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黄芪和黄芩有什么区别?黄芪和黄芩的区别

是丫丫呀1年前 (2023-12-21)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黄芪黄芩

黄芩和黄芪是中医里面比较重要的两种中药,没有怎么用过黄芪和黄芪的人可能就会弄混这两种中药,那么,黄芩和黄芪有什么区别呢?

1、药性什么区别

黄芪属于补气养元的药材,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具有益卫固表止汗,利尿脱疮生肌的功效。

黄芩属于清热败火的药材,性味苦寒,入心,肺,胆,脾大肠经,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止血安胎功效。

2、成分什么区别

黄芪主要含有苷类,多糖,黄酮,氨基酸,微量元素,香豆素,微量叶酸,甜菜碱,单间,二甲基二氢异黄酮等。

黄芩主要含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素,汉黄芩甙,β-谷甾醇,黄芩新素,苯甲酸等成分,茎叶中含黄芩素甙。

3、功效什么区别

(1)黄芪的功效作用

1.补脾益气,生血摄血,善治脾气不足,脾虚引起的中气不足问题,对脾气虚弱引起的精神疲倦,全身乏力,食少便溏等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补气的同时还能生血摄血,适宜于血虚症或有慢性出血的患者。

2.黄芪入脾,胃,肺经,补益肺气的功效显著,可治疗自汗,反复感冒,气短乏力,懒言,咳喘,胸闷等症。

3.黄芪还有促进肌肤排毒,创面愈合的作用,加上有很强的补气效果,能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对因风湿,中风后遗症引起的肢体麻木,半身不遂有益处。

(2)黄芩的功效作用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偏于上焦及大肠,善清肺与大肠之火,有还有较强的止血作用;又善治温病热入气营血分证,肺热咳喘,湿温,暑湿,湿热中阻,湿热淋痛及痔瘘便血;还能安胎,治胎热,胎动不安。

4、应用人群区别

(1)黄芪

黄芪适宜于脾气虚弱,表虚自汗,面色萎黄或苍白,倦怠乏力,纳少便溏人群;中气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内脏下垂患者,神经麻痹,半身不遂,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食用。

(2)黄芩

黄芩适宜于湿热症人群,外感热病导致高热烦渴,尿赤便秘,苔黄脉数患者,痈肿疮毒患者,血热出血患者以及胎动不安的孕妇食用。

5、黄芪禁忌人群

黄芪是一种天然的中药材,常见的使用方法就是泡水、熬粥以及煮汤。虽然黄芪和人参的功效是一样的,但是价格相差非常巨大,所以平常人家都喜欢选择黄芪作为日常保健的药材质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黄芪并不适合天天服用,并且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可以喝的。具体如下:

1.如果是属于肾阴虚、湿热以及热毒炽盛的患者,那么千万不要服用黄芪泡水,因为这不仅不能够令身体恢复健康,反而会加重病情。这一类型的患者想要令身体恢复健康,那么就应该将黄连、大黄、败酱草以及栀子一起泡水服用,千万不能够选择黄芪。

2.如果是患有肺结核的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咳血、口干舌燥以及身体发热,那么我们也是不建议单独使用黄芪泡水喝的,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搭配合适的中药。

3.正在月经期间的女性也是不能够服用黄芪水,否则会对月经还有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感冒发热的患者也别服用黄芪,这不利于身体退烧;

5.怀孕期间的女性服用黄芪也需要特别的注意,因为很有可能导致滑胎,对胎儿和孕妇造成伤害,特别是孕晚期的准妈妈更是需要特别注意。孕妇如果不小心使用了黄芪,那么有可能导致体内的羊水减少,这样在分娩的时候产程就有可能增加,这增加了胎儿的危险。另外还有研究结果显示,服用黄芪之后会增加染色体畸形以及细胞微核率的增加,对于将来孩子的身体以及智力发育造成损伤,所以正在备孕以及怀孕的女性服用黄芪都需要谨慎。

黄连和黄芩的区别

问题一:黄芪和黄芩有什么区别 当然有区别了,是两个不同的品种。

黄芪: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

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

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用法与用量9~3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黄芩: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

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法与用量3~1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问题二:黄芪和黄芩形状有什么区别 两种都是草药,其实他们的功效是不用的。黄芩是清热药别名是腐肠、元芩以及土金药茶,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以及止血安胎的功效,黄芩长得扭曲,一般长约8至25厘米直径一般是1到3厘米。而黄芪属于补药类的,长得像圆柱,长约30到90厘米,直径一般是1到3.5厘米,它不容易折断,黄芪的功效是补气固表、排脓等主治便血崩漏、气血水肿等

问题三:黄芪和黄芩的区别? 1.作用不同:黄芪是补气的,黄芩是清热燥湿药。

2.性状不同:(包括形状,颜色,断面都不同,弗己查)

