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万笏朝天的泰山万笏朝天碑刻

小肉包1年前 (2023-12-21)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节理泰山

从经石峪向上,过水帘洞不远, 就到“万笏朝天”的石刻处, 在路西旁见到一块块峻峭的巨石朝天而立, 看上去颇像古代朝庭里大臣朝见皇帝时手持的狭长笏板,故喻之为“万笏朝天”。

万笏朝天的泰山万笏朝天碑刻

此处出露的岩石, 是泰山杂岩中的中薄层细粒条纹状混合岩化角闪斜长片麻岩,主要的矿物成分为斜长石、石英和角闪石,同时, 岩石中还发育有较多的长石、石英质的灰白色条纹。

岩石在构造力的作用下, 当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就会发生破裂, 其中最常见的是一种未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称之为节理或裂隙。 按节理的力学性质分为张节理或和剪节理两种。张节理是开口的, 节理面比较粗糙,延伸不远。剪节理一般是闭合的, 节理面比较平滑,延伸较远。 按节理面的产状,可分为斜交的、 垂直的和水平的节理。 垂直节理常常把岩石切割成不同几何形态的直立的柱状块体,所以又称这种节理为柱状节理。

这里出露的角闪斜长片麻岩, 垂直的柱状节理十分发育, 按其产状主要有北东60°、北北东15°、 北西315°等三组不同方向的节理,它们的节理面都近于直立而且比较平滑,属于一种剪节理,分布比较密集,彼此交切, 把岩石切割成直立的板状或柱状,在物理风化作用下, 岩石沿节理裂开,并受重力作物的影响, 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倒伏和倾斜, 远看很像一个个笏板。 古人把这些垂直节理切割岩石的构造现象, 称之为“万笏朝天”,虽有些夸大, 但形象生动,譬喻真切,耐人寻味。 学者王克煜认为,泰山石刻万笏朝天 是一块弥足珍贵的石刻,它记述的是帝玉封禅泰山重大历史题材,对于泰山封禅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泰山石刻,可以说与整个泰山之壮丽俊俏的景色有着不可分割的重要作用,它们以精湛的书法艺术,以冷峻与热烈,丰富与直观,含蓄与深奥的深刻含义,抒发着对于泰山的赞颂情怀。在泰山石刻中,除了那些吟咏泰山景观之秀丽的石刻之外,还有一些是记载历代君帝朝拜泰山、封禅泰山的历史事件有关。如乾隆皇帝的手迹《维天东柱》和《万笏朝天》。其中,《万笏朝天》就是形容当年帝王封神泰山的一尊难得的佳作。该石刻位于“万仙楼”以上的山壑间,为正书,书体严谨明朗,稳重大度,该石刻镌刻年代不详,根据历代君帝封禅泰山和封禅仪式的完整性分析,大约在唐代以后,或者再晚一些。因为那时封禅泰山的仪式和内容都比较丰富和完善了。石刻中的第一个字,“万”,在这里是个数量词,代表众多;“笏”,指古代官员朝觐时,手中所执的手板,它的用途为记事所专用.朝”和“天”,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拜见祭祀之意,二是形容众多官员手中所执的笏板朝向天空。《万笏朝天》,其全部含义为,在封禅泰山的隆重仪式上,在鼓乐齐鸣中,众多的官员虔诚地手执笏板,跟随皇帝,浩浩荡荡,一步一步地向泰山上攀登,去封禅泰山,朝见泰山神,希望求得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石刻《万笏朝天》中所描述的场景,浩大宏伟,气势非凡,记述出了当时封禅泰山时如此隆重的仪式和场面。观该石刻,似令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

相关背景资料: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十笏园,又名丁家花园。位于潍城区胡家牌坊街。明清之际为缙绅邸宅,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丁善宝改建为私人花园,因其地甚小,人喻之为“十个笏板”,清末状元曹鸿勋题名“十笏园”。园内水木清华,建筑布局新巧。在仅有的2000平方内,建有楼、台、亭榭、书斋、客房等67间,曲桥回廊连接,鱼池、假山点缀其间,小巧玲珑,匀称紧凑。春雨楼、漪览亭、水帘洞、小瀑布等,虽出人工,宛如天然。壁上镶嵌“扬州八家”郑板桥、金农等人真迹石刻。清代潍县县令,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书画真迹和碑刻陈列在园内。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