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什么是比喻?

小肉包1年前 (2023-12-21)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对比又名

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等,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

,衬托(分正衬、反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沓(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叫复沓;无更换词语叫做叠句或重复(注意2者的区分))。

好处:对比的表现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受。

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

在文学理论上,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它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比较:

一、对比和衬托

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什么是比喻?

3、衬托的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俗话所说的“红花还须绿叶扶”。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二、对比与类比

1、对比双方对立、相反或有差异,对比是为了强烈突出其中一方。

2、类比双方较为接近,大致无差异。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