3.来源不同:黄芪是豆科植物黄芪的根。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

问题四:生黄芪和熟黄芪的作用 有什么不同 百利 黄芪颗粒¥27.60 黄芪是补气的圣药,如何能发挥补血的神效?我们知道气无形而血有形。有形不能速生,必得无形之气以生之。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学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那么,生黄芪和熟黄芪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黄芪是名贵中药材,根据药典记载有补气固表、利尿之功效,民间还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因此黄芪年消耗量十分庞大。而药用部分是根,一旦根部被刨取,整个植株不再存活。黄芪的野生资源在大量采挖的情况下日渐稀少。为此确定该植物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黄芪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凡是中医认为“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搐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而脱肛、子宫下垂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这些症状的人,冬天吃些黄芪有益处。 在我们经常应用的,一般是生黄芪,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作用,而一般说的熟黄芪就是蜜制黄芪,黄芪经过蜜制后其补中益气的作用加强了,两者在作用方面并没有多大区别。不过我们还是建议您选用生黄芪会比较好! 黄芪从一种药材到成为餐桌常物,说明它食用的普遍性。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问题五:黄芪与黄芩有什么不同的功效与作用 虽然都姓黄,但是是药性完全不同的两味药。简单的说:

黄芪补气,属于补药。

黄芩偏寒,属于泄火的消炎药,一般上焦的炎症会用到。

问题六:黄耆和黄芪的区别 北芪:别名黄芪,为双子叶豆科植物黄耆或内蒙黄耆等的干燥根 。黄芪含蔗糖、葡萄糖醛酸、粘液质、数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甜菜碱 、叶酸。

性味:气温,味甘,平。

功能主治:补气升阳,补气摄血,补气行滞,补中益气,去瘀散结,益气固表,补气益阴,利水消肿,温里散寒,托脓生肌,强体质,延年益寿。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内伤劳倦,脾虚泄泻,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

黄 芪

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吃些黄芪有益处。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中医有一个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风散”,有三味药,主药就是黄芪,是可以用来治疗经常性感冒的。

因为身体虚弱,或者年纪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有些水肿。如果属于“气虚”,也可以常服黄芪。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肿,中医治疗时,黄芪有时也是常用的中药。

所谓“托毒生肌”,意为手术后伤口容易恢复,或使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

服用黄芪,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个人体质不同适量服用,黄芪的吃法很多,现介绍几种:

1、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3、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问题七:黄芪黄精黄芩什么区别 黄芪属于补气药,有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黄精属于补阴药,有补中益气,润心肺,强筋骨的功效,主治虚损寒热,肺痨咳血,病后体虚食少,筋骨软弱,风湿疼痛,风癞癣疾。

黄芩属清热燥湿药,有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的功效,主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问题八:生黄芪和熟黄芪的作用 有什么不同 百利 黄芪颗粒¥27.60 黄芪是补气的圣药,如何能发挥补血的神效?我们知道气无形而血有形。有形不能速生,必得无形之气以生之。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学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那么,生黄芪和熟黄芪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黄芪是名贵中药材,根据药典记载有补气固表、利尿之功效,民间还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因此黄芪年消耗量十分庞大。而药用部分是根,一旦根部被刨取,整个植株不再存活。黄芪的野生资源在大量采挖的情况下日渐稀少。为此确定该植物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黄芪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凡是中医认为“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而脱肛、子宫下垂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这些症状的人,冬天吃些黄芪有益处。 在我们经常应用的,一般是生黄芪,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作用,而一般说的熟黄芪就是蜜制黄芪,黄芪经过蜜制后其补中益气的作用加强了,两者在作用方面并没有多大区别。不过我们还是建议您选用生黄芪会比较好! 黄芪从一种药材到成为餐桌常物,说明它食用的普遍性。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问题九:黄岑和黄芪有区别吗? 黄芪是补气的,黄芩是清热的。。。

黄芪和黄芩有什么区别?黄芪和黄芩的区别

根茎不同:黄连的根茎发黄,有分枝和很多须根;黄芩的根茎比较肥厚,属于肉质的,高达30-120厘米左右。叶片不同:黄连的叶片属于革质,顶端较尖,呈卵状的三角形;黄芩叶片为坚纸质,顶端较钝,呈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花朵不同:黄连花朵长度约为5-6.5毫米,黄芩花朵长度约为2.3-3厘米左右。

一、根茎不同

黄连的根茎是**,会有分枝,具有很多的须根。

黄芩的根茎十分肥厚,属于肉质的,底部伏地、上升,高度可以达到30-120厘米。底部的径为2.5-3毫米左右。

二、叶片不同

黄连的叶片有些革质,长度约为3-8厘米,宽度约为2-3厘米。顶端十分尖,呈卵状三角形。

黄芩的叶片为叶坚纸质,长度约为1.5~4.5厘米,宽度约为0.5~1.2厘米。它的顶端是比较钝的,底部为圆形,呈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叶片上面为暗绿色,下面的叶色相对来说比较淡。

三、花朵不同

黄连的花朵为线形活线状披针形,长度约为5-6.5毫米。它的顶端为渐尖锐,中间具有蜜槽。

黄芩的花为紫色、紫红色或是蓝色,长度约为2.3-3厘米左右。其花柱十分细长,先端比较尖锐,微裂。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