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越来越不能相互忍让和理解了?
因为社会风气原因。
忍让和理解,其实都是个人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体现着一个人的内涵和修养水平。在这么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很难再有人可以做到众人皆醉而独醒了。有没有发现,现在社会上到处都有一种:做什么事一定有一种快速成功的捷径。
人心变得浮躁,比如关于文凭吧,辛辛苦苦读十几二十年书才不过有了一个大学本科的文凭,而有的人,则可以一边赚钱,一边就有了工商管理学硕士的文凭。这要找谁说理去呢?
老老实实上班,安安稳稳赚钱,注定了一辈子也只是穷人,充其量混个半小康,而只要转变一下思想,加上一点点外界的辅助手段,可能要不了几天就能平地一声雷陡然而富!不信?看看那些网红们,坐着露个脸儿钱就真的像风刮的一样就来了。
好像有点跑题了,那么我们言归正传,忍让和理解,是一种个人修养,而这种修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知识的积累之外经验阅历同样也很重要,是一个修心的过程,注重的是内心的丰富。但浮躁的社会让人们忽略了这一点,只看重外在的物质,所以忍让和理解被误解成了窝囊不思进取,不知道维护自己。
归根到底,良好的社会风气不是一两个人能影响的,必然有着一个主导的推手。当社会的主流宣传不再是以追求物质为主那一天,相信忍让和理解以及更多能体现个人内涵的行为就会慢慢多起来了。
忍耐与忍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己方对立面的属性。当对方与己方有“竞争关系”的时候,己方对于对方的“打压行为”不作明显反应,为“忍耐”;对方与己方是“斗争关系”时,己方对于对方的“打压行为”做出退让反应,为“忍让”。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