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的读音
“信札”的读音为xìn zhá,其中“信”读作xìn,第四声,“札”读作zhá,第二声。在汉语中,“信札”一般指写给别人的信件或者书信,是一种传统的通讯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信札已经被电子邮件、短信等电子化通讯工具所取代,但在某些场合,如礼仪、私人关系等方面,仍有人使用信札。
除了“信札”,汉语中还有一些类似的词语,如“书札”、“书信”等,它们都是指书写的信件或者私人信函。
董其昌《行书信札卷》
在古代,书札通常是以手写形式传递的,而在宋代以后,开始有了印刷的书信和信札,这种印刷品被称为“木刻书札”。在现代,书信和信札已经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也是人们了解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的重要途径。
徐悲鸿 信札
其实都是代表书信
函: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或者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时所使用的公文。
札: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下行文种名称之一。
原指薄小的木片,古人常用它作为书信的载体。札用作公务文书,最早见于《南史》,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即用黄纸札代替檄版,作为国家授予官位的凭证。唐、宋皇帝有时用书信形式发布命令、指示,称为御札。宋代大臣上殿奏事时使用的奏疏称为札子,宰相向属下行文也用札子。 御札、札子都是程式比较简便的文种。札、札二字音同义近,大臣用札字是为了避免与皇帝用的札字相同。元、明、清各代沿袭宋代的札字,改称札付,是中央六部和其他高级官府使用的下行文种,但与札不同。明、清两代常把私人书信称为书札,清代官员之间商洽公务除使用公文之外也时常使用书信,平级之间、上级对属下写信大都称为书札。清初上级同属下商谈公务的书札,性质仍是私信,谈妥之后,上级仍须用下行的牌正式行文。用书札同属下商谈公务,较之公文更容易推动工作,所以书札的使用日益普遍。
简:书信的总称。
信札:书信,信件
书简:(1).简册载记
(2).书信
3、是由著名职业经理人苏奇阳先生在多年的学习工作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种阅读体裁。
尺素:(1)小幅的绢帛。古人多用以写信或文章。
(2)指书信。
雁书:古代指书信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