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椁和棺材的区别是什么?
棺椁是棺材和套棺(古代套于棺外的大棺),泛指棺材。然而棺材,是盛载遗体的空匣子,一般在葬礼中使用。
棺椁可以显示死者的身份地位。棺材却不可以显示死者地位。有棺椁制(古代表示死者身份和等级的棺葬制),没有棺材制。
历史沿革
木棺出现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至龙山文化已出现木椁,用于氏族中之头领。殷墟商王陵墓室中,多用大木条叠压成方形或亚字形的椁室,其正中安放商王棺木。
至周代,棺椁制度化,规定:天子棺椁四重,亲身的棺称椑,其外蒙以兕及水牛皮;第二重称地也,以椴木制成;第三重称属,第四重称大棺。
帝后之外椁两重,多用梓木,因而其棺椁又称“梓宫”。上公、侯伯子男、大夫,以等差分别为三重(有兕牛皮)、二重、一重。士不重,但用大棺。又,天子大棺厚八寸,大夫士大棺厚六寸,庶人之棺只准厚四寸,无椁。后世帝王、贵族、士大夫,基本沿用此制,然时也有逾制者。
棺椁是套在棺材外面的一个大棺,通俗点就是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一个棺材外面再套一个?大棺材?,但是这个在中国有一个学名叫做?棺椁?。
棺椁和棺材最大的区别就是棺材主要作用就是为了装人的遗体,身份好的用的材料好点,身份差的用的材料差点,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棺椁就是体现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时候了,是穷人是富人还是皇族,通过棺椁一眼就能看出来,穷人根本用不起棺椁,而富人用的棺椁会比较好,皇族的棺椁相比富人还有朝廷大臣的会更加豪华,总而言是就是你地位越高,棺椁就会越好。
早在我国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棺椁,并且当时就已经有了等级尊卑,棺椁只能部落地位比较高的人才能用,到了夏商周时期,特别是周,更加看重这种礼仪上的尊卑,到了春秋战国,秩序混乱,这种尊卑关系有所好转,但是到了汉朝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儒家刚好又提倡人死了要厚葬,所以棺椁的尊卑又体现出来了,当时皇帝的棺椁和大臣的棺椁就开始有了很大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一直延续到了清朝。
在这里稍微提一下一个比较惨的皇帝吧,崇祯帝,很惨的一个皇帝,也是唯一一个葬在自己贵妃陵墓中的皇帝,当时李自成入关后,崇祯吊死,在大臣们求了好久之后,李自成才决定按照皇帝的礼节对崇祯进行下葬,但是却不给钱,只有民间的几个明朝老臣,凑了几十两银子给崇祯打了一个棺材和棺椁,因为崇祯在位十七年一直没有规划过自己的陵墓遗址,所以最后就把他葬在的妃子墓了,这也是这么多朝代以来少有的一个棺椁比大臣还差的皇帝。
综上,棺材都是装人遗体的东西,只有材料的好坏,而棺椁则是套在棺材外面体现一个人地位的东西,两者差别还是很大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