都有一定的药效或美容保健功能。
1.长期食用鲟肉,对久治不愈的腰痛、胃病和脱发等、均具有显著疗效
2.鲟的软骨有抗癌作用。据加拿大和美国的一些最新研究表明,鲟龙鱼软骨所含抗癌因子(生物有效活性成分)是鲨鱼软骨的15~20倍。
3.鲟的鳃有清热解毒的特效。
4.鲟肝主治疮疥。
5.鲟油治疗烫伤有特效。
6.鲟鼻补虚下气。
7.因鱼鳔含骨胶原达80%,对白带、恶性肿瘤、肾虚、阳痿、遗精、滑精、咯血、吐血、肠出血及神经衰弱等均有显著疗效。
8.鲟鱼子具有美容、健身的作用,能驱杀人体寄生虫。
鲟龙鱼还有美容的功效,长期食用可消斑去皱、平衡油脂,使面色红润、肌肤富有弹性,消除“痘痘”,亦是研制美容化妆品最好的生物原料。
5 鲟鱼的食用建议鲟鱼可鲜食或熏制,骨骼为软骨均可食用,鱼筋、肠、鳍都可加工成上等名菜,特别是鱼鳍可制成鱼翅食用,鱼卵可制成享有盛誉的黑鱼籽酱,俗称黑黄金,畅销欧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6 《*辞典》:鲟鱼 6.1 出处《本草拾遗》
6.2 拼音名Xún Yú
6.3 鲟鱼的别名鲔(《诗经》),鮥(《毛诗传》),鮛鲔(《尔雅》),尉鱼、仲明鱼(陆玑《诗疏》),鱏(《尔雅》郭璞注),乞里麻鱼(《饮膳正要》),碧鱼(《纲目》)。
6.4 来源为鲟科动物中华鲟的肉。
6.5 原形态体长达2米以上,背部狭而腹面平直。吻近犁形,略向上翘,头部被有光滑的骨板。口腹位,成一横裂,吻须2对,等长,平行横列。眼小。鳃孔大,鳃耙薄而尖,约22枚。颌两侧各有1块骨板;体部具骨板5行,背正中一行较大,背、腹侧各2行,另在臀鳍前后各有1~2块:尾鳍上叶有棘状骨板一行,其他部分光滑无鳞。背鳍54~66;胸鳍发达,着生于腹面;臀鳍32~41;尾鳍歪形,上叶发达。体背和头部青灰色,腹部白色,鳍均为青灰色。
以上动物的鳔(鱼鳔)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6.6 生境分布生活于大江和近海中。分布长扛、钱塘江流域和其他沿海各地。
6.7 性味甘,平。
①《本草拾遗》:"甘,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温。"
6.8 归经《本草提要》:"入手太阴,厥阴经。"
6.9 功能主治益气补虚,活血通淋。
①《食疗本草》:"主血淋,可煮汁饮之。"
②《本草拾遗》:"益气补虚,令人肥健。"
③《饮膳正要》:"利五藏,肥美人。"
④《随息居饮食谱》:"补胃,活血通淋。"
6.10 鲟鱼的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6.11 备注此外,尚有白鲟科的白鲟体长达2米余。 *** 光滑,仅有小鳞。背灰绿色,腹白色。头颅长,吻延长,突出如剑状,口腹位,眼小。分布东海、黄海,进入钱塘扛、长江、黄河等。此即《纲目》所说的鲟鱼。
6.12 摘录《*辞典》
古籍中的鲟鱼 《本草纲目》:[序例第二卷序例]饮食禁忌蒜、葵、绿豆。)黄鱼忌(荞麦。)鲈鱼忌(乳酪。)鲟鱼忌(干笋。)肝、鹿肉、野猪。)鳅鳝忌(犬肉、桑柴...
《本草蒙筌》:[卷之十一虫鱼部]鲤鱼.bmp鲈鱼鲟鱼味甘,气平。无毒。一云...
《本草纲目》:[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四]鲵鱼鱼之体,以足行如虾,故名云一名王鲔,误矣,王鲔乃鲟鱼也。集解藏器曰∶鲵生山溪中。似有四足,长尾,...
《本草纲目别名录》:[本草纲目释名]草部(下)鱼(鱼鱼鱼)鱼(黄鱼玉版鱼蜡鱼)鱼(人鱼孩儿鱼)鲟鱼(鱼王鲔鲔鱼碧鱼)黄颡鱼(黄鳍鱼黄颊鱼黄)鲵鱼(...
《卫生易简方》:[卷之四]诸淋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