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多少岁算喜丧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21)阅读数 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喜丧高寿

喜丧指高寿的人去世的丧事。

家里有老人去世了,这位死者是一个德高望重、福寿双全、家族兴旺又高寿的人,这样为死者举行的葬礼就可以称为喜丧。家里的子孙们就不会很悲伤,还要大摆宴席,款待亲朋好友。

从这段话中,就大致得出一个喜丧的概念,死者要具备高寿,无疾,子孙兴旺等条件。就是说除了年龄因素外,只要一个老人在去世前没有疾病的折磨,也不是遭遇什么意外事故,就是安然离世,家里和睦,家族兴旺。这对他自己来说是一件好事,对家人来说更是一件幸事。

多少岁算喜丧

喜丧的特点:

办理喜丧的榜文讣告、执事榜和对联,并不是平常的白纸黑字,而是用红纸书写,就和大家办喜事一样。喜丧上的棺材颜色也不是黑色的,而是大红的朱漆刷就,给人一种十分喜庆的感觉。孝子贤孙的孝衣颜色也很特别,除了传统的白色外,还有**和红色的孝服掺杂其中。

即全福、全寿、全终,缺一不可。

福寿

全福,生前自家一房内“螽(zhōng)斯衍庆”(出自《诗经·周南·螽斯》,旧时用于祝颂子孙众多),门丁兴旺,起码要有四世同堂,且在本房内辈分最长者;

全寿,年纪越大越好,最好越过百岁大关就更好了。不过像这种毕竟极少,一般在八十岁以上年龄即可,一些地方的习俗规定比较苛刻,必须要年满九十方可;

全终,即为善终,自然老死为善终。无病痛折磨,非天灾人祸,方得自然。

以上应该是大部分地区在办喜丧习俗中所遵守的条件了。

在清人编著的《清稗类钞》中就有关于喜丧的记载:“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

从中可看出,即使是在几百年前,亦是要“福寿兼备”方为“可喜”。

曾有网友讲述过一件亲身经历:在其老家华北平原某地,有一位九十二岁老人以“福寿全归”的方式故去,这在当地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方圆十里八乡的百姓很多都专门赶了过来看热闹。而逝者的亲人虽说哀伤,却并未悲痛。因为老人是寿终正寝,家中也早已经门丁兴旺,且以九十二岁的高寿无疾而终,这就是喜丧。

喜丧

虽说,如果不是死亡本身是每个人都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我想没有人会愿意死,但若能选择,我想大多数人都愿意以这种方式故去。

在许多地方,在喜丧当天,家属还会特意请来戏班子,搭上戏台子唱大戏,且唱的也并非全都是哀乐之类的,若是来一个不熟悉内情的人听到的话,会以为这是在办喜事,而非丧事。

这就是所谓的“白事红办”。

白事红办

在陕北一些地区就是如此,老人们在活着时,会认为自己长寿是因为“罪还没受够”,在寿终正寝之后,被称为“上山”,意为“去仙山”,这时就会将丧事“红办”。而如果老人本身受过病痛折磨的话,虽说也会进行调养治疗,但不愿再去动手术开刀子了,只愿在病痛之中心态淡然的死去,这就叫“死好了”。

老人们对生死的态度看起来都比较豁达,上面这些说法猛一听将起来,就跟听《西游记》中“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一样。

而在四川地区,在一些高寿老人去世后,主人家还会特意准备一个“寿碗”,赠送给前来吊唁的客人,意为将长寿分享给宾客。

寿碗

其实不止是在四川,在其他许多地方也有此类习俗,客人们还会特意向主人家要一个“寿碗”回去给自己的孩子用,以此来让孩子们“沾沾老人的福气”。

很多朋友应该也都看过冯小刚导演的那一部《大腕》,在影片里面,应那位外国导演的要求,葛优为其安排了一出“喜丧”的“闹剧”。

《大腕》

为何称之为“闹剧”?归根结底,这就是披了一层“喜丧”习俗的外衣而已,而实际上与真正的“喜丧”却相去甚远。

但冯小刚导演却是巧妙的利用了这一层外衣,对社会上的一些流行文化做了十足的讽刺。

其实不管如何,再“喜”的丧事,也会让亲人们哀伤,因为这代表着亲人的逝去。

可以这样说,“喜丧”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其实算是对亲人们的一种安慰。告诉他们,以这种“福寿全归”的方式死去其实是一种福气,用不着替他们难过。

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以各种痛苦的方式离去的人,比起他们来说,“喜丧”确是一种“幸事”。

而这些才应该是“喜丧”之中,“喜”之一字的意义吧!

最后,有一部名字就叫《喜丧》的**,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强烈推荐。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