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的解剖四分法
解剖学常采用四 分法,即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体下缘的平面,将纵隔分为上纵隔 ,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以 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划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临床上多采用三分法,即以气管和支气管的前壁以及心包后壁为界分为 前纵隔和 后纵隔又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
纵隔间隙为纵隔器官间的窄隙,其内填充以疏松结缔组织,适应器官活动和胸腔容积的变化。间隙内的结缔组织与颈部器官周围和?腹膜后隙的结缔组织相延续,因此颈部血肿 或炎症积液可向下蔓延至纵隔,胸部创伤空气可向上扩散至颈部,炎症积液也可向下蔓延至腹膜后隙。
扩展资料:
1、纵隔九分法概念侧位时,纵隔被分为9个区。胸骨之后,心脏、升主动脉和气管之前的较透亮的倒置狭长三角形区域为前纵隔,其中主要有胸腺和前纵隔淋巴结。
食管为中、后纵隔的分界线,食管及食管以后的后纵隔,主要包含食管、降主动脉、胸导管中下段、奇静脉、半奇静脉、交感神经干及后纵隔淋巴结。前、后纵隔之间即为中纵隔,
主要为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占据。自胸骨角至第4胸椎体下缘之横线为上、中纵隔分界线,通过第8胸椎下缘的水平线为中、下纵隔之分界线。
2.纵隔大体和X线解剖
纵隔位于两侧胸腔之间,其范围上起胸廓入口,下至膈,为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胸骨及胸椎等重叠在一起的高密度影。纵隔右缘自膈面向上,依次为右房、上腔静脉和右头臂干。升主动脉部分地组成右侧纵隔阴影。
纵隔左缘自膈面向上依次由左心室、左心耳、肺动脉主干和主动脉结等组成。胸腺位于前纵隔上部,胸骨之后,气管、心脏及大血管之前。奇静脉于气管与右主支气管交界处投影,呈小椭圆形致密影。正常成人宽径为3~7mm。
各类纵隔胸膜线的影像解剖如下:①胸椎旁线:为左侧纵隔胸膜反折到降主动脉内侧所形成,位于降主动脉左缘与胸椎左缘之间,平行于脊柱椎体外缘。②前纵隔线:为左、右两侧肺壁、脏层胸膜在胸骨后接近所形成。
③后纵隔线:为两肺脏、壁层胸膜在食管后方相互靠近所形成,可分为主动脉弓上段与下纵隔段。弓上段起于锁骨下方,止于主动脉结上缘,呈凸面向左的弧状细线。下纵隔段重叠于心影内,呈凸面向右的细线,终于膈顶。④食管胸膜线为右肺胸膜与充气的食管右壁形成。
3.纵隔横断解剖
胸骨切迹层面:前方见两侧锁骨的胸骨端,气管居中线,位于胸椎前方。气管前方可见甲状腺下极,气管的左后方为食管。气管两旁可见3对血管断面,气管两旁偏前可见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的前外侧为头臂静脉,颈总动脉后外侧为锁骨下动脉。
胸锁关节层面:前方是胸骨柄。气管仍居中,气管左后缘邻接食管。气管前方的血管断面为头臂动脉,气管左侧为左颈总动脉,其后外方为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动脉及左颈总动脉的前外方分别为右侧及左侧头臂静脉。
百度百科-纵膈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