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太阳和地球有什么区别?

梵高1年前 (2023-12-21)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地球月球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

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千克(地球的330000倍)。从化学组成来看,现在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采用核聚变的方式向太空释放光和热。

太阳目前正在穿越银河系内部边缘猎户臂的本地泡区中的本星际云。在距离地球17光年的距离内有50颗最邻近的恒星系(与太阳距离最近的恒星是称作比邻星的红矮星,大约4.2光年)。

月球(天文符号:?),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固态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平均距离为38.44万千米)。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年龄大约已有46亿年。月球上的大气极其稀薄,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表面昼夜的温差极大。

月球与地球一样有月壳、月幔、月核等分层结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3/11。月球本身并不会发光,是通过反射太阳光来发光,因月亮和地球的位置周期变化,月相也发生周期变化,有月望、下弦月、月朔和上弦月,每月循环一次(平均周期为29.53天)。

由于地球的潮汐锁定,月球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永远都是一面朝向我们。月球的背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准确地来说,应该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其意思是:太阳出来就去耕作田地,太阳落山就回家去休息。

出处

出自先秦诗人佚名《击壤歌》。《击壤歌》是一首远古先民咏赞美好生活的歌谣。

原文

《击壤歌》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译文

太阳出来就去耕作田地,太阳落山就回家去休息。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种出庄稼就不会饿肚皮。这样的日子有何不自在,谁还去羡慕帝王的权力。

创作背景

这首歌谣大约流传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传说在尧帝的时代,"天下太和,百姓无事",老百姓过着安定舒适的日子。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边悠闲地做着"击壤"的游戏,一边唱出了这首歌。

作品赏析

太阳和地球有什么区别?

这首歌谣的前四句概括描述了当时农村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前两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作者用极其简朴的语言描述了远古农民的生存状况——劳动生活。每天看着太阳作息,或劳作或休息。生活简单,无忧无虑。后两句"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描述的是远古农民的生存状况的另一方面——吃和喝。自己凿井,自己种地,生活虽然劳累辛苦,但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在前面叙事的基础上,最后一句抒发情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样安闲自乐,谁还去向往那帝王的权力?帝王的权力对我有什么用呢?这句诗反映了远古农民旷达的处世态度,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自豪和满足,反映了农民对自我力量的充分肯定,也反映了对帝王力量的大胆蔑视。

这首歌谣描述了远古时代人们的生存状况,表现了原始社会中人们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感情。从中可以看到老子"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影子。语言简朴,叙事简练并结合抒情议论,开头四句连续使用排比句式,语势充沛。整首歌谣风格极为质朴,没有任何渲染和雕饰,艺术形象鲜明生动。歌者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怡然自得的神情,都表现得十分自然真切。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