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种医学影像成像技术的信息源有什么差异? 2).各种医学影像成像技术的信息载体为什么不同? 3)....
你问的问题很大,详细点可以写本书,所以简述如下:
第1个问题:首先医学影像成像技术种类繁多,大致有普通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发射体层成像(ECT、SPEC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超声成像(US)、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核素γ闪烁显像等等。其次每一种成像的信息源各有特点,大致分为四种,一种为密度成像,即由X线穿透人体,由于密度不同,剩余X线强度不同而成像,如普通X线成像、CT成像;第二种为组织信号成像,如MRI是根据人体组织弛豫时间长成短不同,形成信号的强弱;第三种为利用组织对超声波回波的强弱回声成像,如B超、M超、多普勒等;第四种为核素类检查,利用引入放射性核素在人体中的分布,收集产生的放射线强度成像。
第2个问题:信息载体有不同,也有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成像源的不同,信息收集的方式必然不同,比如声波、磁信号、射线三者在原理上的不同,其收集方式必然不同。相同之处在于,随着医学影像数字化的发展,存储方式逐渐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所以其数字化存储与传输成为共同之处。比如PACS(存储与传输)系统在各级医疗机构中逐渐发展与普及。
第3个问题:不一样,看了第1问、第2问的回答,你应该知道它们的成像源不同,信息收集方式必然不同。比如你不可能用收集磁信号的探测器去收集放射线信号。
第4个问题:数字影像是以数字矩阵排列形成,它由一个个像素组成,每个像素在数字影像上只是一个数字,它反应的是像素的强弱或大小,如果我们不经过数模转换,去看这个图像,它只是由很多的不同数字排列组成,如果你想看到有明暗、黑白、信号强弱对比的影像,就必须进行数模转换,将这代表像素强弱或大小不同数字转换成有对比的影像才能观察。所以数字影像多是在信息收集、处理、传输过程中,它可以保证信息的稳定性、可靠性、准确性,但我们进行影像诊断与观察时则必须转换为模拟影像。
简述到此,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CT MRA都是影像检查的一种。相信如果您做了这两种检查,可以初步判定,医生怀疑您可能有血管机疾病或相关问题。而DSA是才是诊断血管疾病的金标准。那你一定会问,既然是金标准,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做DSA检查呢,很简单,因为DSA是有创的影像检查,虽然创伤极小,但也是相当于一个小小的手术,凡是手术就有风险。所以,一般都是在CT MR 超声等影像检查下发现了问题,才会考虑做DSA等有创检查,做进一步的诊断。希望对你有帮助,朋友!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