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的意思
逃避的解释
[escape;evade;shirk;avoid]
逃走避开;躲开不 愿意 或 不敢 接触的事物 逃避追踪者 详细解释 躲开不愿或不敢接触的人和事。 《后汉书·赵岐传》 :“ 延熹 元年 , 玹 ( 唐玹 )为 京兆 尹, 岐 惧祸及,乃与从子 戬 逃避之。” 唐 韩愈 《与陈给事书》 :“今则 释然 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 无所 逃避。” 叶君健 《火花》 十五:“他们也可以打破常规,找出别的办法来逃避这个 命运 。”
词语分解
逃的解释 逃 á 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逃跑。逃敌。逃匿。逃遁。逃逸。 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逃避。逃难(刵 )。逃汇。逃税。逃世(避世)。 遁追 部首 :辶; 避的解释 避 ì 躲,设法躲开:避雨。避暑。避世。避讳。回避。避重就轻。避世绝俗。 防止:避免。避孕。 避嫌 。避雷针。 躲就 部首:辶。
教育心理学考试中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怎样区分?
避是中国汉字,注音是bì,总笔画是16笔,意思是(1)躲开;回避:~雨|~风头|~而不谈。(2)防止:~孕|~雷针。
形声字。从辵,辟声。声符辟甲骨文从辛、从卩(人形),辛为剞劂之刑具,像对跪跽者施刑。金文加(像玉璧之形),疑为声符。避本义为回避、躲避。
《说文》:“避,回也。”段玉裁注:“此回依本义训转,俗作回,是也。”《玉篇·辵部》:“避,回避也。”《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引申有离开、辞让、避免、违背等意义。
逃避条件作用,是指条件反射实验方法。与“趋近条件作用”相对。以离开或撤除有害刺激作为强化方式形成的条件反射。如动物学会从迷箱中逃脱。动物在迷箱中由于饥饿和紧张,竭力要从中逃脱,经多次尝试,一旦触动开关,就得以逃脱,逃避禁锢就成了逃避条件作用的主要强化物。
回避条件作用(avoidance learning)亦称“回避学习”,指个体通过学习一 种“正确的”反应而事先避开即将到来的打击之过程。回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预示出现,个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逃避条件作用,根据研究对象所作的特殊反应的效果不同,可分为事后逃避学习和事先逃避学习。逃避条件作用形成后,很难消退。
但若一只实验动物事先已在无法逃避的箱中多次遭电击,再把它放到上述实验箱中,则不可能形成逃避条件作用。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