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中国古建筑大木结构的基本构成方式及构件是什么?各起什么作用?
中国古建筑大木结构的基本构成方式简单说就是: 柱子抬梁,梁上架檩,檩上搭椽子(椽子不属于大木)。这是古建筑梁架式结构最基本构架,作用当然是为了承接上部屋面巨大的重量。至于其中小的附属构件,是为了是构架更好地、稳固地承载上部荷载而增加的。如角云(花梁头)就是为了使柱子能够更好地承接上部檩条(圆木)而增加的。穿插枋使檐柱与金柱之间拉结更牢固。。。。。。。。至于构件都叫什么名字,不同格式的建筑所用构件及搭接样式也不同,如一硬山建筑,从下至上构件依次为柱子、檐枋、檐垫板、檐檩檐椽。从外至内依次为檐柱,金柱、后檐柱。
中国古代建筑向以木结构为主来建造房屋,建房屋,用立柱,是因为木构架承重力强,建有外墙为围挡,所以说中国古代建筑有“墙倒,房屋不塌”的说法,这主要是说一座房屋是用木构梁柱承重的,不像外国的做法,是用砖墙承重的。“立柱顶千斤”说明中国古代建筑的“柱”十分重要,立柱的作用是承梁,同时也支承梁枋,不使梁柱倒塌下来。立柱也是分间的标志,立柱因位置不同而其名称各异,叫法不同。最前排的为廊柱,外檐的叫檐柱或前檐柱,后面的叫后檐柱,中间的叫金柱,围成一圈的叫前槽金柱,后部的叫槽金柱,梁架上的叫瓜柱、短柱或矮柱。木料不足时,用零碎材料拼合组成的叫拼帮柱,带棱的叫瓜楞柱,圆的叫圆柱,方的叫方柱,还有八角柱、小抹角柱、双柱等,梭柱即是上下细中间粗,直柱中间分段,有莲花朵叫作莲节柱,上细下粗叫大收分柱,柱头很圆的叫作卷刹柱,式样不同,其名称也不同。
每一根立柱都用于每间的四角,一间房屋4根立柱,如果三间房屋就有8根立柱,如果3间房屋进深也做3间,这就有16根立柱,柱是按间的尺度设立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